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2006年一类清查工作概况

作者:林草曹迎春发布时间:2024-11-02


一、基本情况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因位于黄河下游以北而得名。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所以简称“冀”。总面积为18.7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96%,海岸带总面积9000平方公里。全省有11个省辖市,138个县(市),总人口6808.75万。

(一)位置与范围

河北省地处东经113027′~119050′,北纬36003′~42040′之间。东部濒临渤海,海岸线总长487公里。东南部和南部与山东、河南两省接壤,西部隔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和东北部同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接,中间环抱北京市和天津市。

(二)自然环境条件

1. 气候

受地理位置及地貌、地形的影响,河北省季风现象明显。冀北高原和临近北部山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以南均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在0-13℃之间,无霜期120-220天,年日照时数为2450-3100小时。一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42℃以下,七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43℃以上。全省年均降水量524.4毫米,受地形作用,形成了以遵化为中心和以紫荆关、小五台为中心的两个多雨区,以及张家口坝上高原为中心的少雨区。

2. 地形地貌

河北省依山面海,地表形态类型齐全,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平原三大地貌单元排列井然有序,呈明显的三级阶梯状。坝上高原位于北端,东北部为燕山,西部由太行山,西北部是恒山余脉。三山形成半圆状,环抱河北平原,构成了由西向东、由北往南自然倾斜的弧形地势。

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的南缘,俗称“坝上”。一般海拔1250-1800米,多岗梁、滩地、湖淖、沙丘,地势平坦,坝源山地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水岭。是河北省的重要林区,也是河北省皮毛、肉食、禽蛋等畜产品的主产区。

燕山地势北高南低,具有峰谷参差、河谷狭窄、地面切割破碎等特点。岩石以片麻岩、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玄武岩为主。由于风化作用强,山地土层较厚。区内降水充沛,是辽河、滦河、潮白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和汇流处。全省天然森林、天然草场大部分集中在此地,是木材、畜产品和果品的主产地。

太行山山高坡陡,岩石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势以西北部最高,层峦叠嶂,相对高差超过500米,不少山峰超过1000米,其中省内群峰之首的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岩石以花岗岩、片麻岩、石英沙岩和石灰岩为主。山体植被多以喜暖灌木草丛为主。海河水系诸多河流发源于此。本区矿产资源分布集中,也是干鲜果品主要产区。

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主要由山麓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组成,海河流域贯穿全境,是全省粮棉油和果品的重要产区。

3. 土壤

全省土壤有12个土类、43个亚类、近百个土属、二百多个土种。褐土是暖温带半干旱森林草原植被下发育而成的典型地带性土壤,在本省分布面最广,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和山麓平原,质地以壤质为主,发生层次不明显,但通透性较好,石灰反映较为明显,呈中性或微碱性。分布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但早遭破坏,现有植被以旱生灌丛草类为主,另有部分人工栽培植被。潮土是在地下水直接作用下,近代河流冲积物经过潮化和熟化形成的土壤,在本省主要分布在海拔50米以下的低平原区,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呈微碱性。潮土分布区地下水位高,矿化度也高,部分地方有盐渍化现象。分布区耕作历史悠久,是全省农业重要基地,植被以栽培植物为主。棕壤是在温湿气候及森林植被作用下形成的山地土壤,在本省主要分布在翼西山地,以及燕山山地的中山,质地粘重,多为中壤,表层多团粒结构,以下多核状结构,淋溶作用强,土壤脱盐酸化。分布区内的植被类型主要是人工和天然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落叶阔叶林和中生灌丛。栗钙土是在气候干旱、稀疏干草原植被条件下发育而成的水平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坝上西半部及怀安、宣化、蔚县等的低山丘陵和盆地边缘,质地坚硬,以轻壤及沙壤为主,地质淋溶作用和生物积累过程微弱,钙积层明显,呈微碱或碱性反应,水分、养分条件差。分布区植被类型主要为干旱、半干旱草原植被。另外,还有亚高山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灰色森林土等土类,但均为零散分布。

4. 植被

河北省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华北地区,由于地处暖温带与温带的交接区,既有东北耐寒植物种属成分如樟子松、红松等的侵入,也有南方喜温暖阔叶树种如漆树、杜仲等的生长,还因与黄土高原接壤,也有那里的植物成分,不同区系的汇集,使得河北省植被结构复杂,种类繁多。据统计,有156科,807属,28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500多种,植被分布规律,随自然因素的不同而变化,特别是受纬度、经度和海拔影响较大,使自然界中的植被出现纬度植被带、经度植被带和垂直植被带。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纬度植被带是基础,垂直植被带从属于纬度植被带和经度植被带。根据河北省三大地貌单元,分别介绍森林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如下:

(1)高原植被

冀北“坝上”位于蒙古高原的南缘,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草原,其西部属干草原,东部属森林草原。高原西部的梁岭及河川西侧,分别有自然生长的白桦、白杨、山荆子、沙柳、沙棘等。滩地多是草场,着生真旱生草本植物,或有零散的小叶锦鸡儿。建国后,为避免风沙霜冻等自然灾害,营造了大面积以青杨、白榆为主的护牧、护农林带(网),下木有杞柳、枸杞、沙棘、柠条、柽柳、山杏等。高原东部立地条件较好,原是清王室猎场的一部分,林木繁茂。光绪年间开禁,森林遭到极端破坏,到建国初期,仅在深沟陡壁处,残存有小片或零星的华北落叶松、白扦、白桦、蒙古栎、白榆、山刺枚、沙柳等。1962年在当地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造林树种以华北落叶松为主,其次有樟子松、白扦、白桦、蒙古栎等。

(2)山地丘陵植被

全省山地范围广阔,北有燕山,西北有恒山,西有太行山,三山构成了弧形山脉,占全省面积的二分之一。当地水热条件较好,繁生以夏绿性树种为主的森林植被。由于海拔、坡向等的不同,出现水热条件的再分配,森林植被表现多式多样。但总体而言,植被分布具有规律性,由低山丘陵到亚高山的垂直带谱是:灌草丛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但有的是过渡性的,如雾灵山、太行山等山脊出现的亚高山草甸或亚高山灌丛景观,是原生植被屡经破坏后,在寒冷和大风的影响下,乔木林不易恢复而演替形成的。

(3)平原植被

河北省平原原生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草甸,因长期频繁的人为活动,几乎全属耕作区,原始面貌早已荡然无存。现仅在溪畔、地沿、荒岗和村落附近,有栽培的片林、林带或四旁树。常见树种以杨、柳、榆、椿、泡桐等。果树栽培广泛,品种也多。滨海地带由于土壤盐碱,植物种类贫乏。

(三)社会经济条件

河北省是北方农业大省和全国粮、棉、油集中产区之一。“十五”期间,全省形成了以地(市)为中心,连接县(市),并向乡镇、街道延伸的市场网络体系。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大、中、小型兼存,高、中、低档并举,多层次、多门类,结构合理的市场新格局。河北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内拥有近1.2亿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大陆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河北是华东、华南和西南等区域连接“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的中转站,也是“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自古以来河北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商品集散地。

2005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人均GDP在上年突破1.3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4858元,比上年增长14.14%,粮食总产量达2598.58万吨。

(四)林业建设成就

河北林业是一个集林业、果树、花卉、蚕桑、林产加工、森林旅游为一体的综合行业。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河北省以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科教兴林、依法治林,致力于建设京津绿色屏障,发展林果富民产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止2006年,全省林业用地面积705.37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373.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29%;活立木总蓄积10183.91万立方米;全省果品年产量76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350亿元,其中林果产值160亿元,占全省大农业总产值的9.3%。

——生态体系框架已经形成。在全省地域内的四大类型区(坝上风沙治理区、燕山及冀西北丘陵山地水源保护区、太行山水土流失治理区和平原高效林业建设区),以重点林业工程(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绿色通道和城镇乡村绿化、速生丰产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为依托,进行分类治理,分区突破。进入21世纪,河北省林业建设明显加快,特别是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任务量逐年大幅度增加。随着政策和机制的不断创新,非公有制林业得到迅猛发展。在全省范围内,一个以山系、海岸、河流、通道绿化为主体,向农田林网和城镇乡村绿化辐射的生态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果树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河北省果树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通过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名牌战略的实施,果树布局逐步优化,区域特色经济渐具雏形,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八大果品经济带(燕山、太行山浅山丘陵区优质苹果经济带,平原沙地优质梨经济带,太行山区优质大枣、核桃、柿子经济带,黑龙港地区金丝小枣、冬枣经济带,燕山山区京东板栗经济带,张家口、秦皇岛及唐山等地优质葡萄经济带,冀西北和冀北山区仁用杏经济带和以高速公路两侧及城镇周围为主的设施果树、时令果品经济带)年产果品62.5亿公斤,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河北鸭梨、京东板栗、沧州金丝小枣、赞皇大枣等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并先后注册果品商标150多个,并创出“天华”牌鸭梨、“富岗”、“顺富”牌苹果、“乐丰”牌桃等国家和省级名牌果品53个。

——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全省以木材和果品加工为主的林业二产产值达156亿元,以林果产品储藏和流通为主的林业三产产值达33亿元。省内现有人造板企业2000多家,年产量912万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形成了曲周赛博、正定银港、冀州华林、易州板业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正定、唐山、文安、邢台四大板材集散地。以林板(林纸)企业+基地+农户为主要模式的13项林板(林纸)一体化龙型经济逐步形成;全省果品贮藏能力21亿公斤、果品加工量9亿公斤,分别占果品总产量的28%和12%;以山杏、葡萄、梨、板栗、红枣、核桃、山楂等经营加工为主的企业和组织3000多个,在全省形成果品龙型经济36条,龙型经济总经营额100亿元。

——花卉生产方兴未艾。全省花卉面积达到25万多亩,产值10亿多元,出口创汇300万美元。高山杜鹃、仙客来、大丽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拳头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先后有固安牛驼镇、馆陶寿山寺乡、曲周安寨镇、石家庄市振头乡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基地、三河市林业局花木基地、高邑花木生产基地、涿州林业局花木基地被命名为国家示范基地;冀南花卉市场、西三教花木市场、北方花木交易市场被命名为全国重点市场。1999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河北省花卉有上百个品种参赛,获2金、9银、10铜的好成绩。

——森林旅游迅速崛起。全省共有森林公园54处,(其中国家级11处,省级43处),总经营面积770万亩,景点300余个,从业人员5000多名,年接待中外游客400多万人次。塞罕坝、雾灵山、罄锤峰、海滨等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国内游客旅游、度假的热点。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极具旅游开发潜力;距北京百多公里的雾灵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其林海、云海、雪海、石海"四海"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具有独特的自然魅力。

——林业国际合作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先后引进实施了一批外国政府援助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及其他合资合作项目,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德援一期项目由德国政府无偿援助1300万马克,共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49.6万亩;二期项目由德国政府无偿援助1000万马克,计划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40.6万亩。世行贷款造林项目一、二期项目已经结束,共利用世行贷款2289万美元,营造人工林181万亩;第三期项目已接近尾声,利用世行贷款1200万美元,营造人工林46.5万亩;第四期工程2002年启动,利用世行贷款818万美元,计划营造人工林13.5万亩万公顷。此外,日本小渊基金造林项目、比利时引种实验项目,以及韩国金佰利集团、新加坡银行投资有限公司、日本丰田公司、香港龙浩集团、香港佳翰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等在河北省投资的林业项目也正在顺利实施。

二、清查体系概况

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始建于1978年,分别于1983年、1988年、1991年、1996年、和2001年进行了复查,本次清查是第六次复查。随着调查技术不断进步,清查体系逐步得到了优化和完善。

(一)历次森林资源清查概况

1950~1956年期间,河北省对以国有林为主的重点林区进行了森林资源调查。1957~1963年根据原林业部规定,分别对全省90%的国营林场,进行了建场前的勘察设计,编制总体设计方案。1962~1964年进行了以县为单位,以人工林和宜林地为重点的森林资源调查。1963~1965年对滦河、海河两大水系开展了造林调查设计工作。1963年根据原林业部要求,在整理以往资料,查清历年资源消长情况的前提下,以林区、市、县为基本单位,按经营区和权属进行森林面积、蓄积的统计工作,这些调查成果为制订林业全省规划提供了依据。

按照原林业部进行“四五”清查的要求,河北省于1975年开展了全省森林资源清查工作。这次清查以县为单位,以1/5万地形图放大为1/2.5万地形图为调绘底图,以抽样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林木蓄积。通过这次清查,第一次完成了全省性的森林资源清查任务,并绘制了五十万分之一的河北省森林分布图。

1978年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开始建立。首先在高原、山区、丘陵的55个县(市)建立山区副总体,总面积119762平方公里,以4×4公里的间距布设面积为0.06公顷的正方形样地7449块,以优势法确定样地地类。体系建立时,平原和沿海的94个县(市)范围没有布设固定样地。这部分平原区的清查数据采用1975年二类调查结果,参加全省森林资源统计成果汇总。

1983年河北省进行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一次复查。在本次复查中,河北省首次在平原区94个县(市)范围内建立了平原副总体。平原副总体总面积67931平方公里,样地间距8×12公里,共设置了样地形状不规则、面积不等大,面积平均为1.37平方公里的大样地702个。平原副总体采取不等概抽样方法,在样地内划分小班调查各地类面积,采用成数抽样的比估计方法进行总体各类土地面积估计;在有林地小班内抽取200平方米的带状样方,在样方内调查样木树种和胸径,计算得到该小班的每公顷蓄积量,用以推算小班蓄积。同时,抽取351个样点村的固定样户,调查四旁树株数、蓄积和人口数量,用平原副总体范围内的农村人口推算平原副总体的四旁树株数和蓄积。山区副总体面积、范围、样地形状面积等内容,均与1978年建立的体系相同。

1988年和1991年,河北省开展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二次和第三次复查。清查体系保持与1983年第一次复查一致。

1996年河北省进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四次复查,山区副总体保持不变,平原副总体结合河北省地方森林资源监测的需要,将样地间距由8×12公里调整为4×3公里,样地数量由702块增加到5536块,样地面积缩至0.47平方公里左右,对样地内的林网、片林和四旁树进行调查。

2001年河北省进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平原副总体虽然样地面积大,抽样强度高,在地类面积估计精度和样地复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考虑到在样木复位、蓄积动态和跨总体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此次复查对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对平原副总体的抽样方法和样地布局进行调整。总体思路是平原副总体与山区副总体合并,把全省样地面积、形状、间距、布局统一,在平原副总体范围内新布设面积为0.06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4260块,样地间距为4×4公里。全省作为一个总体,总面积187693平方公里,按从北向南、从东到西重新统一编排样地号。样地确定地类的方法改为点定地类法,以样地中心点所在地类确定样地地类,原山区副总体的样地同时调查优势地类,编制新旧样地号对照表。同时,为了保证复查结果的连续性,对平原副总体5536个大样地进行最后一次复查。全省优化后的新体系由11709个样地组成,其中原山区副总体7449块,平原新设4260块。本次清查在原固定样地的基础上,加密遥感判读样地,布设了一套遥感判读样本,判读样地数量为46356个,间距2×2公里,其中1/4样地与地面调查重合。

(二)本次森林资源清查概况

本次清查,河北省固定样地和遥感判读样地布设的总体范围、样地数量、样地形状、样地面积、样木定位方式等均与上次清查一致。根据国家林业局2004年颁发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和《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技术方案》的规定,对调查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优化和完善,具体说明如下:

1. 调整了地类划分

有林地组成由原来的“林分、竹林、经济林”变更为“乔木林、竹林、红树林”3个三级地类。根据河北省的经营管理实际和经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将经济林分成了乔木和灌木两大部分,其中,以苹果、梨、桃、山楂、杏、枣、核桃、板栗、柿子等为优势树种的经济林为乔木经济林,以枸杞、花椒等为优势树种的经济林为灌木经济林。

灌木林地划分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其它灌木林地两类。按《“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的规定〉(试行)》(林资发[2004]14号)规定,本次清查将灌木经济林作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进行调查统计。

新增加“未成林地”二级地类,未成林地包括原来的未成林造林地和新增加的“未成林封育地”。

原来的“无林地”分为“无立木林地、宜林地”2个二级地类,其中“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其它无立木林地”3个三级地类,“宜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3个三级地类。

林地中增加了二级地类“林业辅助生产用地”,将有林权证的耕地、沼泽地、建设用地等纳入“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按林地统计。

非林地中的“农地”改称为“耕地”;将“其它土地”改称为“建设用地”,并按用地性质细分为4类,分别为工矿建设用地、城乡居民建设用地、交通建设用地、其它用地。

2. 完善了林种分类系统

本次清查林种划分参考了公益林区划结果和河北省公益林实施方案,在现地进行调查确定。林种分类中,把以防火、防雪、防雾、防烟、护鱼等其它防护作用为主要目的的有林地、疏林地和灌木林地称为“其它防护林”,增加在“防护林”中;用材林细分为“短轮伐期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3类;将“经济林”中的食用油料林、饮料林和调香料林合为“食用原料林”,将“工业原料林”改称“林化工业原料林”(与用材林中以生产纸浆原料为目的的短轮伐期用材林”相区别)。

3. 细分了树种(组)

为了与地类的划分标准相对应,并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连续可比性,将树种(组)分为乔木树种(不含经济乔木树种)、经济林树种、其它灌木树种三大类,其中将经济林树种重新划分为“果树、食用原料、药材、林化工业原料、其它经济”5类;增加了“其它灌木树种”并作了进一步细分。将苹果、梨、桃等确定为乔木经济树种,枸杞、花椒等确定为灌木经济树种。

4. 增加了调查因子

本次清查增加了与林业和生态建设有关的调查因子。包括森林类别、生态公益林事权等级、保护等级、商品林经营等级、群落结构、林层结构、树种结构、自然度、植被覆盖度、腐殖质厚度、枯枝落叶厚度等。同时通过增加反映森林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结构的有关特征因子,按相对重要性综合评定森林“生态功能等级”。

5. 确定了乔木经济林和短轮伐期用材林的龄组划分标准

乔木经济林按果前期、初果期、盛果期和衰果期分别确定为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短轮伐期用材林的龄组划分参照河北省2003年开展的二类调查有关技术标准,具体为:杨树速生林的1年一个龄级,3年以下为幼龄林,4-5年为中龄林,6年为近熟林,7-9年为成熟林,10年以上为过熟林。

6. 细化了相关调查因子

(1)枯立木代码。为作好枯损消耗的分析,枯立木的检尺类型代码作了进一步细化,火灾原因引起的枯立木代码记131,病虫害原因引起的枯立木代码记132,其它原因引起的枯立木记133。

(2)采伐木代码。为作好采伐消耗的分析,采伐木的检尺类型代码作了进一步细化,正常采伐代码记141,非正常采伐代码记142。

三、清查工作组织及开展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2006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5]180号)要求,河北省于2006年开展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本次清查工作历时八个月,共复查完成地面样地11709块,判读遥感样地46356块,测树样木近9万株。地面固定样地的样地复位率和样木复位率分别达到100%和99.89%。

1. 工作组织

河北省林业局将本次清查工作列为2006年全省林业工作的重点。2005年12月兰州会议之前,省林业局成立了以主管局长张静为组长,省林业局资政处、计财处、科技处、规划院和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等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的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领导小组,协调人、财、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从技术、队伍、资金等方面争取支持。2006年年初河北省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的通知》(冀林资字[2006]6号),要求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系统驻地单位予以配合,支持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在2006年春季全省林业工作会上,河北省林业局武国堂局长着重强调开展清查工作的意义,明确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把清查工作列入林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在人员、交通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大力配合。张静组长及领导小组成员还深入调查第一线指导检查工作。

复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清查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清查工作,编制《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工作方案》和《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技术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技术操作细则》(以下简称《操作细则》),负责省级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验收等工作。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省承德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省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河北省孟滦林管局林业调查设计院等四家单位共同承担外业调查任务,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遥感判读工作任务。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方案审核和细则审定,以及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统计分析与成果编制等工作。

2. 工作开展情况

(1)准备工作

为搞好本次清查,河北省制定了《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上报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按照批复后的方案,编制了《操作细则》,并报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审批。同时,组织了外业调查和质量检查队伍,制定和完善了清查工作制度,做好了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卡片印制、仪器工具的购置、维修和保养,以及各种标志的制作等准备工作。清查准备工作于2006年年初完成。为高质量完成清查工作,河北省连清办在具备乙级以上调查资质的省院、承德、张家口、孟滦四个规划院中,精心挑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身体素质好的专业技术人员92人组成复查队伍。

(2)技术培训

按照“统一组织、集中培训、严格考核、持证上岗”的要求,使调查队员统一技术标准,掌握调查方法,从人员素质和技术要求方面有效保证清查工作质量,河北省连清办首先进行了一次以常规调查技术、行业规范、技术规程、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为主的岗前培训。随后分三期进行了技术培训工作。第一期培训于2月17日至25日在石家庄举行。主要培训技术骨干,培训重点是平原农区样地复位、固定和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目的是通过平原地区试点,完善技术方法和操作细则。第二期培训于3月下旬在石家庄市举行,为期7天。按照学习细则、野外操作、讲解问题、分组野外操作、讨论统一的程序,对全体调查队员进行了集中技术培训。第三期补充培训于5月上旬分别在承德、张家口两地举行,对未通过第二次培训考试的调查员进行更加严格的学习与考试。有13名学员过关,投入外业调查。对于1名仍未通过考核的学员,不允许参加外业调查。

(3)外业调查

河北省连清办按技术熟练程度、体能状况、工作责任心和培训考核结果,统筹协调,统一分组,打破调查队伍单位归属,指定工作区域,并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和以往工作质量,确定工组组长。同时,按样地难易和复杂程度,对调查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对有测树任务样地,选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副科以上行政职务且考试优秀的调查队员担任工组长,配备其他技术人员一名,临时工一名。

按照工作方案的进度安排,河北省共组织了55个调查工组和4个检查组,从2006年3月初开始,趁麦区尚未普灌返青水,道路通行方便的有利时机,从南向北展开平原作业,完成了平原地区调查任务。紧接着抓紧春季高秆农作物拔节以前,集中力量完成太行山丘陵地区的复查任务。“五一”后天气转暖,复查进入北部张家口和承德山区,主汛期集中完成坝上丘陵区的复查任务。整个外业调查工作于2006年9月中旬结束。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遵循“样地抽查全覆盖,检查样地重新测,发现问题重点查”的原则,及时掌握河北省外业调查进度,对调查质量进行了跟踪检查,检查样地覆盖了81个县(市)。

外业结束后,河北省连清办对全部样地调查卡片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存在填写不规范、缺漏项或不准确等问题的调查卡片,及时增补,并组织42名调查员,分8个工组,进行了为期半月的现场核实。2006年10月初,全部外业调查卡片送交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检查验收。

(4)内业统计分析

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从2006年10月开始着手进行了本次清查的数据录入、逻辑检查、内业统计、成果分析以及专题图件的制作,于2007年3月底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制工作。成果编制完成后,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于2007年6月初组织专家在北京召开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6年复查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专家审议会,对2006年复查省清查成果进行评审。会后,国家林业局东北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按照专家审议会的专家意见对河北省森林资源清查成果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