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小米汽车,“澎湃”不动

作者:张书乐发布时间:2024-10-16

小米又开始澎湃了!


日前,小米汽车现身新一期工信部目录,申报企业名称为北汽集团。

小米汽车生产资质“借用”北汽集团,由自建工厂生产。

这意味着,自2021年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后,小米汽车即将与公众正式见面。

事实上,小米并不是科技企业跨界造车的首次尝试者。


2021年4月,滴滴被曝启动了造车计划,内部代号是“达芬奇”,但由于各种原因,“达芬奇”的新车直到现在也未能与大众见面。

2021年初,百度宣布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曾一再表示不造车的华为,也选择以与车企合作的方式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延伸。

腾讯也同华为一样,宣布不造车,助力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业务转型,成为腾讯布局汽车行业的另一个窗口。

小米此刻选择实战,有何机缘?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10月19日,雷军于小米投资者大会上宣布,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造车,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并销售。


按照其规划,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计划第一年销售10万辆,此后三年累计交付90万辆。

其在造车方面有何优势?

需要面临的问题都有哪些?

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布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

对此,多个媒体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澎湃,就是小米的机缘。


小米造车,和其他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的逻辑一样,即拓宽产品线,并形成更多现实可能。

此时进军,时间点正好和小米自有系统澎湃OS的推出相连。

其正在跳出安卓束缚,并可能真正让自有系统成为手机、家居和智能汽车等一系列智能设备的“大脑”。

但目前而言,小米能提供给汽车的大脑还是“未成熟”状态。

小米生态链和智能汽车之间的关联也几近于无。


在智能汽车领域,小米只有理论优势。

互联网科技企业造车,大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滴滴靠打车积累的实时路况大数据对于自动驾驶的独家价值。

华为在自有系统相对成熟的基础上进阶为智能汽车之脑。

此外,新能源汽车可能遭遇国外车企的专利壁垒极少,卡脖子可能性不大,加上国产电池技术在全球有一定优势,都使得新能源汽车大有可为。


而新能源汽车的下一站必然是智能汽车,这给予了互联网科技企业入场的机会。

同时,在传统车企普遍转型新能源汽车的当下,也迫切希望通过合作。

这让互联网大厂和传统车企之间有了契机,即在智能汽车阶段弯道超车蔚小理等国产造车新势力。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TMT产业评论人,新出版有《自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