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中国量子技术存在感加强,本源量子专利超IBM

作者:日经中文网发布时间:2024-11-21

从“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数量来看,中国已超越美国,位居第一。尤其是在量子加密通信领域,在前十名的机构中,有七家是中国的。由于公开专利也会导致技术披露,因此欧美国家也存在故意不申请专利的趋势……

在量子技术领域,中国的存在感日益突出。从可实现超高速计算的“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数量来看,中国已超越美国,位居第一。量子技术有望应用于新药研发及金融等诸多领域,并且与国家安全保障息息相关。中国企业异军突起可能引发更强烈的警惕。

“造出中国人自己的量子计算机”,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大幅报道了今年1月投入运行的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

研发出该计算机的是安徽省一家名为“本源量子计算科技”的企业,在日本不太知名。这篇报道描述了中国技术人员历经诸多艰辛、花费20多年时间获得技术的过程。

这款名字取自“孙悟空”的计算机似乎顺利地取得了诸多成绩。《人民日报》等媒体10月报道称,“本源悟空”已经完成了133个国家和地区发来的27万项量子计算任务。

信息分析公司VALUENEX(东京都文京区)2024年10月按团体统计的量子计算机公开专利数量(20世纪90年代以后)显示,本源量子首次位居第一。在上次于2020年实施的统计中,该公司排在第10位。2021至2024年,本源量子新增了363项专利,超过了新增212项专利的美国IBM。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累计拥有3217项相关专利,也超过了拥有2740项专利的美国。

中国政府注入资金

在本源量子的公开专利中,数量最多的论文是控制量子计算机的软件“量子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其次是与量子芯片相关的专利。本源的量子计算机要在超低温环境下运行,该公司表示已成功自主研发出实现这种运行环境所需要的主要设备——稀释制冷机。

据美国调查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2021年和2022年,本源以政府基金为中心,总共筹集了1.634亿美元资金。德勤集团量子技术统括负责人寺部雅能表示:“可能快达到独角兽(指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级别了”。

支撑中国企业实现飞跃发展的是中国政府2021年公布的截至2025年的十四五计划。该计划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表明了中国重视“量子信息”的态度。

熟悉量子技术的KPMG FAS的执行董事合伙人冈本准表示:“2021年以后,中国一直进行积极投资,比如建立专业研究所等”。百度2024年1月公布了向政府运营的设施捐赠研究所的方针。美国麦肯锡公司预计,中国政府到2025年将在量子技术研究上投入最多150亿美元。

具备强大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机在新药和材料开发等多个行业的应用前景广阔。另一方面,由于其能够轻易破解国防机密等加密信息,因此也引发了对军事用途的担忧。

尽管中国企业已夺得主导地位,但美国2021年以后也公开了近1400项专利。在各个机构中,IBM排名第二,而谷歌等大型企业则占据了第四至第六位。谷歌决定对使用中性原子的量子计算机进行开发的新兴企业进行投资,在广泛领域进行布局。

2023年5月,美国拜登政府发布了“针对重要技术和新兴技术的国家标准化战略”,将量子技术定位为战略领域。2025年1月,美国在量子和人工智能(AI)等领域,将实施限制美国企业和美国人对中国投资的规定。

由于公开专利也会导致技术披露,因此欧美国家也存在故意不申请专利的趋势。接受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等补贴的加拿大量子计算机公司Xanadu公司的首席运营官Rafal Janik表示:“我们只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

在社会应用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量子加密通信被认为是理论上无法破解的加密技术,在该领域,中国正在加速走在前列。截至2024年8月,公开专利数量累计达到5544件,远超美国的806件和日本的548件。在前十名的机构中,有七家是中国的。

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堀切智之教授指出:“值得关注的是(位列第17名的)中国科技大学。该校处于核心领域,正为各企业和研究所培养人才”。该校的研究负责人潘建伟被誉为中国的“量子之父”。

中国在社会应用方面也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通过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在北京市至安徽合肥、再到上海市的区域内建立了约2000公里的量子通信网络。包括地面与卫星在内的总长度达到4600公里,成为全球最长的通信网络,且被认为用量子计算机也无法被窃听。

在加密通信专利数量方面,日本企业的表现也不俗。东芝(排名第四)和NEC(排名第七)正在与金融机构等进行实证实验,以推进商业化。东芝2023年在英国剑桥设立了专门的基地,该公司首席数字官(CDO)冈田俊辅自豪地表示:“我们保持着世界顶尖水平的技术”。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量子计算机到2040年将带来4500亿~85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巨大的市场和国家安全,在政府、企业、研究机构之间正在进行的中美主导权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日经中文网,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