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欧美人的草坪上,中国企业在“踩踏”

作者:品牌工厂发布时间:2024-10-17

599美元,就能在Kickstarter上买一台割草机器人?

跨界进入该赛道的乐动机器人公司,在Kickstarter上发布的一款割草机器人产品ANTHBOT Genie,其众筹早鸟价格打到了599美元,常规众筹价也只有629美元,刷新了割草机器人的价格新低。

而且,低价并未阉割功能。据悉,ANTHBOT Genie拥有无边界、规划式、可避障等智能功能,割草范围达到0.25英亩。

乐动机器人进入的是一个兴起不久的赛道。在2022年左右,市场上开始零星出现一些智能割草机器人产品,它们拥有先进的感知和定位技术,采用虚拟边界线划定运动范围,还能自主规划割草路线,大幅提高了割草效率和使用体验,是传统需要埋线的割草机器人的升级版,吸引众多企业投身其中。

到2023年,市场上的智能割草机器人产品明显增加,并得到市场验证,实现批量销售,如九号、松灵、科沃斯等都达到了万台销量。今年,更是都在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据九号机器人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割草机器人营业收入为4.49亿元,同比增长316.69%。

才刚刚起量的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赛道似乎就已经卷了起来。

疯狂“内战”

在欧美,平整美观的草坪代表着家庭的门面,如果长期不除草,不仅要面对闲言碎语,还可能会被罚款,属于刚需场景。

全球草坪有2亿块,传统的割草机一年出货3000万台,而割草机器人现在每年销售才百万台,渗透率还很低。

Maximize Market Research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割草机器人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23.4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60% 。

割草机器人可以大致分为埋线式和无边界式两类。埋线式即需要提前在草坪上布置边界线,割草机器人在框架内随机打转割草,割草效率低;无边界式则采用虚拟边界,凭借传感与导航等技术,割草机器人可以自主规划路径,割草效率更高,使用体验更好。

埋线式割草机器人产品存在天然的不足,一次埋线就需要200-300美元,布置也非常繁琐,同时由于路径随机,割草效率低下,一块300坪的草场需要花费一周时间。近两年,随着导航定位、避障识别等技术逐渐成熟,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开始蓬勃发展。

在2021-2022年,国内密集出现了十几家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创业公司,背后站着数十家资本,数亿融资。这些企业创始人都有着漂亮的履历,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或来自大疆、云鲸等知名企业,有着过硬的技术实力。这是一条还很新的赛道,每家公司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

两年多过去,无边界割草机器人的市场格局逐渐明朗,九号、松灵、追觅、科沃斯等新锐品牌率先实现批量出货,引领行业发展潮流,还有长曜、目心、森合等创业玩家纷纷完成大额众筹,正在努力保障交付,而富世华、宝时得等传统割草机厂商则普遍感受到了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九号机器人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销售3.3万台,几乎抵上去年全年,今年预计销量将达10万台;松灵机器人销售也突飞猛进,去年还是3万台,今年预计增长到5万台左右;科沃斯据悉目前销量也超过2万台;追觅不久前表示已接到2万台的订单。

这些品牌主要通过线上销售,且增长迅速。2024年⼀季度,在亚马逊上,松灵和九号的份额,只有10%-11%,但到了4-5月,这两个品牌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市占率已经达到51%。在德国亚马逊上,这两个品牌的份额,也从4%提高到了49%,可谓爆发式增长。

反而是富世华和宝时得这两家巨头在无边界割草机器人上有些落后。

富世华推出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主要定位为商用,售价都在3000美元以上,销量难以提升;宝时得2023年初就推出了一款视觉版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却仍旧是随机路径,且定价不低,并未引起多大声量。目前宝时得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转为RTK路线,主要由旗下品牌卡胜kress负责,今年销量已超过1万台。

新卷王

乐动机器人正式入局割草机器人行业是2022年初。

虽然入局相对较晚,但凭借在扫地机器人上的经验和技术实力,乐动机器人得以在割草机器人上实现“降维打击”。

乐动机器人拿出的技术是一体式的传感模块。

据品牌工厂了解,乐动机器人在其割草机器人上采用了一种复合传感装置,能将正面与侧面所需的传感器安装在同一个复合壳体上,使结构更加小型紧凑,并能提高维护的便捷性和匹配的通用性。

传感器在割草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占有重要比例,目前,RTK+视觉方案的价格仍然较高,仅是内置RTK的成本就超过千元人民币,通过整合多种传感器确实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在技术未曾突破的情况下,很难说能有多大作用。

“至少599美元这个价格是不够合理的”,一位关注割草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对品牌工厂直接说道。

市场上的无边界割草机器人大多定价在1199至2499美元之间,这是考虑到实现自主规划割草所需的一系列关键组件,包括GPS定位、避障系统(如视觉与激光雷达)以及高效矢量电机等,这些硬件和技术的研发、制造成本较高,使得最终成品的市场价格居高难下。

“更别说割草机器人主要销往海外,需要昂贵的运费。然后想要有销量,投流必不可少,花费一般要占20%-30%,还有后续的销售费用以及研发等职能的摊销,想要不亏钱销售,至少要保证70%左右的毛利。”该投资人表示。

上一次因价格引起轰动的,是九号在今年初推出的Navimow i系列智能割草机器人。其中i 110N款售价1299美元,采用RTK+视觉方案,割草范围为0.25英亩,续航两小时。乐动的ANTHBOT Genie割草机器人在技术路径和产品参数上都跟 i 110N 相仿,理论上价格不可能相差太多。

乐动割草机器人众筹时的低价,其实更像是一种打开品牌认知的噱头,一种快速获得销量的市场策略。作为一家新入行,消费者还不太了解的品牌,低价永远是一种有效的市场拓展方式。

目前ANTHBOT Genie割草机器人已完成模具制作与测试,并通过了两轮试产,在十月开始大规模生产。首批产品预计11月发货,目标是在次年2月前让所有用户收到ANTHBOT Genie。

显然这是精心规划好的节奏。

在欧洲,割草需求一般从3月份雪化后开始,因此每年从10月开始到次年3月份都是割草机器人的出货高峰期,乐动机器人发货后恰好可以投入使用,拥有一整个周期来验证产品的稳定性与工作效果,并有足够的时间来根据用户反馈优化产品。

硬件的迭代不像软件那般方便,产品上市后,从意见信息收集、整理、优化,再重新销售需要一个时间周期,而且割草机器人的投产和使用还存在季节因素,冬季有雪无法割草,只有夏季才是工作旺季,因此迭代时间通常是以年为单位。

有市场猜测,乐动机器人正是想在2025年通过小批量交付验证,如果产品问题不大,有望在2026年实现大规模出货。

安克启示录

“割草机器人这个领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扫地机器人,或者说清洁家电智能化趋势下,一种产能及人才的溢出”,一位从业者对品牌工厂说道。

因此很多时候,割草机器人都被当做一种另类的扫地机器人,企业也采用同样的模式来运作。但事实上,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场景上看,割草机器人都是一种比扫地机器人更加复杂的产品,许多企业都或多或少的低估了它的难度,以致在创业半途就倒下了。

割草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是户外草坪,而草地不像室内地板,它不是平的,坑坑洼洼,上面还可能有各种杂物,如树枝、玩具、餐桌,甚至人和动物等,它是一个动态的环境,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复杂,连带着割草机器人的技术要求也比扫地机器人高很多。

一位行业人士向品牌工厂解释了割草机器人面临的技术难点。割草机器人主要分为三个基本功能模块,即环境感知、内部算法和指令输出(也就是路径规划),而这三个层面都是非常复杂。

环境感知主要采用RTK、视觉、激光雷达等技术,但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条件,目前多是混合方案,但在技术耦合上需要很深的研发;算法层面,涉及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怎样保障割草机器人能走直线都是难点;指令的落地和执行,对结构有很高要求,怎样设计刀盘大小都争论不休。

尽管安克创新在产品研发上有着一整套面向市场的逻辑,但在割草机器人领域却曾遭遇“折戟”。在2022年,安克创新拉起近60人的团队研发割草机器人,做了一年多,最终解散了项目。

研发割草机器人需要海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家割草机器人初创企业,从开始投入到实现量产,至少需要烧掉5000万元。但从目前做出一定成绩的企业来看,5000万大概率不够,至少要达到亿元级别。

明星创业公司河森堡科技,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后续资金出了问题。其在2022年初成立,短时间内就完成了两轮融资,其中天使轮资金就达数百万美元,公司甚至完成了产品众筹,且成绩不错,并来到了准备量产的阶段,结果却因为成本管控不力,资金出现短缺,被迫关停。

资本对于割草机器人行业的出手已经变得非常谨慎,今年以来甚至没有看到一例公开的融资消息。一位了解情况的从业者告诉品牌工厂,现在想要谈融资,要给出确切的进度,如量产出货的状态,或者产品实际体验的数据等,还要证明你的商业逻辑确实是能跑通的,因为割草机器人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出事。

品牌工厂了解到,虎鲸创新在去年就完成了众筹,其产品Neomow X割草机器人采用激光雷达方案,基础众筹价1199美元,最终获得1570名支持者,金额达232万美元。但目前只交付了四五百台,产品及供应链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还在解决当中。

近期,有传言称元鼎即将关停智能割草机器人业务。元鼎专注欧美庭院场景,从泳池机器人入手,扩展到了智能割草领域。今年初,元鼎发布首代割草机器人Horizon U1,具备自动导航、识别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

无边界割草机器人产品还远未成熟,割草时常割得高低不平,定位和识别精度上也有待改善,“现在厂商都说达到了厘米级精度,但很多是接近十厘米的,这是很大的误差,至少要降到三四厘米才行”,有割草机器人从业者对品牌工厂坦言道。

“现在大家都在摸索产品,去验证产品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确定性”,他补充说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作者:陈庭,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