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学啥都发怵,干啥都畏难!没想到最常用的鼓励方式,竟是夺走娃自信的“真凶”!

作者:CC爸妈发布时间:2024-09-13

1

暑假,CC闷声干了件大事儿——

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也就是咱们常说的NOC白名单赛事。

作品进行演示解说

老姐妹知道的,她学了很多年小河狸的课。

它家的机械搭建和机器人编程的体验课,之前我经常给大家推荐。

体验课能拼搭出的造型

因为太过实惠,也就一杯奶茶钱,就能体验对应的课程和一大盒子积木块,所以每次都被抢空。

这次趁着开学我也跟品牌争取了一些尝鲜名额,领取方式放文末了,感兴趣的话可以领取。

说回咱们的正题。

考试成绩还行,6月份省赛一等奖,晋级了国赛。

8月份的国赛,最终拿到了国赛二等奖。

我们现在也是有“国家级”科创赛事名次加身的娃了。

别看现在说起结果来“云淡风轻”,比赛之前,可没有这么轻松。

尤其国赛前,CC一副如坐针毡的模样,一直跟我念叨:

  • 妈妈,我好紧张啊~
  • 我演示过程出问题怎么办?
  • 评委问题太刁钻怎么办?
  • 我得不了奖怎么办?
  • 我不行,我害怕,要不不参加了吧?

唉,我算看明白了,这比赛,考的是CC的技术水平吗?

不!

这考的根本就是老母亲的情商好吗?

大家应该也没少经历过:

孩子遇到一些有挑战、有难度,或者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儿,很容易畏难、逃避、拖延、暴躁..

这种时候,我劝你慎言!

因为一句话说不对付,娃就可能直接摆烂给你看。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年的坑还能白踩?

当然了,坑踩多了,就是经验。

今天就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当孩子害怕挑战,出现畏难情绪时,我们的误区有哪些,以及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2

关于孩子的「畏难」,我觉得也是分情况的。

一种是心理上的畏惧。

另一种是能力上的不足。

先说心理层面,就比如CC比赛前的这种紧张状态。

我能看得出来,她并非不情愿,准备也很充足。在小河狸老师的指导和课程培训下,作品其实很成熟了,在家练习演示起来也游刃有余的。

她可能只是有点担心结果。

类似的情况还有,想竞选班干部但担心落选,想表演节目但不敢上台、想和别人交朋友但不好意思开口等。

孩子这种表现,你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

大部分父母可能都会说:当然要鼓励啊。

“没你想的那么难,不用紧张。”

“你看XXX,这次也参加了,人家都不紧张,你紧张啥?”

“你肯定可以的!你得有信心。”

但你发现没,情节走向往往事与愿违,你越是鼓励,孩子越是泄气。

这些话,非但起不到加油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徒增压力。

尤其高敏感的娃,他们很可能会这样想:

可我就是觉得很难啊,难道是我太弱了吗?

TA都不紧张,我真的不如别人吗?

这哪是鼓励,妥妥的“虾仁猪心”呐!

明明只是心理上的问题,这一套内心戏演下来,反倒让娃怀疑上自己能力了。

可见,鼓励和鼓励真不一样。

语言不是不能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前提是我们得用对方式。

类似的情况,你可以这么说:

用自己的相似经历“鼓舞”孩子:

“这比赛确实是个大场面,你肯定是会很紧张。

你记得妈妈第一次直播的时候吗,我前一天晚上都没睡好,一直想万一发挥的不好怎么办,甚至还想要不要推迟...

我也是给自己做了好久的心理建设,慢慢来,你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

当孩子发现:

原来强大的父母也会和我有同样的畏难情绪,原来父母并不会觉得退缩是不对的,并不会觉得我只能一往无前,他们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

转变你对失败的解释风格:

“得不得奖不重要,你能进国赛就很厉害了!我骄傲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觉得你丢人?”

“这不正好是个练习机会吗?就算失误了,也知道自己差在哪,下次就知道怎么避免了!”

“这次没得奖没关系,又不是永远不能参加了,下次还有机会呀!”

孩子畏惧挑战,很大程度是害怕失败的结果。毕竟不挑战,就没有失败可言。

所以我们要传达给孩子,失败并非可怕的、一无是处的、永久的。

哪怕没做好,我也有“收获”,我也只是暂时没做好,不代表永远做不好。

3

能力上——

比如一些技能/方法上的欠缺:

下棋技术还没有掌握的很熟练;

英语单词/古诗文总是很难记住...

或者是,新领域、新任务尚未涉足过的(能力未开发):

之前都是帮妈妈洗菜,还从没切过菜;

学游泳时从来没试过把头扎进水下换气...

这种时候,他们就会因为能力上的暂未达到而迟疑或者逃避。

之前提过到很多次“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

大白话理解,就是孩子目前还不行,但稍微使使劲儿、踮踮脚,就能够到的地方。

他们所畏难的,其实基本都在这个区域。

而这类“畏难”,就不是光靠咱口头鼓励两句,就能实现逆转得了。

就算你能妙语连珠,说破大天,孩子的能力若没有变化,还是白搭。

所以啊,这样的情况,我们就得「双管齐下」。

既要鼓励去尝试,更要去提供“落地”的帮助。

我通常会这样做。

01、提供验证后果的机会:

像DD这种谨慎型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想得多”。

一边质疑自己的能力,一边去无限放大那个“做不到”的后果。

原本,后果严重程度可能也就只有一星,经过他们一番脑内推演,严重系数直升☆☆☆☆☆

怎么办?

就得帮他们认清现实。

我跟DD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试试嘛!

反正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如此。

前段时间,DD跟着我们去游泳,我想让他试试水下憋气换气。

像姐姐这样:

他自然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我不敢,我怕淹死,我怕窒息,我溺水了怎么办?

每当这个时候,我劝DD的话术,都堪比保险推销员

  • 不会淹死,我会全程抱着你呀,在你不舒服的第一秒,我就捞你上来了!
  • 你戴着泳镜,眼睛肯定是不会进水的, 不放心你可以捏住鼻子,这样鼻子也不会进水。
  • 耳朵?耳朵没关系的,耳朵不怕水。
  • 不会窒息,你不用待很久的,你可以先不换气,进去立马就出来,我就是想让你看看水下的世界,你倒数3个数就出来了,要不倒数2个?1个也行的!

OK。

捏紧鼻子,头进去,数个1就出来,最多就是头发全湿……这就是最后聊到的DD能接受的安全区。

总之,各种担心的后果都一一列举。就是让他明白,最差最差也就是这样了,试一试也没什么大不了。

从0到1的这个关卡被打破了,慢慢就会从中获得经验,从畏难到尝试再到熟练。

02、分解任务,搭好“脚手架”:

孩子肯去尝试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尝试」的过程。

建议大家做好“脚手架”的角色,帮孩子去把任务拆分一下、提供具体的技巧方法。

在孩子挑战的过程中,“搀”他们一把。

还拿DD尝试水下换气这个事儿来说。

一秒的尝试,让他打消了危险的念头,但依然不敢大胆尝试。

我告诉他说:

头可以不下水、你可以先趴在泳池边,只把脸放进水里。

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先只让水没过眼睛,睁开眼睛没问题,再往下一点没过鼻子、没过嘴巴、没过整张脸...

再加上姐姐一直在旁渲染“水下的世界真的很神奇,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DD慢慢就可以把眼睛放进水里——鼻子也进去——嘴巴也进去——耳朵也进去。

最后头放到水下憋一口气了。

其实,日常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 滑梯,太高的那个不敢去?

那先试试这个矮一些的,觉得没问题了,再挑战高的。

  • 古诗总是背不下来?每次一遇到就想放弃?

不如试试思维导图或者图像记忆法。

把相对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像,再串联起来,背诵就会变得容易、有趣、不易遗忘。

  • 背单词这类老大难也是,孩子现在都是怎么记?

翻开书:

b-r-o-t-h-e-r,brother

合上书:

b-r-o-什么来着?

死记硬背记不住,那试试这种音节拆解的拼读方式呢?

下次再遇到更复杂的单词也不惧怕了。

这就是在我们的“帮扶”下,孩子所能取得的进步。

他们会知道,哪怕难一些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

这个过程中,不仅“技术”在变化,她也会产生一种“我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就感。

之后再面对此类“发挥潜能就能达到的领域”时,也便会更加积极。

小河狸体验课盒子看这里:

《极地探险》套装

针对3-5岁,配套大颗粒积木,适合零基础的娃。

团购价仅仅29元!

5节拼搭课+5节科普课

+50多块大颗粒机械积木

限前100名

《太空探险》套装

针对6岁以上零基础,是小颗粒机械积木,适合有拼搭基础的娃。

原价89元,新用户领券49元到手!

6节拼搭课

6个太空主题机械项目

157块小颗粒机械积木

限前100名

《机器人公司》套装

针对6岁以上,是图形化编程+智能硬件套装,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娃。

特惠价89元,新用户领券49元到手!

5大机器人编程项目

1套豪华智能硬件套装

10节机器人编程课

首发特惠到手49元

光是里面的积木,就值回票价啦!

名额有限,有兴趣的姐妹可以先扫码抢购啦~

《》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