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国家标志】印度国旗

作者:爱传销的高坂穗乃果发布时间:2024-08-31


印度共和国国旗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旗面中心有一个含24根轴条的紫蓝色阿育王轮

印度共和国国旗

用途:国旗

比例:2:3

启用时间:1947年7月22日

历史

虽然印度历史悠久且产生的政权众多,但在欧洲人来到印度之前印度却始终都没有“国旗”的概念。

1857年印度大起义导致了东印度公司和早已成为傀儡的莫卧儿帝国的终结以及英国直接统治的建立,此后,英国首次提出了使用单一印度旗帜的想法。第一面旗帜的设计基于西方纹章标准—类似于加拿大和南非等其他英国殖民地的旗帜:以红色作为底色,左上象限为英国国旗和右半部分中间有印度之星。为了解决这颗星如何传达“印度性”的问题,维多利亚女王授予“印度之星”爵士勋章,以表彰印度臣民对大英帝国的贡献。虽然后来英国方面曾多次讨论过这面旗帜能否代表整个印度以及是否要更换一面旗帜并为此提出了多种旗帜方案,但英属印度的旗帜并没有得到改变。

1921年4月,甘地在他的杂志《青年印度》中撰文谈到设计印度国旗的必要性,并提议设计一面以纺车为中心图案的旗帜。 纺车的想法由拉拉·汉斯拉吉提出,而甘地则依此委托平加利·文卡亚设计一面红绿相间的旗帜,旗帜上绘有纺车图案,红色代表印度教徒,绿色代表回教徒。甘地希望这面旗帜能在1921年的国大党会议上展示,但未能按时交付,而且会议上又提出了另一面旗帜“斯瓦拉吉”并确定为国大党的象征。(甘地后来写道延迟是幸运的,因为这让他意识到其他宗教没有被代表;于是他在旗帜颜色中添加了白色,以代表所有其他宗教)最后,出于政治情感的考虑,1929年,甘地对国旗颜色做出了更加世俗的诠释:红色代表人民的牺牲,白色代表纯洁,绿色代表希望。

在1923年4月13日的那格浦尔国大党志愿者举行了纪念贾利安瓦拉巴格惨案的游行中升起了由平加利·文卡亚 设计的带有纺车的“斯瓦拉吉”旗帜。这一事件导致国大党议员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五人被捕,超过一百名抗议者在会议后继续进行旗帜游行。随后在5月1日,那格浦尔国大党委员会秘书贾姆纳拉尔·巴贾吉发起了旗帜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尽管国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的这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在组织内部造成裂痕,但最后在1923年7月的全印度国大党委员会会议上,由于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萨罗吉尼·奈杜的坚持,国大党批准了旗帜运动。虽然国旗运动的动力来自甘地的著作和演讲,但纳格浦尔事件后该运动得到了政治认可。当时各种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报道、社论和致编辑的信证明了国旗与国家之间后来的联系。很快,维护国旗荣誉的理念成为印度独立斗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与过去反应完全不同的是,英印政府对这面新旗帜更加重视并开始制定应对政策。英国议会也讨论了旗帜的公共使用问题,最后根据伦敦的指令,英属印度政府威胁要撤回没有阻止悬挂斯瓦拉吉旗的市政当局和地方政府的资金。 但“斯瓦拉吉”旗在1931年的会议上成为国大党的官方旗帜。在后来的日子里,这面旗帜也成为了印度独立运动的象征。

1947年8月的印度独立前几天,制宪议会宣告成立。为了为独立的印度选择一面国旗,1947年6月23日,制宪议会成立了一个特设委员会,由拉金德拉·普拉萨德 领导,成员包括毛拉纳·阿布尔·卡拉姆·阿扎德、萨罗吉尼·奈杜 、C·拉贾戈帕拉查里 、 K·M·蒙希和B·R·安贝德卡尔。1947年7月14日,委员会建议将印度国大党旗帜在作适当修改后定为印度国旗,以让所有党派和宗教信众都能接受。由委员会还决定国旗不得带有任何党派色彩,因此国大党旗帜上的纺车被阿育王狮柱上的阿育王轮图案取代。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认为,之所以选择阿育王轮图案是因为它代表了佛法和法律。然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解释说,这一改变更为实际,因为这种设计看起来对称。虽然甘地对这一变化并不满意,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它。

1947年7月22日,尼赫鲁在制宪会议上提议采用这面旗帜,由深藏红花色、白色和深绿色三色组成,三色比例相等,白色中间为蓝色阿育王轮,决议获得了一致通过。这面旗帜在1947年8月15日至1950年1月26日期间作为印度自治领的国旗,此后一直作为印度共和国的国旗使用。

法律规定

印度国旗设计图

根据印度国旗法,印度国旗的宽高比为3:2。国旗的三个水平条纹大小相同。阿育王轮有二十四条均匀分布的辐条。

国旗法典中没有规定阿育王轮的尺寸,但在“IS1:印度国旗的制造标准”第 4.3.1 节中,有一张图表描述了国旗和阿育王轮的具体尺寸

印度国旗上的阿育王轮设计

旗帜尺寸         宽高(mm)              阿育王轮直径 (mm)

1                       6300 × 4200             1295

2                      3600 × 2400               740

3                      2700 × 1800               555

4                      1800 × 1200               370

5                      1350 × 900                 280

6                      900 × 600                   185

7                      450 × 300                     90

8                      225 × 150                    40

9                      150 × 100                     25

国旗的显示和使用受2002年《印度国旗法》(继承了原《印度国旗法》)、1950年《徽章和名称(防止不当使用)法》和1971年《防止侮辱国家荣誉法》的管辖。严重冒犯或侮辱国旗以及以违反《国旗法》规定的方式使用国旗可处以3年以下监禁、罚款,或两者并处。

使用

一面飘扬在新德里的印度国旗

国旗绝不能接触地面或水,也不能以任何形式用作帷幔。在展开国旗前,不得故意将国旗倒置、浸入任何东西或放置除花瓣以外的任何其他物品。国旗上也不得刻任何文字。在户外无论天气如何,国旗都应在日出和日落之间升起。 2009年之前,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夜间的公共建筑上升起国旗;目前,国旗可以在夜间升起,但必须将国旗悬挂在旗杆上,并配有良好的照明。

国旗绝不应上下颠倒地展示或飘扬。展示磨损或肮脏的国旗是一种侮辱,同样的规则也适用于旗杆和用于悬挂国旗的升降索,它们应始终处于良好的维护状态。

自2002 年1月26日起,公民允许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升起国旗,只要他们维护国旗的尊严、荣誉和尊重。但是,悬挂国旗的权利是一项有限制的权利,与公民享有的绝对权利不同,应在《印度宪法》第19条的背景下进行解释。最初的国旗法还禁止在制服、服装和其他服装上使用国旗。但在2005年7月,印度政府修改了该法。修订后的法典禁止在腰部以下的服装和内衣上使用国旗,并禁止在枕套、手帕或其他服装材料上刺绣国旗。

当两面国旗在讲台后面的墙上完全水平展开时,旗杆应朝向对方,且橙黄色条纹朝上。如果国旗悬挂在短旗杆上,旗杆应与墙面成一定角度,国旗应悬挂在旗杆上。如果两面国旗在交叉旗杆上悬挂,旗杆必须朝向对方,且国旗必须完全展开。国旗绝不能用作盖在桌子、讲台、讲台或建筑物上的布,也不能挂在栏杆上。

在任何形式的公共会议或集会的室内大厅中悬挂国旗时,国旗应始终置于右侧(观察员的左侧)。当国旗在大厅的其他地方悬挂时,应置于观众的右侧。国旗应完全展开,橙黄色条纹朝上。如果国旗垂直悬挂在讲台后面的墙上,橙黄色条纹应位于观众的左侧,面向国旗,升降绳朝上。在游行或阅兵仪式中,或与另一面或多面旗帜一起举旗时,国旗应置于行进线的右侧或单独置于前方中央。国旗可以成为雕像、纪念碑或纪念牌揭幕仪式的组成元素,但绝不能用来遮盖物体。作为对国旗的尊重,国旗绝不能被悬挂在人或物上。在升旗或降旗仪式上,或在游行或检阅时国旗经过时,所有在场人员都应面向国旗立正。穿军装的人应敬礼。当国旗在移动的纵队中时,在场人员在国旗经过时应立正或敬礼。国旗敬礼后应奏国歌。

只有总统、副总统或总理、各邦州长和副州长、首席部长、联邦部长、印度议会和各邦立法机构(议会院和议会委员会)成员、印度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以及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司令才有权在车辆上悬挂国旗。国旗必须悬挂在旗杆上,旗杆应牢固地固定在车辆的中间或右前方。当外国政要乘坐政府提供的车辆时,国旗应悬挂在车辆的右侧,而外国国旗则应悬挂在左侧。

总统、副总统或总理出访时,飞机上应悬挂国旗。除国旗外,还应悬挂出访国国旗;但当飞机在途中降落时,将悬挂相应国家的国旗。在印度境内搭载总统时,飞机在总统登机或下机一侧悬挂国旗;火车上也应悬挂国旗,但仅当火车静止或接近火车站时才悬挂。

当印度国旗与其他国家国旗一起在印度领土上飘扬时,一般规则是印度国旗应是所有旗帜的起点。当旗帜排成一条直线时,最右边的旗帜(面向旗帜的观察者最左边的旗帜)是印度国旗,后面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其他国家国旗。当旗帜排成圆圈时,印度国旗是第一个点,后面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其他旗帜。在这种放置方式中,所有其他旗帜的大小应大致相同,且没有其他旗帜大于印度国旗。每面国旗也应悬挂在自己的旗杆上,任何旗帜都不应高于另一面旗帜。除了作为第一面旗帜外,印度国旗还可以按字母顺序排列在行或圆圈内。当旗帜交叉悬挂在旗杆上时,印度国旗应位于另一面旗帜的前面,并位于另一面旗帜的右侧(观察者的左侧)。上述规则的唯一例外是当印度国旗与联合国旗帜一起飘扬时,联合国旗帜可以放置在印度国旗的右侧。

根据规定,当印度国旗与非本国国旗(包括公司旗帜和广告横幅)一起悬挂时,如果这些旗帜悬挂在不同的旗杆上,印度国旗应位于中间,或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最左边,或至少比同一组中的其他旗帜高出一面旗帜的宽度。印度国旗的旗杆必须位于同一组中其他旗帜的前方,但如果它们悬挂在同一旗杆上,则必须位于最上方。如果印度国旗与其他旗帜一起在游行队伍中举着,它必须位于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或者如果与一排并排的旗帜一起举着,它必须被举在游行队伍的行进右侧。

印度国旗在共和国日(1月26日)、独立日(8月15日)、甘地诞辰日(10月2日)或建国纪念日不得降半旗,但安放已故高官遗体的建筑物除外。不过,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将遗体移出建筑物时也必须将国旗升至全旗。

含义

1921年,甘地首次向印度国大党提议设计第一面旗帜时,红色条纹代表印度教徒,绿色条纹代表回教徒。后来,设计被修改,用橙黄色色代替红色,并在中间加入了一条白色条纹,代表其他宗教团体(也象征着社区之间的和平)。然而,为了避免配色方案与宗教联系,这三条条纹后来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含义:勇气和牺牲(橙黄色)、和平与真理(白色)、信仰与骑士精神(绿色)。

印度独立后对描述的意义如下:

藏红花色(橙黄色)的象征着放弃或无私。我们的领导人必须对物质利益漠不关心,全身心投入工作。中间的白色代表光明,是指导我们行为的真理之路。绿色代表我们与土壤的关系,我们与这里的植物的关系,所有其他生命都依赖于这些植物。白色中心的“阿育王轮”是达摩法则之轮。真理或萨蒂亚、达摩或美德应该是在这面旗帜下工作的人的主导原则。同样,车轮代表运动。停滞就是死亡。运动就是生命。印度不应再抵制变革,它必须前进。车轮代表和平变革的活力。

历史国旗

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0-1707
英国东印度公司 1707-1800
英国东印度公司 1801-1858
英属印度 1858-1880
英属印度 1880-1947
1921 年国大党会议上展示的甘地旗帜
1931年国大党通过的“斯瓦拉吉”旗
印度自治领 1947-1950
印度共和国 1950-今
印度国旗(竖挂版)

总统旗帜

印度总统的海上用旗
印度总统的空中用旗

政府旗帜

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旗
印度中央工业保安部队旗
印度铁道护卫队旗
印度边防安全部队旗
印度国家安全卫队旗

军队旗帜

印度国防部旗
印度军旗
印度陆军旗
印度海军旗
印度海军舰艏旗(与国旗相同)
印度海军服役三角旗
印度空军旗
印度海岸警卫队旗

部队旗帜

印度海军预备役旗

军官旗帜

印度国防参谋长旗
印度国防副参谋长旗
印度陆军元帅旗
印度陆军参谋长旗
印度陆军上将旗
印度陆军副参谋长旗
印度陆军首席参谋旗
印度陆军中将旗
印度陆军少将旗
印度陆军准将旗
印度海军上将旗
印度海军中将旗
印度海军少将旗
印度海军准将旗
印度空军元帅旗
印度空军参谋长旗
印度空军副参谋长旗
印度空军少将旗
印度空军准将旗
印度空军上校旗
印度空军中校旗

民用旗帜

印度民用旗

船旗

印度船旗

港口旗帜

科钦港旗
孟买港旗
加尔各答港旗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