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航空史,发现无论德国霍顿还是美国诺斯罗普,他们研究飞翼的初衷都是觉得飞翼因为没了光制造阻力不制造升力的机身所以应当升阻比高。 但实际造出来的东西升阻比都很低下。 一方面原因是他们造的飞翼都太小。而人的尺寸并不会随他们的飞翼变小。导致纯机翼中无法容纳人,不得不再装上别扭的驾驶舱。后面造的XB-35、YB-49虽然尺寸够大,机翼的厚度勉强能塞进人,但实际因为要装东西,还是不得不增加了个机身。 我们来想想要怎么样的飞机才能在机翼中装进人呢?其实这类飞机在1930年左右出现一些。比如德国的容克斯G38,苏联的A...【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