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第8位
成都奋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京东方(成都)创新中心项目效果图。图据“成都高新”微信公众号
医生操作手术机器人进行手术。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供图
“成都造”人形机器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12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发布《2024年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其中成都市上榜“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第8位,比去年上升一位。
“成都造”飞行汽车、“成都造”中国货运航天飞机……在成都,38个大类、184个行业细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完备健全,2个万亿级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厚积成势。
目前,成都正聚焦建圈强链,坚定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越来越多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成都造”产品还在继续生长。成都工业发展正描绘出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成都造”频现高光时刻
前11月五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8%
今年以来,“成都造”不断迎来高光时刻。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成都造”携手奔赴上海,无人机、机器人、创新药……众多科技新品亮相世界级舞台,展现成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收获之季、全球之约,传递企业在蓉发展的信心和机遇。
11月6日开幕的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成都科技创新企业携30余项科技成果集结亮相,寻求商业合作机会。“会发光的玻璃”“灵巧的数字人”“对答如流的大模型”等“成都造”,吸引了众多参展商和企业代表的关注。
岁末,成都拼搏成果频现:12月19日,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点亮,这标志着我国在Micro-LED显示技术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此外,由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经口手术机器人,日前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声门区肿瘤切除术,“成都造”手术机器人实现全球首创技术突破。
12月25日,在湖北省荆州市举办的2024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上,赛迪顾问发布了《2024年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其中成都市上榜“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第8位,比去年上升1位。排名提升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成都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迈向价值链高端。
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成都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长3.3%、重工业增长4.7%。分行业看,五大先进制造业增长2.8%,其中,新型材料产业增长11.1%、绿色食品产业增长3.3%、医药健康产业增长3.1%。
“磁吸效应”不断增强
吸引重大产业化项目397个总投资5471.41亿元
11月28日,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清陶固态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启动,将建成成都首条半固态电池生产线。去年2月该项目签约落地成都后,跑出了落地转化、投产达效的加速度。
世界500强企业一再增资、扩产,“小巨人”接续落地、合作项目频频签约,头部企业投资成都、重大项目落地开工……这一年,成都始终保持着高频节奏。
1月,BOE(京东方)投资630亿元,将在成都建设全国首条、全 球 第 二 条 第 8.6 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5月,成都高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旗下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10月,日本石化巨头出光兴产宣布与瑞联新材达成合作,增资2.4亿元人民币升级成都生产基地;同月,英特尔宣布增资3亿美元扩容成都封装测试基地;11月,世界500强林德公司再次锁定成都,持续“增资”扩产……
今年1至11月,成都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397个,总投资5471.41亿元。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的国内外产业链“链主”企业在成都加速聚集。其中,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270个,总投资4468.78亿元,占比81.68%。全市“3+22+N”产业园区共引进项目339个,总投资5189.88亿元。
加快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2026年将培育智能工厂超过100个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年先进制造业城市研究》报告显示,先进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实体制造模式向全面数字化乃至智能化转型的深刻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制造业逐步迈入数字化时代,通过集成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与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高效协同与数据驱动的优化决策。
当前成都正实施分级分类促转、链群协同提升、降碳安全融合等六大专项行动,深化数智融合应用,做强产品服务供给,筑牢数字底座支撑,打造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的典范样板。
《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培育智能工厂超过100个,建设数字化车间超过300个、数字产线超过500条、智造单元超过3000个,打造一批智改数转产品或服务,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五大支柱产业深度覆盖。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先进制造业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从智能工厂、预测性维护到自适应生产,人工智能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灵活性,还促进了产品质量的飞跃与个性化定制的普及,引领先进制造业迈向更加高效、绿色与可持续的未来。
根据日前印发的《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总体目标为:到2026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高端化升级,关键是数字化赋能,基底是绿色化转型。研究报告对城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提出建议,坚持绿色发展,跨越增长瓶颈。
当下,成都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聚焦绿色化,着力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推动优质项目优化布局,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加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推广,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工厂、低碳园区和绿色场景。
根据成都今年印发的《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到2025年,成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提升至42%左右,到2030年提升至45%左右,将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还将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锂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