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长城半年赚出一年收益

作者:AutoReport发布时间:2024-09-06

一边赚钱,一边却饱受争议。如今,如何评价长城,如何评价长城的业绩,成了一件没那么容易的事情。

近日,长城拿出了近五年最好的半年业绩。得益于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上半年业绩发布之后,长城的股价迎来了久违的上涨。

只是,这样的向上没有持续多久,仅仅一个周末过后,长城股价就再次出现了大幅下跌。 这并非前一个交易日大涨之后的回调,而是因为在上半年业绩发布之后,长城8月份的销量数据也随之出炉: 或许是因为销售淡季的因素,8月份长城的销量再次出现了同比下滑(94461辆,同比下滑17.21%)。

因为销量,围绕长城的争议之声再次响起。 这种争议也是最近一两年长城一直面临的境况——与其他企业发布一份业绩大涨的财报、随后赢得认可不同,长城的利润、营收即使在自主品牌中一向有着不错的表现,却仍不被看好。

究其根本,或许是因为它没有按照大众预期、行业要求的方向发展……却依然活得挺滋润,比如,半年赚出了一年的收益。‍‍‍‍‍‍‍‍‍‍‍‍‍‍‍‍‍‍‍‍‍‍‍‍‍‍‍‍‍‍‍‍‍‍‍‍‍‍‍‍‍

NO.1 [ 单车利润超吉利、比亚迪 ]

如果抛开其他因素单看长城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大概很难不承认它的优秀。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实现营收914.28亿,同比增长30.6%。净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419.9%;扣非归母净利润方面更是同比大涨654.04%,达到56.51亿元。

这个成绩有多难得?对比2023年全年,长城的净利润不过70.2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也只有48.34亿元。

换句话说,在今年上半年,长城就已经赚出了去年一整年的钱。

和其他几个自主品牌进行对比,在几项关键数据上,长城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毛利率方面,今年长城的毛利率同比增长了3.9个百分点,达到了20.7%。这不仅是长城自2017年年中以来的最高点,也明显好于吉利、长安等传统车企,更超过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平均水平。

单车均价方面,上半年长城的单车均价同比提升2.99万元,达到16.48万元。作为对比,今年同样表现不错的比亚迪和吉利,单车均价则分别为10.56万元和10.54万元。

单车净利润方面也同样如此。今年上半年,长城的单车净利润在大幅提升之后,达到1.28万元,同样好于吉利的1.11万元和比亚迪的0.84万元(粗略估算)。

从这些角度来看,虽然长城上半年的销量增幅并不明显,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赚钱能力。

当然,关于长城在利润方面的优势,也有不少网友将其归因于燃油车型占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这的确是事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和去年同期相比,长城的新能源车型占比已经有了明显提升(2023年上半年约为17.95%)。

NO.2 [ 另类增长之路 ]

一般而言,在大部分车企的业绩数据中,营收和利润的增长往往靠销量拉动。但长城却是个例外。

销量数据方面,今年长城累计销售55.49万辆,虽然同比也实现了增长,但6.95%的增长幅度只能算是微增,并不足以带来利润的翻倍式增长。

究其原因,长城的业绩增长背后,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主要是因为海外销量增长和国内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今年上半年,长城海外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9.98万辆,同比增长62%。反而是国内市场,仅仅销售了35.5万辆,同比下滑10%。如果没有海外市场的拉动,如今的长城恐怕要面临更大的争议。

在2023年的财报中,长城曾分别发布过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毛利率——前者为15.52%,而后者则高达26.01%。于是在今年海外销量大涨之后,长城的整体毛利率和利润也自然而然大幅向上。

除了海外市场的大涨,长城上半年销量中的另一个亮点是20万元以上车型销售14.1万辆,比去年增加了大约5.5万辆。

这样的增长,大部分靠坦克品牌创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坦克品牌共销售11.6万辆,同比增长99%。这个数据,基本与长城20万元以上车型的增量重合。而众所周知,坦克全系的起售价基本都在20万元以上。

事实上,除业务层面的两项高质量增长之外,长城上半年的业绩向上还离不开管理效率的提升。

今年上半年,长城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约为6.3%,与去年的7.6%相比有了明显下降。

按照常理,在当前的内卷环境下,大部分车企的销售费用都处于不得不增加的状态。而长城的费用率反而有所下降,这也意味着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其实处于提升状态。

同时与其他车企对比来看,长城显然也是更“精打细算”的一个。

NO.3 [ 销量争议背后 ]

尽管长城在业绩数据上有大把亮点,但依然有吃瓜群众并不认可这一成绩。原因也不难理解——在销量上,长城的增速并未达到预期

尤其是最近几个月。9月1日,长城发布的产销快报显示,其8月销量仅为9.45万辆,同比下滑17.21%。具体到五个品牌来看,除坦克的销量继续向上之外,哈弗、魏牌、欧拉以及皮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关于这样的市场表现,目前长城还未给出过公开回应。不过从过往的采访推断,这应该与长城一贯的经营策略有着相当大的关联。

在8月31日的成都车展上,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在谈到销量一词时曾表示:“长城的原则是做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而不是盲目追求销量,更注重在细分领域做到独一无二。”

在一些新车型上市发布时,他们也更倾向于强调品质,并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味靠低价抢占市场。在当下价格战从未停止的背景下,这自然不是一种能被市场快速认可的方式。

此外,长城一直被质疑的新能源转型偏慢,一定程度上也与他们的主动选择有关。

众所周知,时至今日新能源车型如何盈利依然是大部分车企的难题。在这一问题上,此前魏建军曾直言,他们的应对方式是——

“亏损特别严重的就适度地少销售,发挥我们的长板,不亏或者是微亏或者是利润比较高的,我们就大力推广。”

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最近两年,欧拉不仅停产了此前热销的黑猫、白猫两款小车,同时又一直没再推出全新车型。在追求销量与利润平衡的同时,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很显然长城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润。这种做法其实和很多跨国车企相似。

以丰田为例,虽然由于电动化转型的问题,其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是销量还是财务表现,都依然能打。

其实一直以来长城在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上投入都不算少。不管是电池企业蜂巢能源、自动驾驶企业毫末智行,还是其此前发布的智能座舱系统Coffee OS 3,都显示了长城在转型上的积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Report 汽车产经”,作者:吴雪,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