改编自 auto sport No.1600
JAF-GT,现在又称GTA-GT,是Super GT GT300组别里面独具日本特色的一种赛车。随着FIA-GT3的兴盛,JAF-GT的数量日益下降,但在GTA(GT Association,Super GT的主办方)支持下,近年来JAF-GT的数量,特别是以apr Racing为代表的一系列丰田赛车,极大地丰富了GT300组别的多样性。原本用JAF-GT300的车队,现在有新车用了;原本用GT3的车队,换成了JAF-GT300;有些多年之前用JAF-GT300的,但后来用了FIA-GT3,现在又回归到了JAF-GT300,没错,说的就是Gainer。
进入21世纪后,基于量产车车身改造的JAF-GT300基本销声匿迹,最主要的原因是,围绕原本的白车身进行改造,其实难度较大,如何安装防滚架,如何安装悬挂,这一系列都受限于白车身的物理限制。因此从性价比角度考量,直接使用钢管车身更加划算。所以别看当时的Gianer法拉利有模有样的,那可是正儿八经的钢管赛车。
当然,Gainer的领队兼工程师福田洋介深谙这一道理。当时,他向NISMO/NMC申请时,对方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保留Z的白车身。这一要求,对整台车的设计其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虽然整个设计生产过程有较大的挑战性,但Gainer决定还是自己承担大部分的任务,一方面他们自己在零件加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人才。
首先,把防滚架安装在座舱里面,防滚架大部分采用2英寸直径的铬钼钢钢管制成。从左舵可以看出,这是出口版车型。其实从图中可以看出,Z GT300的内饰跟GT-R GT3 2018差不多的,因为就是照搬的,然后做一些适应性改造。
整套动力系统跟传动,也是把GT-R GT3 2018上的移植过来,发动机是传奇的VR38DETT,变速箱也是驱动桥布局。
前面讲到,由于保留了量产车的白车身,很多东西的布置都受到了物理限制。比如发动机,由于收到了前防火墙的限制,不能进一步往后移,同时由于受到左右两条前纵梁的影响,加上Z的发动机舱本来比GT-R的要小,涡轮增压的尺寸也被迫变小,导致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遭到妥协。
悬挂,倒是用回了JAF-GT300里常见的推杆悬挂,前悬挂的弹簧阻尼为纵置布局,后悬挂阻尼则是架在了副车架上,底下安放的是驱动桥,由于座舱内部狭小,灭火器放在后阻尼的后面,再往后面的一排进气口,皆为3D打印,分别为刹车进气口,变速箱冷却以及空调。
悬挂部分依旧有GT-R的元素,比如羊角,全部是GT-R,还有轮毂上的车轮锁止,目前还是用GT-R的,以后Gainer会自行研制。
气动部分,由于使用了Z的白车身,Z GT300并不能像其它JAF-GT300一样进行放缩。规则要求,轴距不能比原车长超过5%,在没有放缩的情况下,虽然此举动可以优化重量分配,但会压缩前后扩散器的空间,所以并不划算。这种情况下,Z GT300保留了原车2550mm轴距,apr GT86为2650mm,而apr LC500h则为恐怖的2871mm。。。
尾部扩散器的设计比较奇葩,只有两侧的通道是一直延伸至末端,中间部分到了一半便戛然而止,由于扩散器最大允许高度为150mm,所以中间通道的斜率会比较大。在短轴距且JAF-GT300取消了平底底板背景下,这种扩散器可能会提高峰值输出,但窗口可能会比较小。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比较常见的鹅颈尾翼,福田就说:“鹅颈尾翼不是很酷。”
整个研发过程,都有NISMO与NMC的深度参与。
经过了疫情的洗礼,Gainer Z GT300被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2024年,车队甚至错过了冈山的揭幕站,经历了第二站跟第三站的失利后,第四战的富士终于拿了一分。当然,这种不按照常规方式出牌的赛车在竞争如此激烈的GT300组别有多少胜算呢?我还是持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