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事在人为”,当企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选择合适且正确的人无疑可以更好、更快地助力项目落地、提升激励效应。
但是,企业要如何选择“正确”的负责人呢?是该选择法务、财务、HR,还是董秘?
事实上,选谁并无定律。股权激励负责人既可以是法务、财务,也可以是HR或董秘,甚至可以是企业创始人或者联创。具体落到谁的头上,一方面和企业当下的发展阶段挂钩,另一方面也与相关人员的工作安排息息相关。
本文就以此为切入口,逐类分析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时,法务、财务、HR和董秘都发挥了哪些作用,企业又该如何高效落地激励计划,希望能给各位企业客户在股权激励项目的“用人、选人”上提供一些参考及思路,欢迎品鉴。
众所周知,作为企业的“账房先生”,财务自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而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营收及现金流将很大程度决定激励工具的选择、定价等相关细节,这也是财务在整个激励计划的制定及落地过程中,有较大话语权的重要原因。
在整个激励方案的制定及执行过程,财务需要负责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预判股权激励是否影响企业上市
对于未上市or拟上市企业而言,企业上市首要会面临财务门槛,需要达到证监会要求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要求。而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 股份支付费用 ,则直接影响企业净利润,所以存在影响企业上市进程的可能。
所以一般情况下,当企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财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激励计划的具体细节,来 预估 股权激励可能产生的费用,以 提前 指导方案制定、规划归属及分摊节奏,规避股份支付等相关费用可能对企业上市造成的负面影响 。
预估员工的缴税压力
通常来讲,当员工期权行权或者限制性股票归属时,需按照3%-45%的超额累进税率缴纳 个人所得税 。
针对此环节,财务人员需要提前测算员工是否 有能力、有意愿 缴纳这部分费用。如果税费过高,那么企业是否可以给员工提供借款,以及是否可以帮助员工进行税务筹划,比如调整行权or授予的节奏及数量,帮助员工申报相关税务条款,如递延纳税等。
预测企业是否有充足的资金支付未来的股份回购
就当前的市场及融资环境来看,股权回购几乎是每家企业都会遇到的场景,也基本都会在制定方案时重点考量。
如果企业选择回购,一般会有两种方式: 在原价的基础上增加市场利率 、 参考估值定价 。
前者的计算及评估比较简单,后者则需要财务模拟企业估值,并据此计算回购成本,评估企业的现金流是否可以支撑回购成本。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财务一般从3个角度提供意见支持:
帮助企业 税务筹划, 合理减少员工纳税;
预测 企业未来的 融资情况及上市规划 , 推算企业估值及财务状况 ,并据此就企业的激励计划提出指导性意见;
测算股份支付成本 ,反向指导激励计划的激励额度、归属节奏、股权定价等相关环节。
HR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自然对企业的员工情况了如指掌,当企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会在拟定激励对象名单时发挥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企业实施股权激励,HR将主要负责以下5方面工作:
实施、监督绩效考核的落实
这里主要指HR与各部门负责人确定考核标准及流程,以保证整个考核结果的 公平、公正、准确、合理 。
实施人才盘点
此环节HR主要会针对激励方案的激励目标及考核指标,完成企业 人才画像 ,并完成具体的 绩效考核、人才测评 ,为确定激励对象名单提供建议或数据支持,以帮助企业筛选、敲定激励名单。
定期回顾、更新激励方案
在激励方案的执行及落地过程中, 人员变动、职级变动 是导致激励数据不断变化的重要因素。 HR需要在此过程中实时更新变动,并跟进由此而产生的激励股权的数据变化。
此外,HR也需要阶段性的回顾激励对象的人才画像,通过具体的数据变化反馈给企业高层,并反向指导激励方案的更新迭代。
向新员工讲解企业的激励政策
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HR一般可以通过 线上培训、视频、员工手册、公司制度及章程等载体 向激励对象介绍具体的激励政策; 而对于创业企业等激励规模并不大的中小型企业,HR一般会在员工入职或者授予时 直接讲解 同步。
协助落实股权激励手续,引导员工签约
这里主要指HR作为人事在推进员工完成股权激励的相关环节时,不断 优化整个流程,减少沟通成本 ,并提升效率及准确性,做好相关协议及证明的留档工作。
HR在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能够给到的意见及支持,主要都围绕“人力”展开,可以大致分为两类:
提供员工的日常表现评价
在拟定激励对象名单时,需要HR提供激励对象的绩效考核、能力测评等,此外,企业自身的绩效考核数据也同样需要关注。
预测未来的员工规模,核心人才、核心岗位盘点
预测企业未来的员工规模及晋升等职级变化,核心人才、核心岗位的规模及变动等,上报负责人反向指导激励计划的推进及更新。
法务因为熟知各类法律条款,同时又较为了解企业业务,所以在相关协议的制定及审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股权激励而言,法务在整个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落地过程中,主要会在三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排查员工身份
排查激励对象的劳动合同主体是否是企业主体或者子公司,如果不是,则需要调整劳动合同或者股权架构以保持主体一致,因为整个过程涉及到人力,所以往往也会有HR参与协助;
排查独立董事、监事及关联人士是否在激励名单。目前,A股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不能参与激励计划;境外上市的企业中,参与证券发行的相关人员不能参与股权激励,关联人士参与激励计划会受到限制,需要股东会单独审议。
拟定、审核员工签署的协议
当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法务需要负责相关协议的拟定及审核,具体体现在:
拟定授予协议、聘用协议等股权激励会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文件;
审核报送的激励计划是否完整、严谨,在双方利益的划分方面是否公平、公正,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处理员工的法律纠纷
就股权激励而言,比较常见的纠纷基本围绕股权退出,所以一般情况会建议企业事先约定好相关细则,后期按章办事,以免协商不成诉诸法院。
站在法务的视角,当企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从法规维度保障激励计划全周期顺利落地,不爆发法律风险及纠纷,排除潜在法律风险,比如排查股东协议、投资人协议是否对股权激励设置的特殊规定及要求等。点击免费获取更多股权激励协议及方案设计模板
不同于前文提到的财务、HR及法务,董秘一般存在于拟上市or已上市企业,属于企业高管,一般会充当沟通协作、统筹管理的角色。
一家拟上市or已上市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董秘一般会负责企业的市值管理,同时推动企业内部、外部的沟通对接,包括激励计划可能会涉及到的财务、HR、法务,以及外部的券商、审计等。
统筹推进项目落地
这里主要包括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共同探讨激励方案、提供相关建议,并在征询董事、股东意见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项目进度,安排各方工作时间,控制项目成本及企业支出的费用。
做好市值管理
结合企业的估值or股价,挑选适当时机及渠道,披露股权激励的相关信息,以提振企业估值or股价。
董秘作为董事会的“对外发言人”,在股权激励相关细节的上传下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激励计划策划落地的关键环节,董秘可以适时协助董事长组织召开董事会、股东会,审批激励计划及相关细节,统筹企业内、外部沟通,推动项目落地。
创始人作为企业的“总舵手”,自然也是股权激励的“总指挥”,毋庸置疑地在宏观层面把控着整个股权激励的进度及走向。
创始人因为其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一般并不直接参与激励计划的细节制定及具体执行,仅就一些关键环节及方向做最终把控。
决定股权激励的总体方向
这里一般包括决定激励计划想要达到的最终的目的,激励对象的重点人群划分,激励方案的对标企业等;
推进股权激励整体项目落地
包括征询、协调股东及董事意见,调动各部门相关负责人配合股权激励的相关工作,以保证激励项目顺利推进落地。
对公司核心高管进行评估及排序,敲定可以分配的股份额度;
审议、确定股权激励总体方案,审批方案是否匹配最初的方案目标及预期;
把控股权架构及控制权稳定,规避因股权激励可能造成的股权稀释、控制权流失、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综合上文,股权激励的策划及落地显然无法孤立推进,期间需要各部门动态调整、协调配合,而整个项目的落地,也显然需要有专人统筹把控。
那么,在一家企业中,到底哪个岗位适合担任股权激励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负责人又需要关注哪些要点呢?
从实操及过往服务案例来看,股权激励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选择与企业规模及相关人员的工作安排密切相关。
通常搭配是创始人or常务副总负责总控,CFO(或财务总监)or董秘负责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协调,如果是已上市企业,HR也较多负责,法务则是全程参与相关协议的制定、审核及排查。
至于参与人数,如果激励规模较大,一般包括负责人在内小组有4-5人;小企业则一般是“1名负责人+1名专员”。
确定激励方向 ,推动企业高管讨论并形成统一目标;
企业内、外部协调对接 ,联络及协调律师、审计、税务及内部各部门意见;
统筹项目规划 ,及时向各方同步进展项目进展,并推动项目落地。
股权激励虽然只是企业管理及搭建人才体系的工具,但从策划到制定落地却涉及多个环节、多类法规,繁琐且复杂。
当企业计划实施股权激励,不仅需要及时征询股东、董事及相关配合人员(财务、HR、法务)的具体意见,确定各部门的“边界”和职权范围;还注意企业股价或业务发展的趋势变化,及时推动方案落地以避免错过最佳激励时机。
这也蕴含了决定企业股权激励能否成功落地的两个关键因素:方案制定的专业程度,执行落地是否科学高效。
如果企业能够守住这两个关键因素,同时由合适的负责人及团队统筹项目,无疑将最大化地保证激励计划的顺利实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心向上ESOP”,作者:聚焦股权激励的,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