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区,观众可以同20多个AI助手互动,亲身体验与AI共同生活的一天。
在外滩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产品。 (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商报上海9月5日电】(特派记者 陈姝)9月5日,2024 Inclusion·外滩大会在上海开幕。今年大会主题延续“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邀请到10余位中外院士,以及5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作为演讲嘉宾,探讨科技趋势与产业的深度融合。AI产业的发展是本届大会热议的话题,多位重量级嘉宾在大会首日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著名未来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5000天后的世界》作者凯文·凯利在开幕主论坛上的演讲中指出,AI将涌现三大趋势:全球主义、创新加速和AI驱动生成。他认为,我们正将全球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所有的数据服务器连接成一个巨大的计算系统。每一台设备就像这个庞大计算机的一个神经元。这台超级计算机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上高速运行。AI将实现真正的“实时翻译”,交流不再有延迟,打破了全球的语言障碍,再加上增强现实(VR)技术,这将极大地改变跨国工作和交流的方式,全球化“劳动力” 将第一次出现。
机器学习泰斗、美国“三院院士”迈克尔·乔丹认为,人工智能落地产业,需要形成互相协作的集体;要构建人工智能的协作系统,必须要引入经济学的“激励”视角。他指出,当前的AI很难表达它真正学到哪些知识,也没有能力表达它有多确定。相较之下,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表现出色,尤其是集体协作共同应对时。因此,他建议不仅单独设备要具备一定智能,AI更要通过协同体现在整体系统层面。
“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和集体智能的关键因素,迈克尔·乔丹提出了“三层数据市场”模型,其中用户、平台和数据买家通过“出让数据”“购买数据”“提供服务”形成了闭环。
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分享了他对于AI、AI+和AI基础设施的思考。他表示,AI+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数据、模型和算力的组合,云计算就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当我们讲“AI+”的“+”时,不是加什么东西,而是怎么加,更重要的是一个机制创新。
“今天大模型带来的震撼,有多少是来自人机交互、又有多少是来自机器智能的进步?”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谈到大模型时代人机交互方式的演变。他认为,AI为人类提供了与技术共生的全新语境,人机交互的新方式指向“AI与IA”的融合共进。IA(智能增强),代表着一种以人为本的AI发展路径。它聚焦于运用技术提升人类的能力,而非取代人类,强调了人类与AI之间的协作关系。
沈向洋提到,在AI的颠覆性力量逐步显化的过程中,须重视AI的治理,打造负责任的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