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半年里,我一直在开小米 SU7。
今年 10 月,福特 CEO 吉姆·法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通常不太喜欢谈论竞争对手,但他对小米 SU7 喜爱已经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小米太棒了!」法利激动地说,「小米 SU7 已经卖断货了,每个月能卖出一到两万辆,作为一个消费品牌,小米比很多车企都要强大。」
法利甚至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已经不想再开他之前的福特汽车了。
图片来自:Carscoops
作为一家美国老牌车企的掌门人,法利这番话自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美国能源研究所 CEO 杰森·艾萨克对此提出了批评,他指责法利的行为是对福特数千名员工的一记耳光。艾萨克强调,福特汽车已经从美国纳税人那里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补贴,而他们的 CEO 却选择开一辆来自中国的汽车,「这令人感到不安」。
面对指责,法利事后在社交平台解释称,他购买并长期驾驶小米 SU7 并非出于个人喜好,而是为了深入了解福特的竞争对手,从而为公司制定更有效的竞争策略。
抱有这样想法的人,不止法利一个。
美国纯电车企 Lucid 的首席工程师埃里克·巴赫最近在面对外媒 InsideEVs 时表示,Lucid 也一直在测试和分析中国汽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竞争对手。
「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领先优势,选择无视这一点的人是愚蠢的。」巴赫说。
众所周知,在过去,中国汽车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欧美、日本和韩国的技术援助。
上世纪 80 年代,我国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战略,旨在通过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吸引外商投资,从而引进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1985 年成立的上汽大众,便是这一战略实施的首个成果。
如今,中国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面对这一变化,那些传统车企正急切地探索中国车企是如何保持价格亲民的同时,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电动汽车的。
「他们(中国车企)在智能化这个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巴赫说,「他们拥有超快的速度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态度。」
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你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巴赫的结论并非仅基于小米 SU7 的表现,他还透露,Lucid 旗下还拥有一辆蔚来和一辆极氪。在他和他的团队眼中,这些来自中国的产品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但总体而言,它们都在两个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小米 SU7
首先是质量。
「就内外部设计的成熟和精致程度而言,你会发现这些竞争对手的水平都非常高。」巴赫认为,如今的中国汽车在质量方面并不差,小米 SU7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设计出色,装配也十分优秀。
事实上,Lucid 一直饱受装配问题之苦。
2022 年,Lucid 在交付首批百辆新车后,因减震器装配问题不得不宣布召回。到了第二年,情况似乎并未好转,Lucid 在短短一周内连续宣布了三起召回事件,累计影响了 6360 辆车。其中最严重的一起召回,涉及车辆雨刷臂螺母可能松动的问题,这一缺陷可能会在雨天驾驶时造成安全隐患。
Lucid Air Sapphire
这些召回事件仅是冰山一角。Lucid 的装配质量问题一直受到车主的广泛批评,尤其是在车身钣金件的接缝处理上。有报道详细描述了 Lucid Air 的后门、尾门以及充电盖板等部位存在的明显缝隙不齐问题。这些细节上的瑕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Lucid 的品牌声誉。
而 Lucid 车主遇到的这些问题,你基本不会在现在的中国汽车上看到的了,尤其是上到小米、极氪、蔚来这个价位。
另一个令巴赫感到震惊的,是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方面取得的成就。他提到,Lucid 最新推出的 SUV 车型 Gravity 也用上了一套大屏,但他们对于智能场景的理解,显然不如中国厂商。
「(中国车企)也许拥有更多的人力,他们每周工作的时间似乎更长,因此产出真的比我们多很多,」巴赫说,「我们急需审视自身,努力变得像他们一样高效和富有想象力。」
Lucid Gravity 的车内大屏
大家都知道极越最近遇到了大麻烦,但聚焦到产品本身,极越依旧有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在智能座舱领域,他们的语音助手 Simo 不仅可以完成常规的车控操作,还允许用户在车外控制车门的开启和关闭——这给巴赫留下了深刻印象。
巴赫在言语中透露了他对于极越提出的「汽车机器人」概念的喜爱,尤其是极越在导航、语音指令和辅助驾驶系统上做出的革新。
这家公司后来也遇到了自己的麻烦,这再次证明,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商做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创新功能,但他们并非不可战胜的。或者说,他们也不得不应对那些新兴车企普遍面临的种种挑战。
巴赫表示,中国车企往往在车辆动态和性能调教方面表现欠佳,这是他认为 Lucid 做得相对较好的地方,「我们会努力保持这一优势」。
去年 9 月,日经 BP 社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中国比亚迪「海豹」彻底分解》,书中以丰富的图文详细展示了比亚迪海豹车型的各个系统和组件,包括详尽的数据、拆解过程和技术分析。书价更是高得离谱,88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4.1 万元。
抛开技术细节不谈,整体来看,日经BP社对比亚迪的技术实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书中强调,比亚迪不仅在电池和热管理方面优于日系各大车企,同时在车载电子元件的集成度上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这本揭示中国车企技术实力的作品在当时引发了一股「比亚迪热」。一个月后的东京车展上,比亚迪的展位人潮涌动,吸引了大量关注,相比之下,旁边的三菱展位则显得冷清许多。
如今一年过去了,日经 BP 社又出了一本书——《吉利汽车「极氪 007」彻底分解》。这本书的定价同样是 88 万日元。不过这次,他们还推出了一个包含在线服务的套装,售价为 132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6.2 万元。
和上一次一样,日经 BP 社对极氪 007 那叫一个心服口服,直接称赞其为「性价比最强」的中国电动车,是吉利版「雷克萨斯」。
吉利版「雷克萨斯」…… 吉利:这是我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极氪副总裁朱凌倒是很开心,他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原创才经得住这样的拆解分析,极氪 007 在这点上至少没给中国汽车丢脸。
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被拆的会是哪辆车呢?
但话说回来,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对于中国汽车理解最为深刻的,恐怕还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福特 CEO 吉姆·法利,他不仅在美国开过中国车,他还多次亲身来中国体验过。
据法利回忆,他的首次中国之行是在 2023 年初,当时他与福特 CFO 约翰·劳勒一同体验了合作伙伴长安汽车推出的一款纯电 SUV。在测试场地试完车之后,两人沉默了好一阵。
最终,劳勒打破了沉默,他说:
吉姆,情况完全不一样了,这些家伙已经走在了前面。
作为曾经率领丰田打垮美国本土汽车巨头的行业老将,法利深知当年「底特律三巨头」是如何失去竞争力的。现在,角色发生了转换,他必须思考,如何才能避免历史在福特身上重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董车会”,作者:李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