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创始人朋友找我,说近期有好几个大厂失业后,出来做专家的前大厂人找他,真是神仙打架,分不清好坏。
有的擅长做增长,之前每年给公司拉几百万新用户;有的擅长做品牌,有覆盖APP、网站、电视、电梯等多种宣传资源,能搞上亿万传播量;有的擅长做GMV,给公司赚好几个亿;
这些前大厂人曾经的职场履历看上去太光鲜了,要是自己高薪请来做专家辅导,自己的创业公司是不是短期甚至一年内能实现倍数增长,让人心动。
我问他:新用户增长是靠钱投出来的还是靠口碑增长的?品牌活动成本是多少,ROI是多少?做GMV需要配置多少人,工资是多少,利润是多少?
千万别被大厂那些看上去规模很大,数字很美的“数据”所误导,不要把大厂资源当成专家个人能力,你要分清楚哪些是大厂资源带来的,哪些是这个专家能力带来的。
大厂和创业公司的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大厂靠平台靠资源靠积累,高举高打能烧出规模效应,能接受战略性亏损,创业公司人少钱少,业务波动性大,照搬照抄,只会赔了钱又耽误了时间。
大厂人才,往往有这几个特点:
①流程严谨:
大厂有自己严密的流程,有专业的PMO,每个项目从立项,调研,实施,复盘,甚至跨部门沟通协调,都有专门的协作人,来辅助高管做引导做执行,高管根据从上往下拆解的目标去拆解计划,跟进进展就行。
②分工细致:
大厂高管配有执行力强的团队伙伴,比如增长部门,有的专门做拉新,有的专门做转化,有的专门做老带新,在拉新里面,有的负责微信场拉新,有的负责APP端拉新,分工超级细,里面的人才大部分都是某个单点特别突出的伙伴,做好单点任务即可。
③局部视角:
由于流程严谨,分工细致,导致很多高管只负责其中一部分业务,他们没有机会从0到1参与企业的全流程,好多时候也没办法负责一个产品从调研、做MVP,打样到投放市场的全流程,他们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更多时候是任务导向和局部视角,缺少战略视角,全局视角,破局能力。向上看没机会和CEO讨论战略以及关键决策,向下看自己远离一线,执行能力弱,向左右看每个人做着自己业务,生怕其他人来分一点成果。
④人才密度有保障:
在大厂,人才密度是有所保证的,你是个 P9,向你汇报的人可能最差是个 P7,而 P7 是怎样的能力保证,大家心里都有底,多少钱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向你汇报的这层人的能力是有预判,差异不大。
①从0到1的破局力
创业公司需要具备从0到1能破局的能力,在钱少人少机会少的情况下,洞察用户的真需求,从一些小切口,用专业能力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打磨出受用户喜爱的产品。
比如瑞幸咖啡在2017年开第一家店的时候,星巴克已经开了3124家店,2023年的时候,瑞幸实现了万店。都是卖咖啡,瑞幸避开星巴克主打的第三空间概念,主打小店模式,核心是卖货圈粉,比如之前疯传的9.9块喝咖啡活动。做小店就是它核心的破局点,给自己开辟了一条万店规模的大路。
②小赢的决策力
创业公司的人才层级没有那么多,更有机会参与公司的一些关键决策,找到了破局点后,还需要一系列策略来巩固成果,用一次小赢来取得大胜。而策略的质量和人才的洞察及其相关。
过去三年,很多创业公司本来线下业务居多,但随着用户更多时间迁移到线上,也开始做视频,做直播,比如出境游行业,有的线上获客比例已经超过50%以上。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间不断提升GMV就是一个核心关键决策,投入多少精力,配置多少人,哪个平台优先就是高管可以发挥智慧的部分了。
③强悍的解题能力
创业每天都是难题,而且大多数情况是没有参考的新题。这对于管理者要求非常高,随时随地在战略,策略,执行三个层次切换的能力。
同时,创业公司优秀人才密度很低,你可能是个 P8,你下面能有个 P6 就不错了,更多的可能是参差不齐的小兵。怎么带着大家解一道前人无解的题,这是个超能力!
④持续的学习力
之前的很多成功案例都没办法复制,用户需求变了,竞争环境变了,创业公司也得随之发生变化,非常考验高管的学习力。
比如AI如何辅助业务降本增效,短视频/直播如何实现高效获客转化,这些都需要持续学习,才能带团队找到突破口。
遇到新技术,新趋势的时候,要敢于迎难而上,同时还要有勇气归零自己,不怕学,也会学。
①迁移能力
大厂人才来给创业公司做专家辅导的话,需要看看他之前是否有过创业经验,有创业经验的人更能理解从0到1需要实现的突破点。其次他之前大厂的经验,哪些部分能迁移到创业公司?在没有大厂那么丰厚的人、钱、物等资源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哪些成果?这个需要提前了解清楚。
以免来了之后,说的都是大厂的成功案例,但复制或者迁移到创业公司,根本落地不了。
②创新能力
没有哪两家公司是一模一样的。邀请大厂做专家辅导的时候,还要看看创新能力,创始人要想清楚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是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解决问题?大厂专家能否匹配自己的业务做一些定制化的方案和建议?
③打样能力
邀请大厂做辅导的时候,很多动作原有团队没见过或者不会做,这时候就需要这个大厂专家下场,做给你和团队看。打样能力背后,考验一个人对他理论的融会贯通和迭代适配的能力。不光会说,还会做,不光会做,还会教你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美吉”,作者:张美吉,36氪经授权发布。
IT之家 2024-12-24
雷科技 2024-12-23
IT之家 2024-12-24
IT之家 2024-12-24
IT之家 2024-12-23
腾讯科技 2024-12-24
雷科技 2024-12-23
IT之家 2024-12-24
IT之家 2024-12-24
三言科技 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