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红羽斗篷,物归原主!巴西海外文物追索成功 | 海洋与湿地·观察

作者:中国绿会发布时间:2024-10-07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wDh-p3L2pcgCStTnFVU5Fw


本文共计1342字,阅读约4分钟


美洲红鹮。©Knut Hansen eBird S34595530Macaulay Library ML 49‍208001

引言

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一直以来,海外文物追索及回归也备受世界关注。每一件流失文物的“回家”其背后都凝结很多人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努力,几乎都有一段段充满波折坎坷的故事。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作为文物的原籍国)不断完善文物保护立法,打击文物非法贩运,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从英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追回了部分流失文物,让回归文物彰显其原籍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2024年9月12日,约200名巴西原住民聚集在里约热内卢,庆祝这件斗篷在失去380年后从丹麦归还。一件神圣的巴西图皮南巴族(原住民)斗篷在巴西被殖民时期被夺走,380年后的如今,已归还给巴西原住民,这可能标志着向归还其他被掠夺的巴西神圣文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据悉,至少还有10件图皮南巴斗篷散落在欧洲各大博物馆。

图源:Ricardo Stuckert / Presidency of Brazil

图皮南巴族斗篷已有近400年历史,自17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流传到巴西境外。它在丹麦国家博物馆里待了335年。自从它抵达巴西后,它一直被存放在国家博物馆中央图书馆的一个储藏室里,以确保它的保存。这件斗篷目前没有展出,但将在2026年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展览时在圣克里斯托旺宫展出。

这件斗篷长1.2米,宽80厘米,由数千根鲜红色的美洲红鹮(学名:Eudocimus ruber)羽毛制成,美洲红鹮时是美洲稀有而独特的物种。图皮南巴人认为斗篷是神圣的象征,它主要用朱红色的美洲红鹮羽毛制成,还用了鹦鹉、蓝金刚鹦鹉和黄金刚鹦鹉的羽毛。

图源:© Knut Hansen eBird S34595530Macaulay Library ML 49208001

对于图皮南巴人而言,斗篷是一件神圣的、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文物,将他们与祖先联系在一起。历史学家指出,在巴西殖民期间,大量原住民文物遭到掠夺。据信,图皮南巴斗篷于1644年左右被荷兰殖民者夺走,后来被送给丹麦,自1689年以来一直在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展出。2024年7月,由丹麦国家博物馆捐赠,斗篷在一项外交协议后秘密返回巴西,最终斗篷将归还图皮南巴族的土地。自1689年以来,该博物馆一直收藏着另外四件类似的作品。

美洲红鹮

栖息在南美洲热带及特立尼达岛的一种鹮科鸟。整只鸟都是红色的,在翼端上有一点黑色。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物种,被限制出口及贸易。


美洲红鹮是于鹳形目鹮科鸟类动物,体长56~61厘米,翼展101厘米,体重772~935克;雏鸟为灰色或白色,幼鸟为橙黄色;成鸟最显着的特点是整体羽毛为红色,翅膀的翼端具蓝黑光泽;全身发红,是世界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长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服脚趾都呈鲜红色;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朱红色。


美洲红鹮分布于南美洲北部的河流沿岸和沿海的沼泽地带。总是成群地在沙滩、咸水湖、红树林和沼泽里觅食,并成群地存人树上过夜;捕食泥滩中的蟹类、软体动物、小鱼、蛙和昆虫为食;5~10月间繁殖,成对在树上筑巢,巢呈盘状,每窝2~4枚卵,呈灰蓝色,雌雄鸟轮流孵化,22~24天出壳。在野外的寿命大约为15年,人工饲养下可达到20年。 


美洲红鹮是世界上最红的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色彩艳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动物园中的明星。美洲红鹮由于自然环境和人工饲养环境差异极大,因此驯养和繁殖难度较高,成功率极低。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 2019年版附录Ⅱ)。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COMMENTS  &  CRITICAL THINKING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编译 | Daisy

审核 | Maggie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1.https://brazilreports.com/brazils-tupinamba-indigenous-people-reunite-with-sacred-cloak-after-380-years/

2.https://veja.abril.com.br/ciencia/lula-celebra-retorno-do-manto-tupinamba-em-cerimonia-com-indigenas/

3.https://g1.globo.com/rj/rio-de-janeiro/noticia/2024/07/13/manto-tupinamba-entenda-como-o-item-repatriado-era-usado-em-rituais-antropofagicos-e-por-liderancas-indigenas-no-brasil.ghtml

4.https://veja.abril.com.br/ciencia/manto-tupinamba-do-seculo-xvii-chega-ao-brasil-em-sigilo

海湿·往期·同主题报道

❁巴西的海洋瑰宝——阿尔卡特拉兹群岛荣膺“希望点”

❁巴西草原下的“碳库”:塞拉多泥炭地如何影响生态系统?

❁科学传教士的传奇人生:阿尔芒·大卫与中国动植物文化遗产 | 国际环境英雄传(第84集)

❁美国或将建立“楚玛什文化遗产国家海洋保护区”

❁文化遗产也是气候变化科学的重要资源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