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下旬,位于洛阳市伊川县白沙镇高标准农田配套工程电网接入的验收现场略显“冷清”,少了往日五六个人一起“人拉肩扛”的验收场景,取而代之是一台手机和一台内置AI技术应用软件的电子设备,仅需一名工作人员,1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项目验收,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以往单项工程验收需要5名到6名工作人员,耗时15天左右,且大部分验收标准依赖人员工作经验,存在误差。现在应用的这款新软件1个人15分钟就可以完成验收,准确度也有所提升,基本告别了‘劳动密集’时代。”国网洛阳供电公司配网工程项目经理褚方林介绍。
褚方林使用的这款软件,是洛阳供电公司依托电网数字化项目创新研发的配网工艺验收人工智能识别模型,目前已经应用在洛阳全市6个县区的126个项目上,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的首家应用,无论是在准确性还是工作效率上,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此款模型收集配电台区、架空线路、电力电缆、户表工程4类配网工程验收场景中的2万余张验收标准样本图片,构成验收标准样本库。工作原理是对照配网工程验收标准,分别构建图像识别正样本、负样本模型,进行3万余次的模型识别调优,从而提升图像识别准确率。因此,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待验收项目,按照要求从各个角度拍摄不同的图片,上传模型比对,就能得出验收结果。模型还能一键生成电子版权威报告,以图像及文字形式综合直观反映项目是否合格,反馈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改进的地方,为后续开展配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据悉,自今年1月份应用该模型以来,该公司已在洛阳60项配网工程识别缺陷700余次,验收效率整体提升4倍,工作量减少70%,验收准确率提升20%。(杨振宇 张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