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有一则关于中国公开6.56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消息火了。这种消息由不得它不火,6.56马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听上去足够吸引眼球了,于是在这个消息之后,高超音速客机、高超音速轰炸机都来了。那么这个消息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来源?这个飞行器将来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说说我看到的东西和我的观点。
首先讲关于这个消息的来源,我看到了两个不同的来源,一个来源是讲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崔凯团队在“格致论道”讲坛公布了一款研究13年的6.56马赫高超音速飞行器,而且其中讲到这一款飞行器早在2021年8月份就已经在酒泉完成了20分钟的试飞。而且根据发布披露的内容来看,这款高超音速飞行器和此前人们所见到的高超音速导弹那种细长的弹头外形相比,它的机身更加宽大圆润,颠覆了速度越快、可用空间越小的传统的理念。而宽大的内部空间,意味着它可以像常规飞机一样有更大的内部空间,这意味着这一款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像常规飞机一样运载更多的乘客和货物,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名副其实的高超音速飞机。按照团队的计划,它将具备一小时内实现全球飞行的能力。
另一个消息来源看到的是在由中科院和湖南卫视联合制作的《以先辈之名,立时代新功》系列宣传片中,出现了国产宽域飞行器进行返场试飞的高清画面,具体来说就是一架“双尾蝎”大型无人机挂载了一款名为MD-19的飞行器,并在高空释放了飞行器,然后后者转入自主飞行和返场。宣传片内容证实这款宽域飞行器在6年时间内完成了9次试飞任务,特别是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临近空间发射航天器试验,实现跨域机动飞行和安全返回。
MD-19这个编号让人们想到了珠海航展上曾经出现过的MD-22“鸣镝”飞行器,这是一款重达4吨,最大飞行速度将近7马赫,航程8000公里,可以在临近空间高度飞行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而从外形来看,宣传片当中的MD-19和MD-22相比,外形十分相似,可以看作是一个缩比型号。
当然了,两个消息来源,消息的源头都是中科院,这个消息让大家感到兴奋的是中国在高超音速飞行器领域已经从此前的高超音速导弹跨到了可以实现较大载荷、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是一个本质的变化。于是有人想到了一小时飞遍全球,有人想到了一小时打遍全球,也就是一边想的是高超音速客机,另一边想的是高超音速轰炸机,任何技术的突破都有不同的应用领域,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上的突破,对于实现高超音速客机和高超音速轰炸机几乎都具备同样的意义。那么这个东西它在实际应用当中能够具有的最高的意义是什么呢?
从高超音速轰炸机这个角度讲吧,一般大家认为高超音速轰炸机目前所有的防空武器都不可拦截,所以这将是一款终极武器。讲的对不对呢?没错!但是我认为还没有讲到最根本的地方,最根本的地方是这样一款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飞行器一旦用作高超音速轰炸机的话,由于可重复使用,同时由于它的突防能力接近百分之百,所以它不仅载荷投放的效率极高,而且载荷投放的成本极低,这一点和高超音速导弹是不一样的。高超音速导弹是一次性使用,载荷投放的成本过高,特别是洲际射程的高超音速导弹,似乎使用常规弹头的情况下,效费比太低。而可重复使用的高超音速轰炸机可以使载荷投放的成本压缩,甚至可以达到两个数量级。这样无法拦截,打击效率极高,再加上成本极低,这就是它的终极意义。
当然要说终极意义还远不仅于此,高超音速飞行器在飞得快的同时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飞得高,凡是能论得到高超音速的那就是意味着它的飞行速度超过了5倍音速,那么这么高的速度,它的飞行高度一定会足够高,因为以这个速度在三四万米以下的高度飞行的话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飞得快势必飞得高,这个是一个基本的逻辑。而一旦实现高超音速速度飞行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它的飞行高度一定要进入到临近空间的高度,而且进入的临近空间不是临近空间的边沿,而是起码在四五万米的高度以上,那么一旦进入到这个飞行高度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它所带来的意义就远远不止于跨洲际投放一个对地的有效载荷的问题了。
因为一个飞行平台一旦进入到这个高度之后,反导的问题似乎一下子迎刃而解了,因为到了这样的一个高度,激光武器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挡得住它了,之所以我们说激光武器至今还不能进入大规模的运用,是因为这些运用统统都是基于大气层内运用的,而大气层内稠密的大气层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激光的传播,在传播过程当中形成散射、折射,使激光的能量迅速的衰减。而一旦进入到了四五万米以上的高空,空气已经高度稀薄了,在这样稀薄的大气当中,激光的传播几乎没有更多的障碍了,而激光作为反导的最佳武器,一旦到了这个高度的平台上,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你说的都是杀人的东西,民用、和平运用它给我们带来的想象空间也是同样巨大的,比如说航天发射两级入轨,水平起飞、水平着陆的空天飞机,第一级就可以使用这种高超音速飞行器,这将使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大幅降低,人们可以以今天航班式的方式进行航天发射和进入太空,从此人类将迎来真正的航天时代。
说了这么多,足够让大家激动了吧,其实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信息它到底走到了哪一步,这个问题我也说不清楚,但从我个人的判断来说,他们所进行的大多还是一些基础性和原理性的试验,真正进入到工程研发、实际运用恐怕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大家也不要动不动就想着一夜之间就“翻盘子”了,这个世界就变了,高兴归高兴,看问题还是要相对更加客观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