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欧洲中世纪货币史(二十七)

作者:大乌龟行星发布时间:2024-09-16

第八章.十二世纪:封建便士II

8.1 十二世纪综述

在十二世纪的欧洲大部分地区,便士的重量与纯度都在持续下降。部分原因是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部分原因是贵金属条的实际短缺。意大利北部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但尼德兰南部也不遑多让。唯有英格兰完全规避了贬值,但它也有自己的麻烦:斯蒂芬统治时期,王室对货币的控制部分崩溃了,亨利一世与亨利二世时期钱币的艺术质量明显下降。德意志是变化最大的国家,因为该国大部分地区都采用了一种单面货币,即所谓的苞状币(bracteates)。银单轨币制(silver monometallism)仍然普遍存在,除了从穆斯林世界收复的国家以及和它们接壤的国家,这些地区也会使用金币。在其他地区,拜占特(bezant,即拜占庭金币)与穆斯林第纳尔(即besanti sarracenati,既包括穆斯林原产币,也包括基督教世界的仿币)比从前更加易得,尽管它们仍然只占通货的一小部分。

拉丁基督教世界的三类主要货币分别是德意志货币、法国货币以及英格兰货币,其中最后者的突出是令人惊讶的,因为英格兰人口很少,国家经济落后,但这里的君主制是强大、高效、富有的,其政府以中世纪的标准来看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并且这个国家在12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相对和平。低地诸国与意大利都是欧洲经济发展的先锋,但它们的货币却反而相当平庸,在许多方面都不足以满足它们所服务的市镇(communities)的需要。欧洲世界外围国家的货币相对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1100年欧洲地图

8.2 德意志货币

尽管在亨利四世(1056-1106)漫长而不幸的统治期间,德意志的君主制衰落了,但12世纪德意志依然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这种衰落以某种程度持续到了康拉德三世的去世(Conrad III,卒于1152年),随后在弗里德里克一世.巴巴罗萨(1152-90)和其子亨利六世(1190-7)时期重现了旧日的辉煌。尽管巴巴罗萨在很大程度上成功重建了皇权,但这种权力依赖于庞大的皇室领地以及将皇室利益置于自己辖区利益之上的教会人员的服务,这些都是皇帝无法长久依靠的东西。而德意志东扩至易北河对岸这一世纪壮举,则是各大封建领主的功劳,而非国王所为。

第三次十字远征路线图

德意志货币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线,这两条路线背后都是便士重量的持续下降,这在很久以前便已开始。路线一是缩小币胚尺寸,但仍保持了传统的双面打制。在重量下降幅度不大的地方,比如科隆,钱币外观并无太大变化。而在减重幅度大的地方,结果可能会像威斯特伐利亚那样,以牺牲铭文为代价缩小币胚,由于币模是按旧尺寸制造的,因此外围字母的顶部缺失了,或者像低地诸国那样,将币模做的更小以适应币胚的缩小,这些钱币虽然版型与铭文都完整,但会比之前小很多。

另一条发展路线是同时增加币模与币胚的尺寸,导致钱币变得极薄,以至于上模的设计扰乱了下模(正面),使其几乎难以辨认。由此产生的钱币被称为半苞状币(half-bracteates),从这种钱币中演化出的全苞状币(full bracteates),只用一面模具打制。这些钱币有时是“正常大小”,直径可达两厘米左右,但在图林根(Thuringia),到了12世纪末,它们已经达到了病态的比例,这些直径超过4.5厘米的薄如纸片的苞状币,能且只能适配于一个货币翻新renovationes monetae)非常频繁的体系,在经历最短限度的流通周期后,这些脆弱的钱币就需要被收回了。

德意志被相当清晰地划分为了双面便士区和苞状币区(当时的人依然称之为便士,“苞状币”一词是从17世纪开始使用的学术术语,它源自拉丁语bractea,意思是叶子)。苞状币主要分布在威悉河(Weser)以东、美因河(Main)与厄尔士山脉(Erzgebirge)以北的德意志北部地区,即下萨克森、勃兰登堡、梅森(Meissen)、上劳斯蒂茨(Upper Laustiz)、图林根与黑森(Hesse),而在德意志南部它们囊括了奥格斯堡、多瑙沃特(Donauwörth)、乌尔姆(Ulm)、康斯坦茨(Constance)、巴塞尔(Basel)、巴登(Baden)与符腾堡(Württemberg)大部分地区,并延伸到了阿尔萨斯(Alsace)。在德意志其他地区,传统双面便士幸存下来,尽管在一些地方它们逐渐向半苞状币发展,但并未超过这一阶段。

双面便士延续了上个世纪的版型。人物坐像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正面图案,如果是主教则手持十字架/牧首杖与一本书,或举起右手祝福;如果是君主则手持一根权杖与宝球;如果是公爵或伯爵,则手持权杖与剑或其他权标。反面通常是一座建筑,有着精美的塔楼,圆顶(cupolas),墙壁以及拱廊(arcades)(168-171号钱币)。

168.科隆大主教区,Heinsberg的菲利普(1167-1191年)。AR,Pfennig,1.25克,17mm。
169.德意志(亚琛帝国造币厂),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AR,Pfennig,1.5克,18mm。
170.美因茨大主教区,Wittelsbach的康拉德(1183-1200年)。AR,Obol,0.83克,12mm。
171.明斯特主教区,Hermann of Katzenellenbogen(1174-1203年)。AR,Pfennig,1.34克,20mm。

那些不那么有趣的旧版,尤其是在底板上刻写铭文或字母的版型消失了。主保圣人或其象征物经常被使用:长着长胡须,手拿一把剑的圣保罗胸像开始出现在明斯特(Münster)的钱币上(171号钱币),而奥斯纳布吕克(Osnabrück)的钱币上出现了圣凯瑟琳的轮子。在货币翻新频繁的地区,各种各样的神话怪兽与精心设计的边缘被开发出来,这便是巴伐利亚半苞状币的主要特征,它们取代了雷根斯堡与奥格斯堡长期主要产出的旧版“神庙”钱币,尽管许多主教仍然更喜欢使用自己的形象(172-173号钱币)。172号钱币是一个半苞状币的优秀范例,可以很容易地区分两面的设计;而173号钱币尽管从技术上来说也是半苞状币,但完全没有压印出下模的图案。萨尔茨堡主教(B204号钱币)及与之对应的卡林西亚与施蒂利亚地区的世俗领主们(他们在12世纪最后几十年里开始开发弗里萨赫与施蒂利亚境内的各大重要矿山),他们的造币厂大多采用人物坐像搭配建筑物的版型,但钱币尺寸很小,并且弱打,因此正面图案往往模糊不清。

172.帕绍主教区,1180-1200年。AR,Pfennig,0.87克,24mm。
173.康斯坦茨主教区,奥托二世(1165-1174年)。AR,Bracteate,0.40克,23mm。
B204.萨尔茨堡主教区,Adalbert III(1168-1177年+1183-1200年)AR,Pfennig,1.17克,20mm。

苞状币的设计与双面便士有部分相同之处,在一些造币厂,例如阿尔滕堡(Altenburg)的皇家造币厂,人物坐像占主导地位,而建筑物图案在所有地区都占比显著,但更大的币胚,以及货币翻新所需的频繁版型变化,使其在数量与多样性上胜过了便士的惯常水平。一些造币厂倾向于在同一主题上发展变化,如希堡的威希曼(WIchmann of Seeburg,1152-1192)在马格德堡生产的许多版莫里茨芬尼(Moritzpfennige):圣莫里斯戴着头盔,手持旗帜与盾牌处于两座塔楼之间(174号钱币);或戴光环而坐,双膝上放着一把剑(B205号钱币);或头戴光环,手持棕榈枝与旗帜立于拱门之上;另有很多这位教长(prelate)各式形态的版型,据说这是因为他滥用了货币翻新,甚至每六个月就要翻新一次。其他造币厂也对自己的主保圣人做了同样的事:哈伯施塔特(Halberstadt)的圣斯蒂芬(175-176号钱币),梅尔塞堡(Merseburg)的圣劳伦斯,作为美因茨大主教在图林根地区主要造币厂的埃尔福特(Erfurt)的圣马丁(177号钱币)。

174.马格德堡,腓特烈一世,1142-1152年。AR,Bracteate,0.93克,27mm。
B205.马格德堡,Wichmann of Seeburg(1152-1192年)。AR,Bracteate,0.98克,28mm。
175.Halberstadt主教区,Ulrich of Reinstein(1149-1160年)。AR,Bracteate,0.90克,34mm。
176.Halberstadt主教区,Gero of Schermbke(1160-1177年)。AR,Bracteate,0.91克,28mm。
177.Erfurt,美因茨大主教,Henry I of Haarburg(1142-1153年)。AR,Bracteate,0.73克,41mm。

世俗统治者也有自己的标志——狮子亨利(Henry the Lion)的钱币(178号钱币)上是丹克沃德罗德-不伦瑞克(Dankwardrode-Brunswick)的狮子雕像,阿恩施坦因(Arnstein)与法尔肯施坦因(Falkenstein)的钱币上分别是老鹰与隼(B206,B207号钱币)——或他们自己的形象:熊者阿尔伯特(Albert the bear)与勃兰登堡的奥托是全副武装的站像或坐像(179号钱币);熊者阿尔伯特和他的妻子,温森堡的索菲亚(Sophia of Winzenburg)的合像(180号钱币);梅森的老康拉德手持矛与盾牌站立(181号钱币);奎德林堡的碧阿翠丝(Beatrix of Quedlinburg)在其修女们环绕下的坐像(B207号钱币);赫斯费尔德(Hersfeld)历届修道院长手持牧杖(crozier)与棕榈枝的坐像(182号钱币)。作为一部分最优质苞状币的生产方,那些伟大的君主与神职人员通过婚姻而产生纽带:索菲亚的妹妹是奎德林堡的碧阿翠丝,她的孩子是安哈特的伯恩哈德(Bernhard of Anhalt)与勃兰登堡的奥托;希堡的威希曼是梅森侯爵富者康拉德(Conrad the Rich)的侄子。

178.萨克森,不伦瑞克,狮子亨利(1142-1195年)。AR,Bracteate,0.79克,30mm。
B206.阿恩施坦因,Walter II(1135-1166年)。AR,Bracteate,0.78克,25mm。
B207.法尔肯施坦因,Burkhard II(1142-1174年)。AR,Bracteate,0.80克,30mm。
179.勃兰登堡,阿尔伯特(1134-1170年)。AR,Bracteate,0.87克,27mm。
180.勃兰登堡,阿尔伯特(1134-1170年)。AR,Bracteate,0.92克,32mm。
181.梅森(march),“伟大者”康拉德(1130-1156)AR,Bracteate,0.69克,30mm。
B207.奎德林堡,碧阿翠丝二世(1138-1160年)AR,Bracteate,0.94克,30mm。
182.Hersfeld大教堂,Siegfried I(1180-1200).AR,Bracteate,0.75克,44mm。

与这些经常硕大过头的东北苞状币不同,法兰克尼亚与施瓦本的苞状币尺寸更为合理。腓特烈一世在法兰克福或格尔恩豪森(Galnhausen)打制的苞状币非常整洁而优美(183号钱币),其上经常展示他与妻子弗朗什-孔泰的碧阿翠丝(Beatrix of Franche-Comte)的合像。在奥格斯堡,发展出了精心设计的尖头装饰边缘,最初是在世纪中叶的半苞状币上,后来在埃申洛厄的尤德尔斯查克(Udalschalk of Eschenlohe,1184-1202)统治下发展到全苞状币(B208号钱币)。

183.法兰克福,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AR,Bracteate,0.76克,26mm。
B208.奥格斯堡,埃申洛厄的尤德尔斯查克(1184-1202年)AR,Bracteate,0.80克,24mm。

12世纪下半叶德意志皇权复兴的一个重要局限,在货币上体现的比任何其他媒介都更为明显。在洛萨二世(1125-1137年)与康拉德三世(1137-1152)时期,王室造币跌入谷底,为国王服务的造币厂不过三四座。腓特烈.巴巴罗萨积极复兴造币厂,同时更频繁地设立新造币厂。尽管确实存在王室钱币(Royal coin),但它们并不能被称为王室货币(Royal coinage),因为他的各造币厂所生产的钱币,在重量、纯度或设计上都不一致。根据造币地的不同,钱币必须符合当地的式样。法国货币的总体情况与之大不相同,在那里,腓力.奥古斯都(1165-1223年)将巴黎德涅尔(denier parisis)的设计推广到了他掌控的所有法国北部造币厂,后来他与继任者们将图尔德涅尔(denier tournois)作为王国的国家版型。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