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诚意正心·论语】01学而-12礼之用和为贵『附理雅各英语译释』

作者:山嵓发布时间:2024-09-30

【阅前提醒】本篇专栏的外语部分出自苏格兰经学家理雅各所译著的『The Chinese Classics』(“中国经典”)系列。理雅各先生出生于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一生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详尽译释了种花家诸多经典。但由于理雅各先生的本职是传教士,故其紧抓“释经权”的职业习惯就自然融入到了译作之中,其往往翻译一段后就会用数倍的篇幅去注释译文,以直抓释经权,这就导致理雅各的译作卷帙浩繁,故目前人们常常删去释经只取译文。但我感觉理雅各英译的释经部分才是译作本体,直接丢弃实在是有些买椟还珠了。遂计划用业余时间对理雅各的译作原文进行整理上传。另,理雅各译作中,早期在华的翻译创作著成“中国经典”系列;后期回国的翻译创作则大多收录于“东方圣书”系列;本篇所取的论语理雅各译文出自““中国经典”卷一。

一、学而第一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二、BOOKⅠ.HSIO R. CHAPTER 11

〖一〗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

The philosopher Yu said, 'In practising the rules of propriety, a natural ease is to be prized. In the ways prescribed by the ancient kings, this is the excellent quality, and in things small and great we follow them.

〖二〗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Yet it is not to be observed in all cases. If one, knowing how such ease should be prized, manifests it, without regulating it by the rules of propriety, this likewise is not to be done.'

【山笺1】“小大由之”与“有所不行”之间是否应该断开

        理雅各采用分节的方式断开了“小大由之”与“有所不行”。这个断法是朱子的断法,可参见宋朱熹《论语集注》相关章节。而我学习的主流版本中“小大由之”与“有所不行”之间一般是不断开的,所以本章节的白话译和理英译在此处有异。

        ——理雅各参考的朱子断法也没太大问题,“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连为一句,即“认为这是美的,所以大小事就都用它”,这样语义也比较流畅连贯。但问题是理雅各翻译这一句时,有点牵强的将“有所不行”单独成句,并不和后面产生因果关系,所以其译文此处就有点不顺畅。不过朱子此处就比较顺了,其让“有所不行与后面语句产生因果联系,此断法就也能说得过去了。〖山录||《论语集注》(宋朱熹)——承上文而言,如此而复有所不行者,以其徒知和之为贵而一于和,不复以礼节之,则亦非复理之本然矣,所以流荡忘反,而亦不可行也。〗

        ——目前学者主流认为“小大由之”与“有所不行”之间不能断,因为“不断”本来就是主流,两句一直就是不断开的,是朱子学派自己将其断开了〖山录||《论语注疏》(魏何晏)——正义曰:“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由,用也。言每事小大皆用礼,而不以乐和之,则其政有所不行也。〗。而主流学者分析后认为,朱子的断法不对,因为“有所不行”与末尾的“亦不可行也”很明显是两个并列句并行的标志,即“小大由之,有所不行。”与“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是明显的并列关系,因此就抛弃了朱子的断句法,改回了以前的断句法。〖山录||《四书辨疑》(元陈天祥)——此章当以“有所不行”合上作一节,“知和而和”以下作一节。……“有所不行”与“亦不可行”乃一喷一醒矣。〗

三、汉英经释

【00】IN CEREMONIES A NATURAL EASE IS TO BE PRIZED.AND YET TO BE SUBORDINATE TO THE END OF CEREMONIES.-THE REVERENTIAL OBSERVANCE OF PROPRIETY.

【山译】在礼仪中,自然和谐固然是重要的,但必须受到礼仪规则的约束,需要恭敬遵守礼。

【山笺2】“和”的英译小谈

此处理雅各将“和”翻译为natural ease即自然无拘束,这其实与我们对此句的主流理解不同,我们此处理解的“和”就是“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并没有太多关于“自然”的涵义。理雅各此处的翻译应该是参考了朱子的一些解读〖山录||朱熹——自然之理,从容不迫〗

辜鸿铭将此处的“和”翻译为 natural spontaneity即发自自然的行为。这倒是与理雅各此处的翻译理念有些相似,即着重翻译出自然的意象。

另外,辜鸿铭是将此处的“礼”翻译成art艺术,那礼对和的追求翻译后就成艺术对自然的追求,有一定的合理性。

同样理雅各是将礼翻译为礼仪规则,那礼对和的追求就成了有规则对无规则的追求,倒是有一点儒家“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神韵。

不过我们对此处“和”的理解更偏向于harmony融洽和谐,而不太偏向自然。即我们理解的从礼到和的状态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在礼的制度调和和约束下最终达到大和谐的社会状态。

【01】禮 is not easily rendered in another language.There underlies it the idea of what is proper.It is 事之宜,'the fitness of things',what reason calls for in the performance of duties towards superior beings,and between man and man.Our team 'ceremonies' comes near its meaning here.

【山译】“礼”并不容易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它是关于适当的概念的基础,可以理解为“事之宜”,即处于最适合状态。是人与人之间乃至下级与上级之间履行各自职责的要求和规范。此处单词“ceremonies”(礼仪)接近“礼”这个概念。

【山注】“事之宜”是朱子用来形容“义”的,此处理雅各用“事之宜”形容“礼”。

【山录】《论语集注》(宋朱熹)——信,约信也。义者,事之宜也。

【02】道 is here a name for 禮,as indicating the courses or ways to be trodden(亦有版本作pursued)by men.

【山译】此处的“道”表示的就是“礼”,即象征君子前进践行的道路。

【03】In 小大由之,the antecedent to 之 is not 和,but 禮 or 道。

【山译】在“小大由之”中的“之”指代的不是前面的“和”,而是“礼”或者“道”。

【山笺3】“礼”与“和”之争

        小伙伴前面应该注意到了,本章节中我们的白话翻译和理雅各的翻译在“小大由之”处是完全相左的。而这其实是一个千古争议,即“小大由之”的代词“之”究竟指代的前面的“和”还是“礼”。

        ——一般认为此处“小大由之”的“之”指的是“礼”,即“小大有礼”“有所不行”。〖山录||《论语注疏》(魏何晏)——正义曰:“小大由之,有所不行”者,由,用也。言每事小大皆用礼,而不以乐和之,则其政有所不行也。〗

        ——那“礼”就不能“有所不行”了,所以此处“小大由之”的“之”指的是“和”,即“小大有和”“有所不行”。〖山录||《论语注疏》(魏何晏)——马曰:“人知礼贵和,而每事从和,不以礼为节,亦不可行。”〗

        ——理雅各认同第一个观点,即此处“小大由之”的“之”指的是“礼”。

        ——而我们现在主流一般认同第二个观点,认为此处“小大由之”的“之”指的是“和”,即对礼规则的使用,最好的状态肯定是大家和谐和睦相处。但作事不能只顾和谐,更不能只为了和谐维稳就进行无原则无底线的妥协退让,否则很多时候就办不成事乃至办成坏事,所以做事是要在“礼”规则的框架下,去尽量追求和,尤其是对于原则问题,红线问题,决不能为了“和”进行妥协,必须坚持将维护“礼”这一规则秩序为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和”。简单的说,礼的最终目标是“和”,但必须是在礼的准绳下追求和,不是无底线无原则的妥协求和。

【04】Observe the force of the 亦 'also',in the last clause,and how it affirms the general principle enunciated in the first paragraph.

【山译】最后一个分句中的“亦”是也的意思,这个字加强了第一节中所阐释的关于“礼之”一般原则的肯定。

【山笺4】关于“礼”的英译名小览

礼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因此关于礼的涵义内容极度丰富,从最初的关于古代社会顶层的典章制度的统称,到后来逐渐涵盖到人民基层的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貌。而这就导致在外语中很难找到一个能贴合反映礼之内涵,从而与礼对等的表达方式。于是译者在翻译“礼”时就译出了不同的版本。

① 理雅各:the rules of propriety关于礼节的规定,即用来约束人行为的礼法,译文意思偏向于礼法规则规定。即通过一些列规范的礼节使每个人都能够以合理的身份作合理的事。

② 柯大卫:politeness日常的礼貌

③ 辜鸿铭:art/rules of art艺术

④ 亚瑟·韦利:rituals、rites偏向于具体的典礼或仪式

⑤ 宋德利:standards of morality道德标准。但孔子理论中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而礼的最终目标却是和,因此将礼翻译成道德标准不太恰当。

⑥ 安乐哲:ritual propriety(li 礼):ritual 与 propriety意思相近,有些重复冗余。

本章节理雅将礼翻译为the rules of propriety,即直译为礼法规则,符合本章节中礼的意思。但“礼”的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并不能机械的一见到礼就填成the rules of propriety,而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对礼进行不同的翻译,比如rites、rituals、ceremony、politeness、courtesy……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