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入门级有线头戴耳机综合评价2024版 - TDS 无心快语

作者:TDS音频体验发布时间:2024-10-17

Low Budget Over-Ear Wired Headphones 5-in-1 Review (Ver. 2024) - TDS GLIMPSE

エントリーレベル有線ヘッドホンの 5-in-1 レビュー (Ver. 2024) - TDS グリンプス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以及内容说明 V202402 进行。

本文所涉及型号以及同属本价位部分其他热门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针对入门级、家用欣赏/专业监听用途头戴耳机]


基本介绍 | Introduction

本篇是五款时下比较热门的入门级头戴耳机的对比和综合评价,我们选择了这样几款产品来进行这次的对比。以下售价仅供参考,并从低到高排列。

声音记忆 G50:售价299元,封闭式动圈头戴耳机,2024年入门级新品里颇受关注的一个。

HIFIMAN HE400SE:售价339元,隐形磁体版499元,开放式平板头戴耳机,有多次迭代和多次降价,是入门平板耳机提及列表的常客。本文提及的是售价339元的版本。

飞利浦 SHP9600:售价375元,开放式动圈头戴耳机,9500 的迭代,热度发布几年来仍然较高。

飞傲 JT1:售价399元,封闭式动圈头戴耳机,是 Jade Audio 入门产品线的型号,也是近一两年国产入门头戴耳机的一个高热度产品。

索尼 MDR-7506:售价699元,封闭式动圈头戴耳机,有着三十年历史的经典监听耳机,去年引入民用产品线的国行。


设计、佩戴表现 | Design & Fit

声音记忆 G50

G50 默认有两种配色可选,分别是黑色和美拉德银。黑色的版本通体基本就是高灰度深灰色和接近于黑色的拼接,看上去一体感还不错。本文的主角则是这价位很少见、此前在 B&O 产品上反而常见的美拉德银。所谓美拉德银,其实就是灰度较低的银灰色与浅黄棕色的拼配,黄棕色确实属于现在时兴的美拉德色系。头梁和耳罩之间没有可见色差。

G50 的腔体主要为 ABS 塑料材质,结合金属拉丝处理的支架,产品的廉价感并不会很明显。面板最外圈有一圈类似 CD 纹的结构。两端的支架有一定的刻度感,相对对于大头围兼容性还 OK。支架、转轴处均有着不错的阻尼感,不会有调整时的异响出现。综合来看,头压并不算大,我们接着看两侧的舒适性。

G50 的腔体显然是个正圆形,但是耳罩内侧却是椭圆,厚度也不算大。最主要的是,G50 并没有设计单元斜置结构,你能够摸到单元外壳是平齐状态。这对于一些招风耳用户来说就容易出现耳廓顶到单元外壳的情况。另一个方面,由于没有设计转动关节、圆形腔体的双重因素,G50 在小头围人群佩戴或者戴眼镜人群佩戴时,可能会产生耳罩靠后部分包裹感不强的问题,甚至可能有轻微漏气。这点显然是在设计支架时没有考虑周全。在目前的状态下,G50 两侧的夹力适中,符合很多录音监听耳机的表现。

进而这段时间我都在研究怎样能够在录混音环境更加舒适、牢靠地使用它。下面给出我的方案:在默认佩戴上 G50 之后,你可以尝试将头梁向前旋转。这样,耳罩的状态会类似某些椭圆形腔体的耳机,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角度。在这种状态下,对于我来说它耳罩后端的贴合度也会适当增加一些。

295g 的重量接近于常见的 ATH-M50X 或者金属材质更多的 ATH-M70X,比 DT770 Pro 和 SRH840A 稍微重一点。在 50mm 单元、含金属材料的头戴耳机中,G50 大体上还是属于比较轻便的范畴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在,由于头梁垫的宽大设计,它在头顶处的压力有着比较良好的释放分散。40mm 宽度的全包裹皮质头梁相对是比较贴合各类头顶曲线的。


HIFIMAN HE400SE

HE400SE 有两种配色,我手上的腔体为银灰色,头梁为黑色,相对简单。HE400 系列近几年的迭代都采用了一致的设计语言,更多地还是单元技术上的变化。HE400SE 和 HE400i 以及 DEVA 系列是共用头梁,支架为金属材质。腔体则是银灰色塑料,官方宣称为了潮湿地区的存放进行了优化,大抵不会很快出现掉皮老化的问题。做工细节只能说符合价位,HIFIMAN 近两年的这个新架构,相较于过去结实程度要稍好一些。头梁两侧的调节有些生涩。

按照 HIFIMAN 的说法,这套头梁是为了降低头部压力的同时可以保留通风空间。相较于过去初代 HE400 时期的佩戴,HE400SE 是有一定提升的,且相较于很多传统的平板耳机,HE400SE 并不算重量级选手。但是这个“通风空间”的存在使得它的头梁并不算人人佩戴感受都一样。头梁呈现的形态是一个很难弯折的近似圆形,所以对于头顶并不算很圆的人群,是以头顶的两个角支撑佩戴的,这样头顶出留出空间避免闷热——也同时压力会难以分散。当然,对于大多数头型,HE400SE 的佩戴是要比我记忆中的 HE400 初代架构更舒服的。

耳罩则是 HIFIMAN 常用的异质材料,外圈和内圈为某种皮质,接触头面部的则是透气的绒布材料,相对捂汗程度低一些。尽管平板耳机的单元特性使得它不必要去做单元斜置,但是 HE400SE 的耳罩却做了斜置,加上深度足够,相对于头顶处的佩戴感受,耳罩部分是能够有较好的包裹感和适应性的。


飞利浦 SHP9600

SHP9600 有且只有一种配色,是黑色为主、面板一圈金色点缀的样子。

做工精细程度是五款耳机里最好的,细节精致程度是要比 9500 和早期 X1 更高的。支架有着相当合理的关节结构,也有着足够的旋转余量来适应不同的头型。

9500 已经是这个价位大头戴耳机里佩戴表现相对出色的一个了,我也认识不止一个烧友使用 9500 来作为自己的影音耳机长时间佩戴使用。SHP9600 可以被理解为是基于 9500 的框架微调之后的样子。

头梁为双层,内侧是透气织物覆盖的海绵材质,厚度适中,有较快的回弹速度,宽大的头梁垫可以实现不错的头顶处压力分散。外层头梁则是磨砂塑料包裹的钢制头梁,9600 的头梁做工细节相当不错,也没有什么松垮感。

耳罩表面的材质是透气的织物,有着较深的深度和比较快的回弹速度。结合比较轻量化的框架,SHP9600 是一个相对包裹感出色、压力均匀分散的状态,佩戴感受比较舒服。


飞傲 JT1

JT1 共有两种配色可选,分别是曜石黑和星空灰,我们图中展示的星空灰的腔体主要是深灰色,面板为灰度更低的银灰色铝合金材质。曜石黑则是看上去色差更小、视觉上更加一体的状态。

JT1 的腔体主要材质为塑料,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结合颜色搭配会给人一种铝合金或者镁合金的感觉,但实际还是塑料,做工细节是这价位几个产品里不错的。金属头梁和支架的质感也还不错。旋转支架时也没有什么异响,毕竟是飞傲出品,即使挂着的是 Jade Audio 的入门子品牌标识,也没有妥协太多。单边也可以完全翻转过来。JT1 不可折叠,不过正好能够放到一些公模的收纳盒中,出门携带的压力和 G50、CD900ST、MT030 等类似。

不过,到佩戴上就有不少让我不太满意的点。耳罩和 G50 类似,都是正圆外圈搭配椭圆内圈的结构,同时厚度也不算高。JT1 采用了旋转卡扣更换耳罩的设计,从一些角度来说,它是几个耳机里换耳罩最为便捷的,另一个角度来说则是更换第三方耳罩最麻烦的一个。而且这个结构还带来一些麻烦。JT1 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旋转余量,这使得正常佩戴状态下脑后部分都是悬空的,接触点全部位于耳前,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漏气。这个问题由于金属预成型架构的问题会更加严重,加上偏浅的耳罩和没有做单元斜置结构,耳罩还不能像 G50 那样前后旋转…… JT1 的佩戴可以说是本文出现几个耳机里最别扭的。

头梁是双层设计,金属外头梁比较结实,内层自适应头梁依靠两端的皮筋来进行固定和适应伸缩。内层头梁表面是一层非常薄的人造皮革,总体厚度也偏低。不过由于足够宽大,它对于头顶处的压力被合理地分散,这点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索尼 MDR-7506

7506 的结构已经可以说非常经典了,典型的金属+工程塑料结合品。腔体为金属材质,其余为工程塑料,面板上的 logo 和型号为金属浮雕。在面板靠下的位置,有 MDR-75XX 系列标志性的 Professional 蓝条。这个设计和 CD900ST / MDR-V 系列的“for DIGITAL”红条一起成为了索尼监听耳机的标志。

头梁为接近圆形的造型,相对比较宽大,与头顶部的贴合程度相当高。头梁条主体则是不锈钢材质,有着清晰的刻度感,且两侧的可拉伸长度相当长,对于大头围用户的友好程度也足够高。整机重量(不含线)为230克,不必担心压头。

两侧的支架有防滑刻度设计,可以方便在调节头梁时增加摩擦力。支架上你也能见到两侧头梁过线的固定夹,可以按照习惯进行自由调节。

与 CD900ST 不同的是,7506 / V6 是可以折叠的,极大地方便了随身携带。这种相当简洁的金属铰链耐久度很高,即使坏了,市场上也有非常多的带过线的头梁套件售卖。像 7506、HD25、Porta Pro 这类历史悠久的耳机,这种分离售卖的组件早就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

单边可以完全翻转过来,这在 DJ 监听用途中非常常用,7506 / V6 作为 DJ 监听用途最常见的包耳式耳机之一,有这个设计理所应当——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就算是 7506 / V6 带起来的这个结构。

耳罩表面的材质是相当薄的一层人造皮,在录音棚这种什么人都会拿起来随时使用的环境中,这个材料的耐久度可能不是优势,但是还是比较容易打理的。一般我们在干活时也把它的耳罩直接当作耗材。深度相对比较浅,尤其是如今索尼大部分包耳式头戴耳机都采用厚度偏高的、增加耳后贴合程度的耳罩结构,这使得 7506 的耳罩放在索尼的现代耳机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过并不担心它会有漏气问题,密闭性实际相当好。


本节总结

五款耳机的做工细节都符合价位预期,其中细节处理最好的是 SHP9600,其次是 JT1、7506 和 G50,HE400SE 则延续了 HIFIMAN 低价产品的一贯特征,只能说用起来没啥毛病。

五款耳机的佩戴舒适度主观排名从高到低是:SHP9600、MDR-7506、G50、JT1、HE400SE。

其中 9600 的包裹感和综合贴合度考量最佳、7506 最为紧凑与轻量化。G50、JT1 没有留好单元的旋转余量,JT1 的耳罩无法微调导致后端漏气严重,G50 则可以通过更换或者旋转耳罩来改善。HE400SE 主要是对于头顶结构的优化并不是足够人性化,以及作为平板耳机的重量过大导致的不够舒适。长时间佩戴的对比下,JT1 会比 HE400SE 稍微舒服一点。


声学结构与单元 | Acoustic Structure & Driver

声音记忆 G50

G50 的单元封闭程度相当高,虽然你能在腔体侧面靠后见到一对气孔的存在,且能够看到内部的阻尼网,但是对外漏音控制得非常好。基本上在良好贴合佩戴的状态下,漏音是接近于无的。这点对于录音监听耳机来说非常重要,你永远不会想在干活时录到耳机内监听轨道的声音。对内的隔音能力相对来说至少也是 MDR-7506 的水平——如果你能够在贴合性没问题的状态下佩戴的话。

G50 搭载了直径为 50mm 的复合振膜 HDS-50MT 动圈单元。据声音记忆给出的渲染图来看,G50 单元外面的栅格有一定的凸起设计,与常规的盖板有所不同。

阻抗 32Ω,灵敏度 98dB/Vrms,从纸面数据上来看,G50 的灵敏度并不算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个非常难以推好的设备。在实际的搭配尝试之后,基本可以用各类常见设备推动。各类中低端小尾巴也能够把它驱动到不错的响度和饱满度。风格搭配上不必考虑太多,它基本上能够反映前端的风格特色,根据喜好来搭配即可,无需在互补的角度上给它搭配前端。


HIFIMAN HE400SE

这五款耳机里开放程度最高的一个,毕竟低价位平板耳机还做封闭的话,那声学设计难度是非常高的。HE400SE 向外漏音和向内隔音都是典型的开放式耳机做法。

HE400SE 有两种版本,我这里买到的是双边磁体版本,不过按照过去的线下试听,新的隐形磁体版本素质表现会稍好一些。

阻抗 25Ω,灵敏度 91dB(具体单位未知)。它是这五款耳机里对于推力要求最高的一个,市面上主流小尾巴就别想了,最起码需要功率较高的便携解码耳放甚至一些适合于平板耳机的台机系统来进行驱动。好在低推力不至于难听,风格搭配也不算挑剔。



飞利浦 SHP9600

这个价位少见的前后通透结构,算是几个耳机里开放程度第二高的。与 9500 类似,它对外漏音程度相当高,但是向内隔音有所优化,比起 HD600 这种开放程度极高的耳机要显得稍微隔音一些。9600 背部的阻尼相较于 9500 有所优化,会不像 9500 那样“外漏”。单元有斜置设计,所以不会顶到耳廓。

搭载了直径为 50mm 的动圈单元,具体振膜材料未知。

阻抗 32Ω,灵敏度 102dB/mW。9600 基本延续了 9500 的特点,属于推响不难但是推好还得费些心思的类型,毕竟是开放式。各类中低端小尾巴能够把它驱动到不错的响度,但是会有点糊、分离度拉不开。一些大推力小尾巴和有一定驱动水平的小型解码耳放是可以发挥水平的,好在低推力下不至于难听。搭配下来风格角度不太建议过于暖的前端。


飞傲 JT1

JT1 的单元也没有做斜置。卸下耳罩之后可以看到单元格栅外有一层海绵阻尼。腔体的顶部有一圆形开孔,能看到内部阻尼的存在,推测是低频导向孔的位置。从外观上来看,JT1 仿佛是有相当开放程度的耳机,但是确实是封闭程度较高的结构。有一定的被动隔音性能,向外漏音不多。

JT1 搭载了直径为 50mm 的 PEK+PU+铝箔材质的高分子复合振膜动圈单元。

阻抗 32Ω,灵敏度 113dB/Vrms(103dB/mV)。飞傲标注双单位灵敏度的做法是挺好的。实际搭配下来,JT1 算是比较好驱动的耳机,基本上各类中低端小尾巴即可轻松推动,电脑音频孔推起来普遍也不会太差。风格搭配上不建议过冷前端。


索尼 MDR-7506

在两侧耳压控制在相对较低的程度下,封闭式设计的 7506 依然能够实现相当不错的被动隔音性能。唯一的问题是作为老结构的典型,7506 的单元并没有做斜置,所以有些耳廓向外角度较大的人群可能会有耳廓顶到单元外壳的情况出现。

搭载了直径为 40mm 的 PET 振膜动圈单元,没有什么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材料,单元的结构也是很常见的类型。

阻抗 63Ω,灵敏度 106dB/mW。对于它所发布的时代来说,7506 在一些索尼早期 Network Walkman 和后期 Discman 下是会有推不好的情况,表现为饱满度有所不足,声音放不开。不过从专业应用角度,还很少有推不好 7506 的调音台或是专业声卡。现在也很少会有连 7506 都推不动的便携音频设备了。即使你插个笔记本,如今的 7506 也不应该出恶声。


本节小结

如果你想要隔音性能较高的耳机,需要在高环境噪音下使用,那么可以选择 7506 和 G50,JT1 其次,另外两款就可以不用看了。

如果你在宿舍中或者图书馆等场合使用,需要尽可能不吵到别人,向内隔音则不是那么注重,也可以选择 7506 或者 G50。

如果在家里使用,尽可能想要开放程度高,只想要前后通透,无惧吵到他人,HE400SE 和 SHP9600 皆可,结合舒适程度,SHP9600 更加推荐。

五款耳机里,相对不好推的是 HE400SE,其余四款均可以在没有额外前端的情况下,用电脑音频口、入门小尾巴解决基本的驱动问题。不过我个人还是建议这五款耳机都去挖挖潜力,在找到尽可能低价的正品渠道后留下一些预算,至少找些功率充沛的前端来推。如真的不打算入门,那么 G50、7506、JT1 是相对更加友好的。


线材配置 | Cable

声音记忆 G50

G50 搭载了一条标称为无氧铜材质的四股编制单端线材。线皮表面有比较厚的灰色尼龙网。这条线还是相对比较粗的(作为单边出线线材来说),也比较偏软,自缠绕现象微弱。声音记忆也设计了带麦克风的电竞线材套装售卖,也有升级线。

可换线接口的定义是单边出线的 3.5mm 四极平衡,从顶端向内依次是:L+/R+/R-/L-。因此理论上 G50 可以轻松地兼容索尼定义的各类线材。不过也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插头定义虽然与索尼平衡一致,但是出于作为专业监听耳机实际应用过程中加固的考虑,G50 是有一套单独的锁紧机构的。G50 的锁紧机构是一个无外置套的 90° 锁紧结构,类似于早先我们介绍 SRH840A 时所展示的那样,因此索尼家带有螺旋锁紧的线材是插不进去的。

一般来说,如果你想要定制自己的升级线,需要考虑到选择兼容锁紧机构的插头,或者选择外壳尽可能细的插头。实际测量下来,无锁紧的线,需要将插头外壳直径控制在 6mm 即可顺利插入,不选“又粗又大”的插头,基本是没问题的。

HIFIMAN HE400SE

官方并没有声明默认线材的材质,从外观上来看,HE400SE 的线材外皮应该也是常规的 PU,但是硬度不像 9600 那条那么高,仅有轻微的自缠绕现象,但是使用起来比 9600 的线要更加顺。

可换线接口的定义是双边出线的 3.5mm 三极,可以实现平衡驱动。没有任何锁紧结构,可以兼容各类常见双 3.5mm TRS 线材。

飞利浦 SHP9600

9600 是单边出线设计,标配的线材是 3m 长的单端线,官方没有专门对于材质有什么宣传,估计是基本的无氧铜。线材外皮应该为常规的 PU,相对硬一些。

可换线接口的定义是单边出线的 3.5mm 单边出线,三极端子,无法实现平衡驱动。9600 也没有什么锁紧结构,可以兼容各类常见单边 3.5mm TRS 线材。部分店铺会直接搭配麦克风线售卖套餐。

飞傲 JT1

JT1 默认的配线是一根带麦克风的线材,材质官方宣称为无氧铜,线皮表面有尼龙编织屏蔽网。线身稍硬,没有什么自缠绕现象。右侧内置了一个单键式线控麦克风,也是五款耳机里唯一一个默认标配线控线材的。

可换线接口的定义是双边出线的 3.5mm 三极,可以实现平衡驱动。没有任何锁紧结构,可以兼容各类常见双 3.5mm TRS 线材。

索尼 MDR-7506

7506 是单边出线、不可换线设计,默认是可拉伸至三米的弹簧线,结实程度相当高。在那个时代,很少有耳机会特别强调自己的线材材质,7506 也是其中之一,只知道基材为无氧铜。

参考找朋友改了母座的 MDR-V6 的经验,7506 这个结构的耳机,尽管没有可换线接口,但是由于结构简单、为了专业场景设计,所以更换线材甚至加装母座都是十分方便的。

本节小结

五款耳机中,MDR-7506 因为初始发布年代过于久远并没有设计可换线结构,但是作为专业工具它的各类配件均有成熟供应,易于维修。G50 和 SHP9600 采用单边入线设计,G50 支持平衡驱动但是对于线材的外壳直径有所限制——它也是五款耳机里唯一一个为了专业使用的牢固性设计了固定槽的。HE400SE 和 JT1 为传统的双边入线,可以平衡驱动。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声音记忆 G50

低频量感适中略偏少一点,厚度适中,饱满度则不算高。弹性不错,下潜能力千元内优秀。收放速度稍快,保留的残响非常少。氛围烘托是晕染感和浓郁感都比较轻的类型。G50 的低频到中低频都是相对平顺的,听上去干净、没有特别突出的能量感,质感听上去是比较偏紧实的。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距离相对合适,处在一个比较近,但是不会过于贴脸的状态。口型大小基本准确,精致程度在这个价位显然是相当高的。G50 在人声质感和线条之间能够有大体的平衡,不过线条的强调感会更加重一些,G50 某种意义上要比 DT700 PRO X、MT030、ATH-M50X 都更加接近于 MDR-CD900ST 擅长的人声挑错领域。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不算明显,基本各类声线都有着不错的兼容性,也在保证了顺滑程度的基础上有轻度的颗粒感保留。不过,G50 的人声饱满程度或许会让一些传统人声爱好者不太能够习惯,毕竟这价位的头戴此前大多都是偏暖、偏厚糊的人声风格。音色渲染程度相当低,尤其是人声中低音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可闻的染色存在。喉音的位置基本准确,气声的比例稍微会多一些,齿音有所打磨,但是能够反映一些渣录音的问题。人声频段通透程度较高。

乐器方面,G50 会适当更加重视线条刻画——这非常像 SRH840A 或者是 M70X 的处理方式。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听上去不会特别厚实,音色基本准确,拉拨弦细节会稍有突出。大提琴的形体感在这个价位属于相当精致的。铜管类的气势感不算很强,需要亮感的小号等则有着合适、足够的亮度。木管类的音色也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仅在偏上盘的地方有轻微的音染,总体的扎实程度较高,空气感充足。乐器的泛音量感适中,不会有拱出来的感觉。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不会很强,Snare 收得较快。镲片类有稍微突出的亮度但不会刺激。

高频的亮度适中,大体上是比较顺滑的,不会有特别突出的尖峰、能量的密集存在。极高频的延伸能力在同价位自然是第一档,基本上高频到极高频的信息量是不逊于主流千元级封闭耳机的。滚降不会过早过快。

声场的规模不会很大,基本上横纵向有着比较相近的距离,“高度感”不突出,空间感听上去是个略扁的球形。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良好,不会到整体感。解析能力同价位优秀,有轻度的“解析感”突出。动态适中,瞬态良好。


HIFIMAN HE400SE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不算足,弹性尚可,下潜能力是五个耳机里稍好的一档。收放速度较快,残响保留得不算多。氛围烘托没有太多晕染,也不会有浓郁感。HE400SE 的低频表现是相对平顺、注重速度感,听上去不会有很强的能量感。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距离适当,口型比标准状态稍大。HE400SE 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都能有所兼顾,厚度适中,线条保持了有所控制的突出程度。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更加偏向于男声,一些不够扎实的女声听上去会有所靠后,对于一些 anisong 和流行曲目中的女声不算友好。HE400SE 的人声顺滑程度较高,不过同时也会对于颗粒感有所打磨,一些粗厚人声的表达会受到影响。音色渲染比例不多,仅在两端有轻微的染色。喉音位置基本正确,气声比例适中,齿音不算多。人声频段的通透程度尚可,听上去会稍微有一点弥散感,这也是 HE400SE 的人声听上去虽然扎实和突出程度都不算高,但是自然度还不错的原因之一。

乐器方面,HE400SE 走的是更加重视质感而非线条的路线。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厚度适中,拉拨弦的细节不会有特别突出的感觉,听上去会比较蓬松。大提琴的形体感扎实程度也不会很高,是相对结像大一些、不那么精致,但是有足够存在感的状态。铜管类的气势感表现还不错,需要亮度的小号等也有比较足够的亮度。木管类同样有比较足的空气感,精致程度不算足。乐器的泛音量适中,但是稍有一点突出感。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合适,Snare 收得速度算快,只是稍有残响罢了。镲片的刺激程度不算高,也不会有溢出的金属感,扎实程度中规中矩。

高频的亮度适中,有一些轻微突出的峰,不是能量感很密集的状态。极高频的延伸相较于 Sundara-C、Deva Pro 等有着明显的差距,滚降稍快,好在不至于过早。

声场大小在这种尺寸的开放平板耳机里属于规模适当的,边界感不会很强,横纵距离差不太多,也不会有缺乏高度感的问题。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符合价位预期,整体感没啥问题。解析能力在推好的情况下,是这个价位一档,有略突出的“解析感”。动态和瞬态中上。


飞利浦 SHP9600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稍高,饱满度和弹性中规中矩,下潜能力符合价位预期,跟早期 9500 的低频延伸基本上一个水平,比后期的稍好一点。收放速度中等,留有一定程度的残响。氛围烘托稍有一点晕染感,浓郁感不强。9600 的低频总体上是弥散、温和的,不会有特别凝聚扎实的能量,但是也不会缺东西。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没有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厚度适中,位置稍靠后,口型大小也比标准状态小一些,精致程度不高。9600 对于人声的表现显然是更加注重质感而非线条,甚至线条会有些偏弱,带有一定的“毛茸茸”的质感。对于男女声的适应性也是稍偏向男性的,女声的适应性会比较局限,过于尖细的、过于厚实的,都不合适,男声也会更注重中下盘。颗粒感较大,但是有所打磨。音色渲染在中上盘是有一些的,不至于影响辨识罢了。喉音位置稍低一点,气声有个别频段会有一定突出前置,但是量并不算大。齿音不算明显。人声的通透程度是五款耳机里比较靠后的,更注重耐听度。

乐器方面,也是更加重视质感表现而非线条刻画。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都是有点粗线条,拉拨弦细节量足够,但是不会有突出感。大提琴的形体也不是足够结实的,存在感倒是足够。铜管类的气势感充足,需要亮感的小号等则亮感不太够,跟 9500 的印象并不一致。木管类的表现应该是我认为它的乐器表现中最有优势的部分,空气感足够,音色也还比较准。乐器的泛音相对充沛,不会有不自然的突出感。打击乐器类,Kick 的存在感合适,Snare 的收放速度不算快,也不算干净。镲片稍微有一点散。

高频的亮度适中,听上去有个别的尖峰,但是总体不会有刺激感。极高频的延伸能力基本上跟 9500 差不多,都属于滚降较快较早的。

声场还算宽敞,横向略大于纵向,边界感不算强,高度感中规中矩。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不算很好,整体感倒是不缺乏。解析能力符合价位应有表现,不会有明显的“解析感”突出。动态还行,瞬态不算出色。


飞傲 JT1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都不算充足,弹性表现中规中矩,下潜能力还可以,符合价位预期。收放速度适中,保留有一定程度的残响。氛围烘托有一定的晕染感,但是不会有浓郁感。JT1 的低频听上去是一个重视晕染感但是并不是能量十分张扬的状态,极低频没有太多信息量,但是中低频过渡频段又会有一个拱起,这让它的低频不算丰富。这种稍带一些弥散感的低频倒颇像一些影音耳机的调法。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有轻微的前倾。

中频,人声厚度不算足,听上去距离较近,口型比常规状态比稍微小一点。JT1 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之间没有明确的偏向,质感有些不够饱满扎实,线条感也会偏弱一点,精致程度中规中矩。男女声之间也是基本兼顾的,但是适合的声线类型是稍微细腻一些的种类。JT1 会对于人声的颗粒感有所打磨,听上去顺滑程度中规中矩的同时会对于粗厚声线的表现缺少一些味道。音色渲染程度不算高,仅在上盘有一些调整。喉音位置比标准稍高一点,气声的比例适中略偏多一点点,齿音有所打磨。整体的通透程度尚可。

乐器方面,JT1 对于大多数乐器的表现也是质感和线条重视程度相似。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厚度偏薄一些,拉拨弦细节稍有一点突出感。大提琴的形体感扎实程度一般,比较散。铜管类的气势感尚可,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着合格的亮度表现,但是听上去会有点干。木管类的音色有一些调整,空气感显得不算多。乐器的泛音相对少,自然程度中规中矩。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明显,Snare 收得不快不慢,但是有点不够结实凝聚。镲片类也是会有点散,好在不算刺激。

高频的亮度适中,有一些为了增加“解析感”而拔高的尖峰,顺滑程度中规中矩。极高频的延伸符合价位预期,滚降稍早稍快。

声场规模不算很大,但没有有些封闭耳机的压缩感,是一个还算弥散的小空间。横纵距离基本相当,也有一定的高度感,不会觉得声音过于平面化。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符合这个价位的应有水准,但是在遇到一些 anisong 和配器复杂的流行乐时,JT1 的表现会显得比较乱,中高频层次感不太出色。解析能力500元内型号排名不算很靠前(感觉线材限制了它的发挥),且有些“解析感”的突出,给人乍一听好像很有“素质感”的感觉。动态和瞬态都是还行的水平。


索尼 MDR-7506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会略偏多一点,这在中低频衔接频段会有一定的拱起感。下潜不算很好,层次感还算不错,弹性适中。收放速度并不算快,但收得还算比较干净。有一定的氛围烘托,轻度的晕染感和并不浓郁的氛围堆积。7506 的低频放在现在索尼头戴耳机的普遍调音中显然是一个低频显得不够“饱满”、不够突出吸引人的状态,但是实际上的厚度并不缺乏,只是现在的醇音系列会更加刻意地把氛围感拉多一些来满足欧美流行和一些电子音乐的主观审美喜好。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有轻微的前倾感。

中频,人声稍有距离,并不是很多从欣赏角度被认为“人声特色”的耳机那样贴耳,结像精致程度适中。口型大小基本正确。7506 在人声的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的重视程度上更加重视后者一点,人声中低音稍微缺些厚度会让整体的质感也不会偏厚实。中高音对应频段的音色准确度还不错,整体听上去通透程度良好。对于男女声之间的适应性基本相当,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向。人声的颗粒感有一定保留。喉音的位置基本正确,气声比例稍多,有轻微的齿音。

乐器方面,质感和线条的重视程度基本相当。弦乐器中,小提琴、吉他、中提琴等的拉拨弦细节稍有突出,但是并不算很抓耳。大提琴的形体感相对厚实,但是并不非常凝聚。铜管类的气势感表现中规中矩,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着稍微过量的亮感。木管类的扎实程度尚可,有一些上盘的突出提升抓耳程度。乐器的泛音较为充沛,但是不会拱到你耳前来。打击乐器存在感适当,但是有轻度的刺激感,这点在镲片出现的时候感知明显,按照一些说法,显得“金属感”较为突出。

高频亮度适中略偏亮一点,有一些突出的尖峰,但是并不会感到非常刺激。极高频的延伸并不算出色,滚降稍早也有点快,但是是一个相对自然的滚降。

声场大小适中,并不会感到十分拥挤,横向略大于纵向,也有一定的“高度感”表达。人声与乐器的分离度表现中规中矩。解析能力在它所处的500-800元价位属于符合价位表现,但是并不突出,信息量跟现在处在这价位的 SRH840A 等现代监听还是有距离的。有轻度的“解析感”突出。动态尚可,瞬态还算 ok。


总结评价与玩法建议 | Summary & Recommendation

声音记忆 G50 对于大部分的流行乐,只要不是刻意追求厚、润、氛围感的受众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听感,大部分不需要过重 bassline 的电子乐、摇滚和非极端的金属,在这个价位的表现也不错。综合素质是要比起500元内的常见封闭耳机要更上一层楼的。Acoustic 大类,它对于一些中小编制器乐作品是有不错表现的。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用在游戏、影音等场合。它是一个比 M20X、M30X、K52、K99、K271 这类低价位封闭监听都要更加靠谱的入门参考,也可以理解它是一个很友好的需要一定隔音性能的宿舍党和初烧万金油。

G50 也是合格的录音室封闭监听耳机,在人声录音监听、人声、原声吉他、木管类乐器的实时返听以及后期纠错和一些入门需求的音色设计中都有用武之地。满足录音室环境、家用环境以及部分室外采集环境的监听需求。当然,需要注意它换线接口的问题和佩戴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封闭性、易驱动、返用录音监听、现代杂食、需调整佩戴。


HIFIMAN HE400SE 作为这几个型号里唯一的平板单元产品,在驱动友好程度上是属于比较低的,但是得益于开放程度较高,它的声音自然度在这个价位显得相对不错。对于中小编制器乐有所偏好,同时对于中低频自然度更加看重,而非扎实、凝聚感的有基本设备投入消费者,HE400SE 是可以选择的。尽管就像 HIFIMAN 很多产品一样,它跳水后其实跟最初的版本并不能算作完全一样的东西,但是它并不算难听。对于一些手上有设备的初烧,HE400SE 可以作为入门平板的一个选项。

它适合的是有一定驱动成本投入(至少有个相当大推力的便携解码耳放或者一套基本的台机系统)、对于空间自然度需求较高的人群。不适合单纯入门随便推推的人群。不适合宿舍党以及任何便携、需要隔音和长时间佩戴的场景。如果对于平板耳机感兴趣,其实并不建议用 HE400SE 入门,等等其他稍高定位的型号降价会是好主意,也可以选择隐形磁体版本,相对素质会更好一些。

关键词:高开放性、需要设备投入、器乐向自然度、相对偏重。


飞利浦 SHP9600 作为 9500 的升级换代,它延续了 9500 的框架但并非声音风格。在低推力下,9600 应该是五款耳机里对于 J-Pop 和 anisong 适应性偏低的一个。对于一些录音质量尚可的欧美流行和华语流行,表现会更好一点。摇滚、金属等的表现都不算出色,一些 OST 曲目,或者有一定编制规模的器乐和小编制木管曲目,表现是还不错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经验不算丰富的初烧来说,9600 是五款耳机里乍一听最糊的一个,但实际上素质并不算低。

开放式较高的结构,使得 9600 并不适合任何外出使用或者需要不打扰人的场景,自然宿舍党是不建议的。9600 在低推力下不算难听,但是还是建议考虑一定预算匀给前端,至少中高档小尾巴或者入门台式系统,会让 9600 发挥得更好一些。另外,9600 相较于初版 9500 和 X1 的潜力是有所缩水的,需要注意。对于必须选择开放式头戴耳机的需求,X1S 会比 9600 更好。

关键词:高开放性、建议设备投入、影音用途、温和、佩戴不错。


飞傲 JT1 总体上没有什么味道,但是也很难说得上音色精准,它是五个耳机里特点最不鲜明的一个。往好听了说是某些人认为的所谓“杂食”,但是实际上是没有特色的声音。相比起我们过去介绍的 FT3 来说,它的声音听上去会糙一点,跟 FT1 的表现有着明显的距离。

在合理的换线、平衡驱动以及足够的前端搭配经验下,JT1 可以变成一个更加好听的耳机,如果有前端搭配的想法,可以考虑从 KA15、K11 R2R 之类的设备开始搭配,避开过于冷淡的器材,同时尽量平衡驱动,JT1 的表现会比我们描述得更好一些。但是它的佩戴表现仍然让我们很难作为头批推荐的原因之一。面对入门消费者,其实搭配友好和佩戴适应性做好了,JT1 会是更值得推荐的。FT1 则可以理解为是完成度更高的 JT1。

关键词:多半封闭、建议设备投入、平淡、难以调整佩戴、建议换线。


索尼 MDR-7506 是这几款耳机里目前售价最贵的,但是也是驱动潜力最小的一个,过于老的架构使得它与这些近几年的产品比起来,并不会在素质上有什么优势。

欣赏角度我很难说它是一个很好听的耳机,而作为一个专业用途耳机,它常出现的人声监听与后期挑错等的场景中,它的表现又没有 CD900ST 那么得心应手。得益于良好的被动隔音和轻便的佩戴,它作为新闻采集监听、影视录音同期监听的参考工具也是合格的。作为 MDR-V6 的双胞胎型号,7506 在 DJ 监听的舞台上也能够施展能力。它的简单造就的“可用的基本状态”才是它的“黑科技”——而这恰恰是很多耳机没有的,包括无数后来者。

不过,它仍然是人声返听的一个好手。你可以在录音时依靠它的声音进行人声口型和发声位置的实时调整,音色也没有大问题。往往专业市场更认可的是基于一定的参考能力基础上“大家都熟悉的声音”,7506 在这点上有优势。不过,如果你是打算拿来用于欣赏用途,显然,它不算是个好选择。

关键词:高封闭性、易驱动、人声返听、隔音能力、轻量化。


以上就是五款耳机的综合对比评价,为什么不叫这篇文章横评呢?这五个耳机的结构甚至的单元属性、驱动成本、声音风格都不尽相同,我们只能基于圈子内的热门程度,尽可能地告诉你它们适合于怎样的场景。以及在“入门级有线头戴耳机”这个广阔的品类里,它们的表现是如何的。适应性和产品力或许有差异,但是相较于过去500元级甚至更低价位除了 SHP9500 以外大家很难找到好用的产品的状况来说,这五个产品至少在当下的入门级市场都是能站住脚的,接下来,就是根据你所看到的上述特点和自己所听到的按需选择了。

这价位之前还写过 DT240 PRO、MT030 等相当不错的型号,以及诸多“羊毛”产品,可以自行搜索阅读。



KingTsui, TDS Studio.

Oct 2024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TDS REVIEW is now available on Zhihu, Toutiao, Weibo, WeChat, SMZDM and Bilibili.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