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名为Tasca Therapeutics的公司完成了5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Tasca Therapeutics(以下简称Tasca)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在癌症中很重要的自动棕榈酰化靶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
据了解,本次A轮融资由2024年再生元成立的再生元风险投资基金Regeneron Ventures和Cure Ventures领投,Invus Group参投。这笔资金将用于推进Tasca 的新药发现平台,将其主要项目CP-383推进到I/II期临床概念验证研究,并扩大其候选药物管道。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Tasca为何首次融资就受到再生元及多家知名风投机构的亲睐呢?
Tasca由 Milenko Cicmil、Xu Wu、David Fisher和Duojia Pan博士联合创办。
左起:David Fisher、Milenko Cicmil 图源:Tasca Therapeutics
Milenko Cicmil博士目前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董事会成员。他拥有在生物学领域超过20年的药物发现和开发经验,特别是在炎症、自身免疫和肿瘤学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Cicmil博士曾在益普生、默克和阿斯利康等公司担任研发职位,并为开发首个美国FDA批准的双效抗血小板疗法—Brilinta(替格瑞洛)、中国首个获批用于治疗轻度哮喘的抗炎药的双重联合疗法—Symbicort(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Ⅱ)以及全球首个获批的抗PD-1疗法—Keytruda(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做出了重要贡献。
Xu Wu博士,拥有超过16年的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发现经验。Xu Wu于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院,2005年获Scripps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化学生物学奠基人Peter G. Schultz。他目前在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医学院担任副教授,已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David Fisher博士是哈佛医学院的皮肤病学和儿科教授,同时担任黑色素瘤研究学会的主席。该学会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黑色素瘤研究的国际学术组织。他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基于机器人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对能够渗透皮肤的亲脂性药物进行研究,以识别新的皮肤靶向疗法。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开发改变皮肤色素沉着的药物,还可能对降低皮肤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Duojia Pan博士也是Tasca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以其在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的实验室利用果蝇模型深入研究了Hippo信号通路,为理解该通路在生长控制和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关键分子机制的洞见。
Praveen Tipirneni博士最近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Tipirneni博士曾是Morphic Therapeutics的总裁和CEO,该公司专注于开发慢性疾病的口服整合素疗法,并于2024年7月被礼来公司以大约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此外,Tasca正着手建立一支由充满激情的科学家组成的团队。据 Cicmil称,他们将于 1 月中旬搬入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新实验室。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s)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了其复杂性并完善了其功能。其中,棕榈酰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脂质修饰形式,在细胞信号传导、代谢、凋亡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位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Tasca Therapeutics的平台技术基于哈佛医学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采用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并结合专有试剂,旨在识别和绘制蛋白质上的新型脂质结合口袋,尤其是那些经历特定翻译后修饰(自动棕榈酰化auto-palmitoylation)的蛋白质。值得一提的是,自动棕榈酰化这一过程并不需要酶催化。
这一平台的核心在于其能够精确识别和表征在独特疏水口袋(新药的潜在结合位点)中自动棕榈酰化的蛋白质位点,这些位点一旦被定位和表征,就可以作为新疗法的独特结合位点,进而开发出能够改变靶蛋白功能的新型治疗药物。
2016年,Tasca联合创始人Wu和Duojia Pan博士等人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自动棕榈酰化如何调节人类TEA结构域(TEAD)转录因子。他们的工作提供了早期证明:蛋白质具有可以与脂质基团结合的自催化侧,并且可以被小药物分子靶向。
研究小组利用化学探针并研究与棕榈酸酯结合的TEAD的晶体结构,发现脂肪酸的脂质链插入蛋白质上保守的疏水口袋中。基于这些发现,Wu和他的团队建立了一个更广泛的化学蛋白质组学平台,将初步发现扩展到TEAD之外。
Tasca的平台能够识别那些不需要酶催化的自动棕榈酰化过程,这一过程独特地针对蛋白质口袋,形成化学键后再形成共价键。与其他更广泛地靶向蛋白质表面的竞争对手不同,这种针对性的方法使得Tasca能够“进入特定的编码”,即精确靶向特定的蛋白质口袋。
在应用层面,Tasca 将首先评估其主要候选药物CP-383在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头颈癌和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疗效。
目前,CP-383在多种癌症类型中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具有成为Best-in-Class和First-in-Class小分子创新药物的潜力。
在临床前的体内研究中,CP-383已经证明了其能够穿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这对于治疗侵袭性脑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公司计划在明年进行I/II期临床概念验证研究,进一步测试CP-383的疗效。
此外,Tasca 计划使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识别针对蛋白质口袋的抑制剂。通过AI训练出能够理解蛋白质口袋结构的算法,并可以帮助识别靶向它们的药物,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识别药物分子。
在自动棕榈酰化平台的支持下,Tasca正在构建涵盖多种癌症适应症的创新药物候选管线。
Tasca管线 图源:Tasca Therapeutics
据Cicmil介绍,Tasca 已经确定了大约 1000 个经历自动棕榈酰化的蛋白质靶标,其中约三分之二与神经退行性、代谢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
看好Tasca的再生元制药公司在小分子抑制剂领域也拥有广泛的研发布局,覆盖眼科、心血管疾病、免疫炎症和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
2019年,再生元的眼科药物艾力雅(EYLEA)与预充式注射器结合,开发了无菌预充式注射药物,并获FDA批准上市。EYLEA是一种血管内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能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并治疗某些眼科疾病。紧接着在2021年,再生元与阿斯利康合作,研究识别针对GPR75的小分子调节剂,旨在治疗肥胖及其相关并发症。
此外,Tasca基于质谱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精准肿瘤学领域应用的研究与再生元的精准医疗研发和市场扩展战略相一致,特别是在自动棕榈酰化靶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开发方面取得的进展。
据《2024年中国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物白皮书》,全球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6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843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5.2%。与此同时,中国市场规模也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从2017年的人民币98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73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39.9%。这一增长趋势预计还将持续,预计2023年至2030年,中国小分子抗肿瘤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0%。
随着小分子药物市场规模不断扩展,蛋白质修饰技术的发展以及小分子抑制剂的科研创新。我们相信,未来将有更多基于新机制的药物出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动脉网”(ID:vcbeat),作者:龙鑫,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