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商业来说,电价是最敏感的生产要素之一。但一直以来,工商业发达的浙江,电价却相对偏高。
偏高的电价,几乎伴随了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直到现在,该省的电价依然名列国内前列。
因此,降电价,对于浙江企业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举措。
预见能源从浙江省发改委近日组织召开的电价稳价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1-9月,浙江实现工商业企业电价稳中有降,相较去年同期,全省平均电价下降1.2分/千瓦时,预计全年将削减工商业用电成本超过40亿元。
而且,明年的浙江省电价有望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那么,浙江电价为何贵?
主要还是稀缺。
电力严重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但作为能源消费大省,浙江却是典型的能源资源小省,煤炭、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异常短缺,而从外部输入资源,由于运输距离远,成本也就随之增高。
因此,物以稀为贵,供需关系决定浙江电价不可能像个别省份那么便宜。
与此同时,由于能源资源稀缺,导致“缺电”始终是悬在浙江头顶的一把“利剑”。数据显示,近年来浙江全社会用电量一再高速增长,今年用电负荷更是七创历史新高。
那么,此次降电价是如何实现的呢?
事实上,虽然核能及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兴起,但浙江省内的电源,还是主要靠燃煤发电机组,煤电的地位仍不可动摇。这就意味着只有压低煤电价格,电价才可能下浮。
但是,浙江不仅自己缺煤,距离北方产煤省还远。因此,浙江燃煤发电成本下降难度较高。广东、湖南、上海等不产煤,南方省市发电成本高、电价高,大都也是类似原因。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次浙江电价下降,煤电企业就担起了保供稳价的“主担子”。
据浙江省能源局综合处相关负责人向《中国能源报》介绍,今年浙江能源局制定一系列稳价措施,在发电环节,实施上网电价定价机制,主要由省内平价、气价及外来电等各类电源的上网电价构成。煤电价格主要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其他电源价格通过政府定价,外来电协议价格不断优化。“
其中,针对煤电这一大头,浙江通过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常态化开展电煤采购监测,引导电价成本合理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统计,2024年度煤电交易价格同比下降1.5分/千瓦时,1至9月月度交易价格下降3分/千瓦时。“我们以省内煤电降价为基础,推动外来煤电政府签协议价格下降,预计全年可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超过40亿元。”
浙江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与其他省市相比,浙江电煤价格相较前两年有了显著下降。“明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电煤价格与电价之间的联动机制,确保电煤价格变动能够及时、合理反映在电价上。”
实际上,近年来,浙江的发电企业一直通过发挥自身需求量大稳定的市场优势,派员勤跑产煤大省,深入煤矿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平价煤炭供应,尽力降低用煤成本。如在新疆兴建热电厂,开发煤制气项目,每年换回20亿方天然气;到宁夏黄河岸边贺兰山下建大电厂,用塞上的黄河水和丰富的煤发电千里迢迢输送回浙江;和产煤大省山西的企业合作,参股大煤矿,每年换回700万吨平价煤……
除了在发电端的煤电价格上想办法,为了降低电价,浙江还输配电、售电环节加大力度“降成本”。
在输配电环节,浙江省能源局采取严格的措施以控制高成本电力,确保成本和利润的双重保护。通过优化电力采购策略,浙江省成功引入外省低价水电资源,有效管理高价电力使用,从而保障成本控制。在确保浙江省电力供应安全的基础上,相关主管部门对省间临时购电的高电价进行合理调控,有效控制了新增成本,维护了电力市场的稳定。
在售电环节,浙江省能源局推行现货市场运行机制,并建立“1+n”模式的现货市场规则体系。通过长期运作,该机制有效促进了电价的竞价管理,实现在电价低时增加发电量、电价高时减少发电量的目标。同时,浙江能源局还设立二级线下稳价机制,以稳定发电成本的均价,并推动市场价格下降,确保价格稳定地传递给终端用户。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浙江省在全方位、全链条的层面上推进企业电价的稳定工作,保障了电价在合理区间内的波动。
通过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何寻找“便宜”电,也是降电价的办法之一。
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总经理项岱军表示,今年1—9月,该公司通过批发侧累计完成中长期电力交易电量达273.7亿千瓦时,交易平均电价为0.4631元/千瓦时,较去年同期下降3.5分/千瓦时。“在零售侧,我们与8766名用户签订合约,累计交易电量为279.2亿千瓦时,平均电价为0.4656元/千瓦时,每千瓦时同比下降3.3分。”
“我们将精心策划2025年度电力中长期交易,确保在批发电力采购交易中实现价值增长,并及时反映燃料价格的波动。”项岱军表示,此外还将持续把控购销差价,在合理范围内履行国有企业责任,通过让利行为维护市场交易秩序和价格水平的稳定。“同时,我们积极推广和引导大型批发用户直接向公司下属电厂购电,减少中间售电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煤电价格空间直接向企业传导。”
过去,由于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造成了“东部缺电、西部窝电”的窘境。如今,随着跨省电力交易的成熟,外购电力成了缓解浙江电力紧张的一大“法宝”。
国家电投浙江公司副总经理黄保军表示,在大力推进跨省电力交易方面,将国家电投集团位于国家西部和北部的丰富绿色电力资源引入浙江市场,以缓解浙江省绿色电力供需压力。“此外,全面协调国家电投集团的绿色电力证书在浙江的销售,确保绿色证书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稳定,有效满足浙江市场对绿色能源的紧迫需求,降低企业绿色转型成本。”
“特别是在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通过三大特高压直流的送电,实现低价电量的同比增长,增幅达到40%。”国网浙江电力相关人士介绍,此外,引入的外来电量规模创下纪录,其总量基本等同于上海市的最高用电量。“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我们还增购了省间现货电力,其均价远低于年度计划预算的预期水平,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供电成本。”
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要继续增加签订低价中长期协议的比例,持续推进浙江电力市场建设,通过市场促进竞争,将批发市场的降价让利给企业,并且继续实施零售套餐电价封顶机制,保障企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不过,虽然电力价格在下降,当地企业依然期望电价能有更大降价空间。
“恳请能源部门考虑并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帮助我们降低在浙江省的可购电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据《中国能源报》报道,在上述座谈会上,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嘉兴基地副总经理王军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在浙江省设有生产基地,运营中的用电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公司成本上升,也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据《电联新媒》援引电力行业研究者认为,浙江是全国经济发展的大省,中小用户多,电价敏感,价格承受能力不强,在供需紧平衡背景下,地方政府要注重终端用户电价的稳定。
除了期待继续降电价,不少用电企业希望预测下月用电量时给予电价参考。
据了解,上网电价目前是按照市场竞争规律确定,然而这的确给终端用户带来新困惑,主要体现在电价预测难度上。“为解决预测问题,我们提前公布电价信息,每个月的前三天向全社会公布下个月电价,企业据此进行价格预测。此外,通过分析企业与售电公司签订的上网购电费用以及中间四个环节的成本,参考上个月公布的清单,用电企业可较精准地测算出下个月的生产成本。”国网浙江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浙江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目前电价水平较企业期望值仍有进步空间,明年在煤价保持平稳的情况下,浙江将力争工商业电价持续稳中有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杨锐,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