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人体的血管,摸不着、看不见,可等到堵塞发病就为时已晚了。
血管就像一个复杂综错的交通网,连接着人体多个站点(器官及组织部位)。
一旦出现堵塞(血脂、血糖、尿酸等残留代谢物在血管堆积),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最终破坏身体健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启稚表示,人体血管中有三条“高危路段”,一旦堵塞,将引发致命危险。
下肢血管
下肢离心脏最远,且血液逆流而上,血管内皮损伤风险大,胆固醇容易在下肢血管沉积,堵塞血管。
下肢血管堵塞早期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建议出现行走后腿脚发凉、发麻、疼痛,或腿部肿胀、皮肤颜色苍白、瘙痒、溃疡,尽早就医检查。
颈动脉
颈动脉系统是连接心脏与大脑最重要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颈动脉特别容易发生堵塞,其病变可导致严重的脑血管病。
颈动脉发生病变前,会发出预警信号,如语言障碍、理解能力下降、手脚不协调、突然眼前发黑等,一般数分钟后即可缓解。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就医。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如果发生了堵塞、狭窄,心脏供血就会受到限制,缺血严重便会产生胸痛。
持续性胸痛更为危险,这说明冠状动脉已完全堵塞,血流中断,持续15~20分钟以上心肌就会坏死,即心梗。
到了35岁之后,人的血管受到年龄、饮食习惯的影响,逐渐“老化”。在不同的器官发生堵塞,各种病痛难忍受。
大脑血管堵塞——中风
血管堵在大脑时,会令到脑细胞坏死,引发中风。患者出现说话含糊不清、偏瘫,甚至丧失活动能力。
心脏血管堵塞——心梗
如果堵塞程度轻的话,可能是心脏泵血能力受到影响,但是严重的心梗则要命!原本就心脏不好的人,更要小心。
肝脏血管堵塞——肝硬化
当血管的残留代谢物堵住了肝脏,患者会出现色斑、脸色蜡黄、口臭等症状,严重则造成肝硬化、肝衰竭。
肾脏血管堵塞——肾栓塞
肾脏或小肠出现血管堵塞,可能会导致肠坏死,引起肾栓塞,危及生命。
腿部血管堵塞——动脉硬化
血管堵塞一旦出现在动脉血管中,会导致腿部缺血坏死,影响四肢活动,且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甚至可能要截肢。
所以,血管健康关乎人的长寿。想要健康长寿,首要任务是让动脉血管能多用几年。
据数据统计,国人的心脑血管平均使用年限目前大约为 75 年,而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5年;
此外,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高达2.9亿,且有上升趋势。
可想而知,血管堵塞的“杀伤力”有多强!
血管生来是柔软通畅、富有弹性的,但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老化、变硬,甚至出现堵塞。想长寿,就要让血管尽量保持年轻,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内一科主任医师李刚给出3个建议。
食养
需要脂肪和碳水
“食养”血管需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保证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并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优质蛋白、膳食纤维等血管“友好”食物,少吃腌肉、炸鸡、肥肉、甜品等高盐、高油或高糖食物。
虽然饮食强调限制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添加糖,但极端低脂、低碳水饮食,甚至“零”摄入的行为反而可能增体脂、升血糖。
动养
针对不同血管
有氧运动不仅有助维持健康体重,还能增进心肺功能,加速血流对血管内壁的适度冲刷,保持血管弹性,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如快走、骑车、跑步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可选择太极拳、健步走等中低强度运动。
养护静脉血管的重点在“一紧一松”,比如踝泵锻炼可通过勾伸脚尖,给下肢血管加压,改善血液淤滞。
医养
早发现早维护血管
通常,早期血管病没有任何症状,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因此,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等检查,以便发现早期异常,尽早干预。
如果已经确诊血管疾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稳住”血压、血糖等指标,并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