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山西省农科院生态农牧所辐射带动万亩青贮玉米高效生产

作者:后稷传媒发布时间:2024-11-03

原标题: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生态农牧研究所“特”“优”工程项目辐射带动雁门关万亩青贮玉米高效生产

“通过生态农牧研究所在我们基地建设100亩高标准示范田,示范推广8个青贮玉米新品种,配套实施栽培技术和植保措施,并将高效技术生产措施传授给种植养殖大户。据测算,基地亩可节本增效150元以上。”日前,朔州市朔城区崔家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崔玉海说。

崔玉海所说的技术,是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生态农牧研究所根据雁门关生态农牧区发展规划,今年重点实施的“特”“优”项目——“生态农牧区青贮玉米新品种展示与节本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技术体系。

据悉,该项目以推进我省农业“特”“优”战略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总体目标。根据整体规划,项目组科研人员按照基地建设栽培技术标准化、种植区域规模化和生态环境有效结合等的要求。示范基地遵循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坚持“政府推进,规模化种植”的原则、坚持结合实际节本增效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四大原则。

“项目实施以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新品种与节本增效技术示范推广为切入点,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节本增效为目标,围绕优质青贮玉米新品种展示、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通过示范推广新品种和高效技术,建设高标准示范展示基地,同时组建了青贮产业技术协同推广队伍,建立‘示范展示基地+省市县农技推广队伍+示范主体’的协同推广模式,形成雁门关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高效生产集成技术体系。”该项目首席专家、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生态农牧研究所王建军研究员介绍说。

据科研人员介绍,项目实施在朔城区、山阴县共建设高标准示范田200亩;选择了德育丰919、瑞普9013、鑫瑞普826、德育丰668等10个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抗病性强的优秀青贮玉米品种。配套应用青贮玉米膜下滴灌、膜侧播种栽培技术,膜侧播种有效解决了铺膜种植中作业效率低、出苗整齐度差、人工放苗投工大、作物易早衰、白色污染严重等问题,实现了降雨的有效利用及地膜的减量使用和易于回收,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和生产效益;膜下滴灌技术科学利用滴灌系统灌溉渗漏少,施肥精准科学,节水节肥,减少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等优势,实现田间水肥一体化,达到作物高产、稳产。

针对当地易发生的病虫害,项目组制定了生物、物理、化学综合防治方案进行防治,通过合理密植、轮作倒茬、清理病菌秸秆、性诱监控及时预警、以虫治虫以菌治菌、免疫诱抗促壮防病、合理用药全程植保等多项植保措施应用推广,实现了基地亩节本增效150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1万亩以上青贮玉米生产的目标;项目组将技术集成整套生产体系并编印成册,通过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等召开观摩会培训会,针对性进行田间指导并培训了20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进一步扩大技术辐射、科技普及范围。

据介绍,项目实施还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效结合,全面提升了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农业科技含量,减少用工成本,节水节肥,减少土壤板结,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青贮产量,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有效带动了雁门关生态畜牧区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了粮食产量,为朔州青贮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带动草食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科研成果与地方经济有效结合。(山西农民报)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