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与祖国共成长丨湖南科技大学万步炎:矢志报国 深海“牧牛人”

作者:红网发布时间:2024-09-29

“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汪衡 张兴莎 任晔 徐士洁 长沙报道

“我只是科研人员中的一个代表,我做的工作很多科研人员都在做,我只是做了很平凡的工作。”9月25日上午,在“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湖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报告会上,“时代楷模”、湖南科技大学教授万步炎以《矢志报国 向海图强》为主题,向台下500多名观众分享了自己在海洋强国征程上奋楫远航的故事。

以下为演讲内容节选:

大家好!我是湖南科技大学教师,从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技术研究的万步炎。

大家可能听说过海牛钻机,那就是我们团队最重要的科研成果。那么,为什么我们要造海牛?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深海探测?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资源是谁有能力先勘探,谁就具有优先开发权。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就已经在公海开展“蓝色跑马圈地”。而我国呢?因为技术落后,只能望洋兴叹。记得1998年,我第一次登上我国的远洋科考船,我发现船上几乎所有的科考仪器装备,小到一根小小的取样管,大到取样器、地质绞车,都是进口的。是啊,我们太落后了!这是我们科研人员的耻辱。从那时起,我就把“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句话悬挂在我们实验室“海牛楼”的入口处,每天一进来我就能看到,就是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那次科考回来之后,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我们自己的深海装备!

1999年,中国大洋协会面向全国招标,研发深海钻机。我和我的团队凭借着对海洋矿产资源多年的实践探索,如愿中标!但是从理论到实践又谈何容易?当时没有深海供配电技术,没有深海液压技术,也没有深海电机与变电技术,更没有深海传感器技术。怎么办?我们一切从零开始!湖南人就是吃得苦、霸得蛮!由于是半路下海,很多知识都是现学现用。我自学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多种知识,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是靠自己摸索,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2003年的夏天,我们研发的我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在太平洋3000多米水深的海底成功钻进了0.7米,取得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第一个岩芯样品。虽然只有0.7米,那可是我们在海底打下的第一个“中国孔”。那一刻,我流泪了!那晚,我第一次喝醉了。

之后,我和我的团队根据国家深海资源勘探的需要,又研发了海底中深孔钻机、海牛一号、海牛二号等一系列钻机。从最初的0.7米到5米、20米、60米,到目前领先世界的231米,我们一次次刷新了海底钻机的钻深纪录。

从0.7米到231米,这不仅仅是钻探深度的提升,更是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0.7米到2米,我们解决的是深海钻机深海高压变电与供变电问题;2米到20米,我们解决的是钻杆的连续接卸问题;从20米到60米,我们又解决了海底全自动的绳索取芯问题;那么从60米到231米,我们解决了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就是可燃冰的全孔全程保压取芯的问题。

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它燃烧之后几乎没有污染。据估计,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两倍。仅仅我国的南海可燃冰的资源量就达到了800亿吨的油当量,大约相当于我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的总数的1/2。而我们研制的“海牛二号”,针对的就是可燃冰这种埋藏深度比较大、钻探取芯难度极高的深海矿产资源。“海牛二号”因其领先世界的231米钻深能力和独创的全孔全程保压取芯功能,现在已经能够有效满足我国海底可燃冰的资源勘探需求。

我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外公是烈士,我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心里深深刻下了“国家”二字。1992年,我受邀到日本开展为期一年的海洋技术合作研究,当时为了挽留我,日方的研究所开出了几乎是我在国内工资100倍的薪资,但是我没有丝毫留恋!因为他们在中国人面前的那种傲慢,就像一根刺扎在了我的心里。我不服气!我坚信: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别人还没有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有可能先他们一步做出来。

正是凭着这口气,30多年来,我和我的团队立足湖南这个中部内陆省份、扎根湖南科技大学这所浸润红色基因的地方高校,一步一个脚印,勇攀科技高峰。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深海资源与地质勘探这一个领域几乎所有的关键核心技术,现在都已经牢牢掌握在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矢志报国,向海图强。海洋梦就是我的中国梦,我的目标就是星辰大海!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