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追忆大师们“有趣的灵魂” 追寻缺失的“青春拼图”

作者: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4-12-26

“追”,是有目标的奔走,是情动于中、毫不伪饰的迫切,是平淡生活中难得的激情迸发。2024年,南都、N视频继续捕捉每一种大众情绪,定格新闻主人公们的重要选择,用文字送别这个时代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为他们最后行一次注目礼。

2024年,“华人科学之光” 李政道先生走了,我们不仅送别了一位物理学巨擘,还失去了一个充满生活情趣、温暖有爱的灵魂。“诗词的女儿”叶嘉莹走了,以百岁之龄完成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圆满交融。著名言情小说作家琼瑶去世,将“轰轰烈烈、潇潇洒洒”的祝福永远留在了读者心间。

这一年,80后、90后们的青春拼图又少了几块,平台转型进一步加速。人人网发出“换车升级”的公告,让曾经的网友和员工们恍然发现,青葱的回忆在互联网的迭代浪潮中已无法读取;《杂文选刊》宣布停刊,孤独星球停止在中国的出版业务,也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怀想和热情。

追,不只有回望追溯,也可以是努力前行。无论是选择重生的王暖暖、杨妞花,还是跳出“复读、高考”循环的唐尚珺,都在这一年迈入了新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持续给人以镜鉴和启迪。

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年度新闻回访策划——字述2024,以选字的形式回顾年度事件和话题,回访新闻当事人和相关机构,记录变化、感受冷暖、见证发展。第三个字是“追”。

追忆

李政道叶嘉莹等大师逝世 琼瑶留文“翩然离去”

2024年,世间又少了几个至情至性的灵魂。

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在美国旧金山的家中逝世,享年97周岁。他曾亲笔抄录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并尤为赞赏诗中的“细”“推”二字,认为活画出了科学工作者的精神。而这句古诗,恰是其科研生涯的最佳写照。

1956年,时年30岁的李政道与同胞兼校友杨振宁合作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提出“宇称不守恒原理”。为此,两人于1957年被授予爱因斯坦科学奖,同年12月10日又站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开全球华人之先。国际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丘成桐说:“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对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大的激励,觉得中国人也能出人头地。”但这位科学巨擘的人生,远非这一殊荣所能概括。

从1972年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夫人秦惠频繁奔走于中美之间,以归国讲学、建言献策、牵线搭桥等方式,帮助中国尽快追上世界科技发展的脚步。在他的推动下,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类研究生项目(CUSPEA)应运而生;他提出的“艺术与科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在那个年代振聋发聩,而今“科艺融合”在中国已成共识。

今年11月24日,李政道生日当天,他的骨灰归葬苏州,与1996年去世的夫人秦惠合葬。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在联合讣告中,用“心通天宇,情系华夏”来深切悼念这位世纪学人。

另一位引发万众追思的学者,是以百岁高龄仙逝的著名教育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11月24日,她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

叶嘉莹曾说,自己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那就是中国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对几代中国人而言,这位满头银发的和蔼教授,是中华诗词之美的“展卷人”。耄耋之年,她几乎捐赠了个人全部财产,用于弘扬诗教,将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古典诗词传播到世界各地。

南开大学在讣告中追忆道,叶嘉莹在弘扬传统与文明互鉴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实现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交融。中国作家协会在唁电中称赞,她对中华诗词文化挚爱之深、用力之恒令人敬佩,是真正的“诗词的女儿”。

12月4日,著名作家琼瑶(本名陈喆)在台湾新北的家中去世,享年86岁,留下最后的作品《当雪花飘落》。一周之后,家属遵其遗愿,采花安葬骨灰,用最浪漫的方式与亲友知音告别。她的“翩然离去”,成为一堂引人深思的生命课。

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长期从事港澳台及世界华人文学研究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燕丽说,与同时期的香港言情小说家亦舒相比,琼瑶其人和她笔下的故事常常是古典、传统的样子。与此同时,她在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之前,已经开始表达女性的自主。“琼瑶笔下的女性常常是追求纯真的爱情,并且是以一种平等的人格去恋爱,打破门第、阶层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很有时代价值的。”

70后作家、阅读推广人麦小麦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感慨,琼瑶的作品给当时的少男少女带来了根深蒂固的影响,鼓励了很多人直面内心、用饱满的情绪体验人生,是很难忘的记忆。尤其是对女生而言,很多人的情感认知甚至人生选择都因此而改变。“看到她去世的消息,我的脑袋就‘轰’的一下子,觉得一个时代过去了。”

追寻

人人网“换车升级”勾回忆 孤独星球“战略调整”引惋惜

人生有代谢,世事总会更新。2024年,南都记者也记录了几场大规模的“告别”。

不久前,人人网“换车升级”的公告,勾起了很多网友的青春回忆。人人网曾是几乎垄断大学生市场的社交平台巨头,2011年5月在美国敲钟上市。平台于2013年发布的公告显示,彼时人人网的注册用户数高达2.8亿。高光之后,它却面临股价三年暴跌80%、屡次转型失败、移动端落后等发展难题,员工数从鼎盛时期的近2000人逐步减少到80人。直至2018年11月,其社交平台业务被打包出售。

尽管人人网现团队在公告中说,在“服务升级”期间,用户在人人网上的所有数据都得到了严格的保护,“公司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不受任何威胁”,但这位“昔日霸主”早已失去了属于它的时代,人们即便手握“通关密码”,也再难拾起那些以电子形态存储的青春。

与人人网不知不觉淡出年轻人的生活不同,《杂文选刊》则是提前预告,与读者约定好了离别。今年1月1日,这本创刊于1988年、曾经发行量巨大、有“人生宝典”“真话讲坛”“风雨中的玫瑰”之誉的文学月刊,正式进入休刊期。

编辑部在“告别信”中这样写道:“这里承载着许多人的文学梦,见证着好多作家从青涩走向成熟,记录着许多人的欢声笑语。在这里,感谢三十五年间一直陪伴我们的读者朋友,感谢一直为我们提供优质稿件的作者,也感谢一直努力工作的杂志社同仁,因为有你们的参与,才让我们的每一期杂志都精彩纷呈!三十五载,足以让少年续髯,将中年的双鬓染白。山高水长,道一声珍重。”

承载着“杂文精神”的著名杂志休刊,让许多读者叹息不已。而对于志在“行万里路”的背包客们来说,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于今年6月宣布关闭中国办公室、停止在中国的出版业务,也格外令人惊讶、惋惜。

作为知名旅行媒体公司和旅行内容供应商,Lonely Planet及其标志性的蓝色书脊,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深受推崇。坚持实地调研与客观、中立的写作,从不在指南书中插入广告,践行“负责任的旅行”与“实话实说”的编辑原则,呈现多元文化……这样的基本理念,让它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自由行圣经”。

2013年孤独星球中国分公司在北京设立以来,出版了超过300种中文旅行指南和旅行读物,累计销售数百万册。不夸张地说,它是一代中国读者的旅行启蒙书,无言鼓励着人们背上行囊,探索未知的世界。

随着孤独星球中国办公室的关闭,Lonely Planet在中国的所有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均已停更。最后一则公开推文《祝你旅途愉快!》中提到,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公司战略调整”等。其实,在停止中国业务之前,该公司已先行关闭了其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总部的办公室以及位于英国伦敦的办事处。有人感慨说,这反映出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人们的阅读习惯、信息获取习惯已经发生深刻改变。

时代变动不居。除了怀念,我们还可以珍存携手相伴的美好,更应记取这些“青春伴侣”曾为追寻美好价值所作的努力。

追求

王暖暖杨妞花迎“重生” 唐尚珺跳出高考“循环”

时间是人生的礼物,可以将曾经的遗憾续写成为幸福。

2024年,对电影《消失的她》原型人物王暖暖(化名)来说,是心愿得偿的一年。今年4月,她来到泰国乌汶府警察局和乌汶帕登国家公园,见到了五年前帮助过她的工作人员,亲口道出了感谢。此行王暖暖还去了“坠崖案”的事发地,如今那里已经竖起了中泰双语警示牌,上面写着“死胡同!非请勿进”。

2019年,被欠有巨额赌债的丈夫推下悬崖时,王暖暖曾怀有身孕。坠崖后,她全身有16处主骨断裂,因伤情严重,胎儿也被引产。今年6月,王暖暖向南都记者证实,她已再次怀孕。9月17日,她在社交平台宣布顺利产子,“2102个日夜,终于再次拥抱了奇迹!当看到他稚嫩小脸的那一刻,过去五年来所有艰辛,全都消散了!还好我没放弃,没放弃自己,也没放弃你”。

王暖暖说,这些年,她经历了“不断崩溃,不断自愈”。而现在,她可以重新开始,好好面对生活,迎接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杨妞花来说,她和余华英案的其他受害人,正在维权的长跑中离曙光越来越近。

12月19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上诉人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作出重审二审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处余华英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走出法院之后,杨妞花大声宣布,人贩子余华英在整个庭审中态度恶劣,自始至终都未向受害者家庭道歉,但在最终宣判后流下了眼泪。

1995年,5岁的贵州姑娘杨妞花,被邻居余华英以“买织毛衣的签子”为理由拐走,卖到河北邯郸丛台区姚寨乡姚寨村,被迫成为“李素燕”。后来,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被拐卖的,在丈夫一家人的鼓励下正式开始寻亲。

2021年,她发布的寻亲视频被贵州老家的亲戚看到,终于跟亲生姐姐杨桑英相认,却发现父母都在她被拐走之后伤心去世。杨妞花决定亲手把人贩子送上被告席,让她得到应有的惩罚。

2022年6月,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立案。立案后的第24天,余华英便在重庆大足落网。但她在庭审时态度恶劣,并且一直用上诉的方式企图逃避惩罚,杨妞花不得不站出来,先后六次与人贩子当面对峙。除了坚持为自家人“讨个说法”,杨妞花还尽可能帮助其他受害家庭和寻亲人士,只愿拐卖儿童的人早日受到法律制裁。

今年9月1日,“连续高考16年”当事人唐尚珺来到广州大学城报到,在35岁时成为华南师范大学的大一新生。

他在考学方面的执着远非常人可及,也充满了争议。但当南都记者走进他位于广西十万大山深处的老家,见到他77岁的母亲和身边亲友时,才逐渐了解到他的困境。

唐尚珺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勤勤恳恳的农民。到了他这一代,长辈们认为读书才有更好的出路。“尚珺”这个文雅的名字,寄托着身边人对他的深深期许。2009年,20岁的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是372分,过了高职高专的分数线。但他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多次高考,只希望能够考取理想的学校,将来有能力反哺家乡,其中也有几次阴差阳错,与名校录取遗憾擦肩。

2024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是601分,超广西理工类一本线126分,最终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专业则是被调剂到了“信息工程”。尽管在他看来并不很理想,但身边的至亲好友都劝他赶紧“上岸”,唐尚珺几经纠结,才下定了决心。

“也只有回头看,才能知道怎么选择是比较好的。”他说,自己这16年任性逐梦,走了弯路,希望大家不要效仿。“人生伴着遗憾前行。曾经的梦想可以到大学再去追逐,争取早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转眼到了期末,12月23日,唐尚珺对南都记者感慨说,上了大学之后,面对的问题、学习的知识、所处的环境,都是全新的。自己要学会接受新的挑战、拥抱新的生活。“这个学期有点后知后觉,前面不太清楚怎么处理大学学习和生活,现在才算是知道应该怎么过。”他说,新的一年,要好好规划,打算带老妈去看雪,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做一些兼职,争取两年之后在老家建新房,以完成老妈的心愿。

“每个人的起点不同、经历不同,可能有些梦想,奋斗一生都无法实现。但我至今觉得,坚持有坚持的意义。”唐尚珺说,如果他的名字真的能成为一种符号,希望自己代表“对梦想的追求”。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心向光明,努力进取,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马辉

主笔:南都记者 周敏萱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部分制图:朱林(奇域AI)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