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我叫巴里·马歇尔……”面对媒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用中文介绍自己,采访氛围瞬间轻松不少。11月16日至18日,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17日,马歇尔向南都记者分享其在中国做科研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这里,我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先进的科学仪器,在大湾区做科研的人真的很幸运。”
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
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与搭档罗宾·沃伦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年,我和沃伦正坐在河边一家酒吧喝着啤酒,吃着炸鱼薯条,突然他的电话响了,对方告知他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找不到我,沃伦便说‘哦,他正和我一起在酒吧喝啤酒’。” 陷入回忆的马歇尔忍俊不禁。
2011年,马歇尔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在有关机构支持下,2017年起,他每年邀请多名中国学者前往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幽门螺杆菌研究实验室进行培训。这些学者中,有人还回到家乡建立实验室,填补中国偏远地区比如西部的医疗资源空白。
2019年3月,马歇尔担任深圳大学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主任,并于2024年7月起担任深圳大学讲席教授。“在这里,我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先进的科学仪器,在大湾区做科研的人真的很幸运。”在他看来,生物科技领域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空间广阔。
“诺贝尔先生本人也患有幽门螺杆菌。”马歇尔曾以身试“菌”,从病人身上取下幽门螺杆菌,将它培育后,与牛肉汤混合,一饮而尽。他认为,幽门螺杆菌容易在母婴间传播。“很多时候,母亲在厨房里做饭,特别是杀鱼并将它洗干净时,母亲很容易染上不同细菌,喂婴儿时,母亲常常用嘴挑鱼刺,再把鱼喂给孩子,如果母亲有幽门螺旋杆菌,孩子可能会被感染。”
此次论坛开幕式上,马歇尔还以中文开场,用中国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描述人类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斗争。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还从中国学生那学会了“卧薪尝胆”和“刻舟求剑”等成语。
“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是好奇心。”实验室外,马歇尔平日里喜欢收集老旧科学设备,和孙女一起研究,他也会去医院看诊。“除在实验室研究并撰写论文,年轻科学工作者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议,与同行多多交流。”他补充说,“我经常对年轻科学工作者说,不要将你的同伴视为竞争对手,要与人为善。”
“我曾看到一个可视化移动硬盘,有电子屏显示硬盘剩余容量,很有意思,而且价格也很实惠。”广东小而美的产品令马歇尔印象深刻。“过几天,我打算去深圳华强北给我家人买圣诞节礼物,到时候我可能会看看可视化移动硬盘、充电宝等产品。”他告诉南都记者。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梁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