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中国港口,扩建升级进行时

作者:出行一客发布时间:2024-11-05

提到港口,你会想到什么?

充满江湖义气的“码头文化”,或者豪华壮观的国际邮轮?一艘艘进港停靠的船舶,一个个鳞次栉比的集装箱,一条条开放运输的航道.....是一座座港口的真实写照。

港兴通天下,近两年,中国的港口实力正在显著提升。2023年中国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69.73亿吨。其中,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08.35亿吨,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为61.39亿吨,分别比同比增长6.9%和10.5%。

最近交通杂志AJOT公布的最新一期(2023年度)全球集装箱港口百强名单显示,中国以一己之力占据20席,上海港以近492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一名,宁波港位居中国第二名,全球第三名。港口企业的营收利润同步增长。

上港集团(600018.SH)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90.26亿元,同比增长5.81%;归母净利润118.11亿元,同比增长3.98%。宁波港(601018.SH)紧随其后,实现营收218.11亿元,同比增长13.50%;归母净利润41.07亿元,同比增长2.02%。

主要港口企业的2024年三季度业绩,王静仪整理

一系列港口建设也在进行中。上海港小洋山北作业区全自动化码头扩建项目正在进行中;青岛港前湾港区加快推进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天津港提速扩建原油、煤码头;安徽加快建设芜湖港……根据交通运输部近期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一大批港口正在提速扩建升级,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

01 从内河到沿海,港口规模逐步扩大

港航业内有个通俗标准,“港口大不大,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看集装箱”

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均是衡量一座港口实力的关键指标,2023年全球前十大货物吞吐量港口排行榜显示,宁波舟山港以13.24亿吨的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一,同比增长4.9%。

2024年9月,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将投资65亿元,建设宁波舟山港六横港区佛渡作业区一期工程,意味着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宁波舟山港再度迎来扩容。选择走扩容之路的沿海港口不止有宁波舟山。

拥有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东营、滨州七个沿海港口的港口资源大省山东,打出”再造一个青岛港“的口号。青岛港明确“一湾两翼辖六区”构建,将环胶州湾和南翼董家口、北翼鳌山湾布局发展,下辖老港、黄岛、前湾、海西湾、董家口和鳌山湾共六大港区,规划综合通过能力8.3亿吨,相较现在再翻一番。

上海港、天津港、大连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也在马不停蹄地开展选址、动工、投产等动作。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已经开港,二期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天津港大沽口港区9号油品液体化工码头改建工程开工建设;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开工建设;大连港长兴岛港区西中岛作业区工作船码头一期工程主体完工。

2023年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刘思彤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与沿海港口同步,内河港口建设也不甘示弱。

内河主要港口之一的武汉港未来将形成九大港区的总体格局,规划生产性货运泊位共315个,通过能力约2.8亿吨。港口的扩建助力其处理能力的提升,承载更“庞大”的港口吞吐量。

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屡刷新纪录,2024年一季度凭借内河集装箱吞吐量21.23万标箱的数据拿下浙江省内河港的榜首,再创历史新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费维军曾表示,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就要充分发挥内河航道与沿海通道的“黄金水道”功能,提升港口现代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使其成为双循环联动发展的大枢纽。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

无论是沿海港口的扩建还是内河港口的修建,都需要具备不可小看的财力,因此,港口规模大、投资金额高是这一轮港口建设行动的特点,有企业投资建设也有国家资金和金融机构的助力。

由上港集团投资建设的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为重点工程,总投资额达到513亿元,得到了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20亿元10年期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国能(天津)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二期码头项目由企业投资57.97亿元;山东港口在青岛市2023年建成投产、目前续建以及2024年计划新开工项目共计32项,总投资754.85亿元,创下近年港口投资新高。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现有港口数量为430个,2023年中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共22023个,比上年末增加700个,其中,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16433个、增加551个,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5590个、增加149个。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港口枢纽体系,推动实施全国港口航道布局规划。仅在2024年上半年,就新增了包括上海罗泾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福州港江阴港区8号和9号泊位等在内的7座大型自动化码头。从沿海到内河,港口建设正在加速。

02 串珠成线,港口群实力不容小觑

2007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对中国港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将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港口群可以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腹地相似或相同,存在一定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若干港口聚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港口功能,增加竞争力。

环渤海港口群由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群组成,在环渤海在环渤海地区5800千米的海岸线上,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其中的山东港口率先走上”智慧港口“之路,2024年12月,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投产运营。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是中国沿海港口分布最密集、吞吐量最大的港口群,两大港口”霸主“上海港和宁波港均位列于此,同时具备发达的内河港口,海运优势明显。

图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

长江全长6400公里,被称之为”黄金水道“。

横向看,绵延2800余公里的长江干线航道,与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航道共同组成通江达海的高等级航道网络;纵向看,连接上下游、左右岸,成为沿江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

上游,作为内河港的重庆港加速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与中欧班列衔接,2023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131.3万吨,同比增长6.9%。重庆两江新区果园从”港散杂货码头“摇身一变,变身如今的“世界中转站”,拥有16个5000吨级泊位、14条进港铁路专用线作业线、年吞吐能力达3000万吨。

中游,江西的九江港以突破2亿吨的货物吞吐量遥遥领先于中游其他港口。九江港向东开通到到日韩、东南亚的国际直达航线,衔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开行到四川、重庆的始发定点班轮,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九江港铁水联运可达全国27个地市。

下游,位于中国大陆东海岸的中部、长江与沿海运输通道构成的“T”字形水运网络交汇点的上海港逐步从沿海大港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以香港港、深圳港、广州港为重要国际贸易枢纽,毗邻港澳台,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往来较为频繁。

近日,广州南沙港区聚焦东南亚地区开辟两条新航线“RFM2航线”与“CVM2航线”,将珠江三角洲的出口产品更加高效送达海外。

唐朝开始,广州港就一直扮演着近海远洋的贸易窗口,广州黄埔港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三个集装箱码头之一;香港港率先进入全球化体系;深圳港成立蛇口自贸区,三港引领下,惠州、珠海、东莞等港口纷纷兴建、成为珠三角地区招商引资和发展工业的大基础。从港口到港口群,好似江河汇入湖海,共同掌舵着海洋的经济航道。

03 以港兴产,以产兴城

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港口强国,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新中国成立初期,港口建设处于“恢复”阶段,全国港口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建立了“集中统一、分级管理、政企合一”的水运管理体制,由国家为主导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和管理港口,使中国港口获得了新生。

20世纪70年代,港口建设步入“起步”阶段,也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港口建设高潮,吞吐量从最初的1000万吨到近3亿吨;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第二次港口建设高潮兴起,吞吐量实现约8倍增长。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颁布实施与2007年《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出台,让中国迎来了第三次港口建设高潮。在实现港口强国的建设目标下,中国步履不停。2013年,“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提出,将东亚、欧洲、中亚的经济圈连接起来,港口成为了中国海上贸易之路的连接点,愈来愈密切的贸易往来带动着新航线的开辟,也就代表着港口需要“更上一层楼”地扩大规模。

2024年,青岛港接连开辟“青岛—新加坡”、“董家口—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新航线,加速中俄贸易往来;宁波舟山港开通新航线OSPREY,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印贸易需求;厦门港开通地中海航运运营的澳新线,深入大洋洲腹地,全面覆盖悉尼、墨尔本、奥克兰等大洋洲重要港口。

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港口的供需状况能够保持平衡,但部分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带会存在供需紧张的问题,需要通过港口的扩建提升吞吐量的规模,进而满足港口的运载能力。

例如宁波港的扩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修建新码头将为带来宁波舟山港更先进的硬件条件,提升其集装箱业务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水平。

2024年上半年,中国沿海和内河港口进出港船舶数量达1521.17万艘次,货物吞吐量达91.8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4.35%、4.85%。

作为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港口以不息的喧嚣与宁静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契机。郑州是中国的“铁路大佬”,但在”铁公机“(铁路、公路、机场)相对完善的交通格局衬托下,”航运“成为了”大佬“的短板。

对比其他几个身处中部的省会城市如武汉、长沙、合肥等,无一不是港口城市。而郑州,因为缺少港口,错失了很多发展机会,成为了郑州发展的”内伤“。

港口是一座城市各种交通工具衔接转换的据点,也是拉动腹地经济发展的龙头。港口的崛起带动城市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地方经济有了活力又会正向提升港口吞吐量,形成“以港兴产、以产兴城”的城市与港口“双向奔赴”的发展格局。

港口于城市的魅力远不止于此,2024年8月,山东港口日照港的海龙湾景区正式对外开放,46万平方米的金沙滩和一道绵延入海的弧形栈桥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让日照从青岛、淄博、威海等一众热门旅行城市中脱颖而出。

04 港口建设经济账

俗语道”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西北海铁山港时,又在这句话后面加了一句“沿海地区要想富也要先建港”。为什么要大规模地建设港口?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开发处副处长姜云鹏表示,水运交通对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支撑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中国的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分别达到16.9%和53.5%,海运更是承担了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通江达海的港口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实现着国际贸易与经济的联动发展。作为制造业大国,港口规模的扩大能够大幅提升物流效率与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曾表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占据世界排名前20位港口城市中的16个席位,已成为全球物流市场中心,带动现代物流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先导产业。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港口的扩建除建设规模、地理位置、发展优势等因素之外,也需要考虑高比例投资可能会带来的吞噬效应。

从商业模式上看,港口主要通过提供装卸、搬运、仓储等货物运输与物流服务进行盈利,高投资计划之下,也会通过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提升来平衡收益。

2024年前三季度过完,主要港口企业都实现营收和利润双涨:

上港集团前三季度营收290.26亿元,同比增长5.81%;归母净利润118.11亿元,同比增长3.98%。青岛港(601298.SH)营收约139.78亿元,同比增长2.34%;归母净利润约39.31亿元,同比增长3.78%。

结合各港口上市企业2023年报数据,2023年营收前三名的港口分别是上港集团、宁波港与厦门港务,其中上港集团营收为375.52亿元;利润前三名的港口是上港集团、青岛港与宁波港,分别为132.03亿元、49.23亿元、46.68亿元。

开港后是否能够完成既定目标的货物吞吐量,是否能够创造投资项目的收益,都是需要进一步切实考虑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行一客”,作者:施智梁团队,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