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永夜星河》还是没能逃过烂尾的结局。
早在《永夜星河》势头正盛之时,眸娱在《“宝宝仙侠”《永夜星河》,会成为恒星引力的救赎吗?》这篇文章中就已经预测过,“王一栩+白锦锦”的搭配极大可能存在高开低走、后期乏力的问题,很难冲击《苍兰诀》的爆款成绩。
随着11月17日《永夜星河》开启大结局超前点映,
真金白银花钱观看超前点映之后,眸娱其实能够理解观众的愤怒,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结局。整个穿书故事由凌妙妙在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浮舟创作,因为暗恋凌妙妙,他为她写下了这个故事,在手术之前许愿巧合推动妙妙进入书中世界完成攻略任务,最后真相被揭开,慕子期告诉妙妙他就是浮舟。
事实上,这个结局很难界定到底是HE、BE还是OE。
“HE派”认为浮舟和慕子期就是同一个人,他创造了这个奇幻世界,与凌妙妙一起进入书中经历种种故事,最终彼此相爱得到救赎。“BE派”则认为浮舟创作了慕子期的设定,以及那句“我就是浮舟”,等同于抹杀了慕子期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即便最终能在现实中圆满,也不是慕子期与凌妙妙,而是浮舟与凌妙妙。至于“OE派”是纯粹没看懂以及不愿意接受这个结局。
《永夜星河》给出了一个从任意角度解读都成立的结局,但相对应的难免引起了各方的争论,成功做到了让所有人都不满意,而关于“烂尾”的论调一直存在,原本呈现出上涨趋势的豆瓣评分也开始回落。
相较于从头烂到尾,《永夜星河》的高开低走显得格外遗憾,而这并不是2024年第一部被评价为“烂尾”的剧集,甚至往前翻一翻,“烂尾”一直是国产剧的“心腹大患”。
一直被骂却一直不改,为什么影视行业就是拍不好一整部剧?难道观众就只配看半部好戏?
不用往前追溯,仅仅是2024年,“烂尾”危机就持续围绕着国产剧。
年初热播的青春校园剧《鸣龙少年》,金牌教师带领问题学生重拾初心,前期沈耀、李燃、程雨杉学生之间的故事张力满满,豆瓣开分高达8分,但一年逆袭“青北”的悬浮剧情、强塞感情戏,致使
诈骗题材新意满满、被预定为悬疑赛道年度黑马的《新生》,前期宣传的全员恶人、不谈感情只谈钱,最后却走向了伟光正的大结局,仅仅只有10集的小体量剧都逃不过“惊天大烂尾”。
暑期档爆款《墨雨云间》以女性复仇开局,随着剧情推进却陷入“虐女”争议,最终强行全员be,制作方被迫拍摄番外来平息观众怒火;肩负着爆款期待的《长相思2》被评为“史诗级烂尾”,尤其是相柳战死、玱玹同意夭璟在一起的结局导致主角团人物设定集体崩塌......
现在的烂尾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悬疑、穿书、复仇这类公认的人物关系复杂、创作难度较大的题材,就连常规的青春剧、爱情剧、现代剧都出现了“虎头蛇尾”的情况,各个类型赛道都逃不过“烂尾魔咒”。
而这些被观众打上“烂尾”标签的各种题材的国产剧,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剧中角色引起的剧情崩坏,最典型的就是人设颠覆,常常表现在角色做出了一些不符合性格设定的行为。
人物塑造是故事构建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整部剧的亮点和记忆点,薛芳菲敢爱敢恨的性格推动着她的复仇行为,这也是《墨雨云间》整部剧最大的爽点,但最后她却轻而易举原谅的伤害姜梨的人;《一念关山》的女主任如意前期是独立自强的大女主,在她身上能够看到现代女性的清醒、强大、冷静,但与男主坠入爱河后却变成了恋爱脑,最后竟然以身殉情,人物性格严重割裂是导致剧情崩坏的主因。
另一类是故事情节走向难以自圆其说,导致剧情前后调性不统一。
《迎风的青春》前半段是群像青春剧,父母、孩子之间相处轻松活泼,后期大量情节围绕着主角团救赎罪犯之女展开,大结局主角团死的死、走的走,坐过牢的女二却取而代之拥有了女主父母的爱,女主角成为了被夺走气运的女孩,剧情彻底崩坏。
《新生》前七集都可以说是相当精彩,时间管理大师费可的诈骗情节一环扣一环,最后大反转强行洗白费可,前期埋的不少伏笔都没有填上。
无论是人设崩塌还是情节走向崩坏,都反映出了当下国产剧很难从一而终塑造一个好故事,但前期剧情的精彩意味着创作者其实存在一定的水准,那么为什么偏偏后期就不行了?
毫无疑问,“烂尾”肯定是剧本出了问题,但根结并不在编剧一人。
作为剧本的创作者,编剧实际上在整个剧集制作流程中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只是为投资方服务的乙方,主要任务就是让甲方满意,制片公司和视频平台才是最终拍板的人。
就在最近发生的知名导演高群书开撕制片方一事,由他组局邀请编剧赵冬苓完成新项目,资方嫌剧本太老要求整改,不同意更改剧本的高群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踢出了剧组。
赵冬苓是创作过《红高粱》《安居》等优秀作品的知名编剧,高群书也执导过《东京审判》《风声》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他担任编剧的电影《神探亨特张》拿下过多项专业大奖,在创作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但依旧没有太大的话语权。
在业内有一定地位的编剧尚且如此,一些普通创作者的处境更加艰难。同样是近期发生的《隐秘的角落》编剧维权四年依然得不到署名,编剧周末在创作剧集《凤求凰》中途退出项目组,后来导演不满意新剧本又邀请她继续创作,总共只写了12集的她却背上了“烂片”的锅。
影视剧面向的是普通观众,但编剧服务于投资方,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服务对象的错位致使编剧很难站在为观众提供好作品的角度上去创作,更多的是满足甲方的需求,剧集市场环境变化致使投资方需求转变,才是导致剧本“烂尾”的主因。
随着视频平台崛起并掌握剧集市场的“生杀大权”,剧集创作需要满足平台的需求,也就是提升用户留存率与会员转化率,如何才能够留住观众,成为了剧集创作的第一出发点。
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无限压缩了观众的注意力和耐心,微短剧成为行业风口已经证明了观众越来越习惯这种快节奏、强冲击和多重反转的视频内容,观众观剧习惯的变化推动着长视频内容创作的变化,“六分钟法则”开始适用于长视频。
“六分钟法则”是根据网络大电影衍生出来的一种创作模式,即在非会员试看的六分钟内留住观众,当长视频以最短时间内留住观众为创作出发点,创作者们往往会将大量的矛盾、冲突、亮点放置在前几集, 实现“爆点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整部戏的节奏出现混乱,比如水剧情、填不上坑等种种致使剧情崩坏的情况,“烂尾”也成了常态。
创作者根据视频平台的要求进行创作,反之平台需求也在推动着创作者的转变。
据编剧蒙淇淇透露,一些编剧团队里最厉害的编剧只会负责前六集或者是前十集,用来过会、拉投资用,后面的内容则会由水平一般的编剧负责,厉害的编剧则会立马去负责另一个项目。
为了满足长视频平台最短时间内留住用户的需求以拿到平台投资,编剧团队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打磨前几集剧本的质量,而一旦资金到手,后续剧本质量如何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于很多剧本是边写边拍,比如《人世间》剧本在杀青前一个月才正式完稿,而拍摄过程中遭遇的统筹情况注定了剧本的完成度无法得到保障,高开低走并不是个例。
本质上来看,“烂尾”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结为影视工业化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编剧没有话语权、以平台需求为创作出发点、剧本审核机制不够完善,国产剧陷入“虎头蛇尾”的困境,无法创作出一个完整的好故事,而现阶段国产剧工业化创作的流程也很难得到完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眸娱”,作者:眸娱,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