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诚意正心·论语】01学而-11父在观其志『附理雅各英语译释』

作者:山嵓发布时间:2024-09-29

【阅前提醒】本篇专栏的外语部分出自苏格兰经学家理雅各所译著的『The Chinese Classics』(“中国经典”)系列。理雅各先生出生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一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详尽译释了种花家诸多经典。但由于理雅各先生的本职是传教士,故其紧抓“释经权”的职业习惯就自然融入到了译作之中,其往往翻译一段后就会用数倍的篇幅去注释译文。这种翻译方式可谓是直抓要害——经义传播的关键不是译经而是释经。也因此导致理雅各的译作卷帙浩繁,故目前人们常常删去释经只取译文。但我感觉理雅各英译的释经部分才是译作本体,直接丢弃实在是有些买椟还珠了。遂计划用业余时间对理雅各的译作原文进行整理上传。另,理雅各译作中,早期在华的翻译创作著成“中国经典”系列;后期回国的翻译创作则大多收录于“东方圣书”系列;本篇所取的论语理雅各译文出自““中国经典”卷一。

一、学而第一11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二、BOOK I.HSIO R. CHAPTER 11

        The Master said,"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 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 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三、汉英经释

【01】ON FILIAL DUTY. 

【山译】关于孝行。

【02】行 is in the 4th tone,explained by 行迹,'traces of walking',=conduct.

【山译】“行”原意是“行迹”,此处可引申为“品行”。

【03】It is to be understood that the way of the father had not been very bad. An old interpretation,that the three years are to be understood of the three years of mourning for the father,is now rightly rejected.The meaning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that period.

【山译】对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是可以理解为,这个“三年无改”的“父之道”并不是太恶劣的道。至于这个“三年”,传统的解释是父母死后孝子需要守孝三年。但现在对此处的“三年”已经不这么解释了,而是认为“三年”只是泛指一段时间,并不实指一定就是三年。

【山笺】关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千古争议

        本章节是关于孝的阐述,但由于这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些激烈,因此本章节关于孝的主旨历来就颇受争议。主要矛盾点是:如果“其父之道”是善道,那“无改”自然没问题,但如果是恶道呢?难道也要坚持再执行三年后再改吗?

        ——第一种观点认为,“其父之道”无论善恶,孝子在新丧的三年中都会因为极度的悲伤而无心力去辨别善恶,因此守孝的三年内也就不会改变原来的“其父之道”。〖山录||《论语注疏》(魏·何晏)——正义曰:此章论孝子之行。“父在观其志”者,在心为志。父在,子不得自专,故观其志而己。“父没观其行”者,父没可以自专,乃观其行也。“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者,言孝子在丧三年,哀慕犹若父存,无所改於父之道,可谓为孝也。〗

        ——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其父之道”是恶道,那就必须立刻改,若等守孝三年期满再改,那就是故意凸显先人的恶行,反而是大不孝。〖山录||师古曰:言父有不善之行,当速改之。若惟思慕而已,无所变易,是重显先人之非也。〗

        ——还有一种和稀泥的观点,即,如果“其父之道”是恶道,那的确应该改,但也不能太不近人情,人家孝子太伤心,来不及改,也不能太苛责孝子了。真不行了,那大家各退一步,对于影响极恶劣的“其父之道”必须立刻改,而那种只有小问题的“其父之道”,等孝子守孝三年后情绪稳定了再改也行。(理雅各就是采用的这种观点诠释此句)〖山录||《论语集注》(朱熹)——尹氏曰:“如其道,虽终身无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则三年无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游氏曰:“三年无改,亦谓在所当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但等到近代,“进化论”深入中国后,鲁迅先生又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此句,认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实在大谬,严重违背了自然法则。若是如此,那太古时期的单细胞生物出生后就要恪守“无改”单细胞的“父道”三年,那可就永远都无法进化了,也就更不可能出现人类了。〖山录||《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便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