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融入艺术创作,艺术家主体会被削弱吗?哪些版权风险需要警惕?AI时代的艺术人才培养需注意什么?
11月2日,2024浦江创新论坛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以“步入AI生成艺术时代”为主题,在上海大学召开。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胡事民发表题为《构建我国自主人工智能生态,赋能AI时代的艺术创作》的主旨报告。他认为,AI艺术作品诞生之初像一股新浪潮冲击着传统艺术的堤岸,但AI艺术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艺术本质的一次深刻反思,它会引发关于创作者的角色、艺术独特性以及艺术价值的讨论。
胡事民表示,一方面,AI艺术挑战了传统艺术家的创作地位,因为AI能独立创作作品,这似乎削弱了艺术家主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AI艺术也被视为一种工具,可以拓展艺术家的表达手段,使创作过程更加多元化和丰富。比如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AI艺术创作将变得更加精细和复杂;未来AI艺术创作也将更多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交叉融合,探索艺术创作中人类情感和认知的深层次机制。“我们相信将来AI艺术跟传统艺术是互补的,传统艺术是强调艺术家的个人表达和情感投入。AI艺术则能展示算法在艺术中的潜力,二者结合可以开展全新的艺术时代。”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处副处长王萃在演讲中谈到,AI在训练数据、算法模型、生成内容等方面都面临新的版权保护挑战。行业在开展AI模型训练研发时,应该树立AI模型数据生成内容各方面的安全版权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使用合法的数据来源,积极利用技术手段保障模型的安全和版权;面向公众提供智能服务的模型开发和应用时,应该严格履行备案制度,强化生成内容的安全,给生成内容依规添加标识或水印。
关于AI时代的人才培养,王萃表示,人才是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智能时代交叉科学发展,需要掌握AI大模型训练推理技术、精通影视行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交叉科学人才,所以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应局限于影视行业,而应面向大视听、大科学、大文化等更广行业和更大领域,以适应智能化时代对跨领域合作创新的要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大学方面了解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在2024会议季特设“交叉科学发展”专题论坛,并授权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大学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交叉融合创新的“五五战略”,为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和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