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新能源大势所趋,汽车零部件行业翻涌巨浪。
作者丨赛佳彤
责编丨李思佳
编辑丨何增荣
众所周知,谁能引领或者赶上工业革命,谁就能把握话语权,过上好日子,汽车行业也一样。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向的大势下,谁能赶上,谁就能过舒服。从当前的形式来看,除却直接破产、被淘汰的部分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日子似乎有点两极分化的趋势。
一方面,受电气化转型、销售增长乏力、利润率下滑以及欧洲地区汽车销量疲软等不利因素冲击,以外企为代表的传统汽车零部件巨头,裁员行动从年初持续到年末;另一方面,以国企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巨头发展势头良好,在政策扶持和国内新能源销量增长的刺激下,不仅普遍实现了营收增速,还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而新能源的趋势无法改变,是被汹涌的浪潮中拍打掉队,还是迎着浪头踏上浪板,向更远方前进,现在的每一步举措都将决定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未来。
裁员减负,国外头部企业动作不断
新能源汽车步步紧逼,势头迅猛。全球范围内,9月份全球纯电、插混车型的销量同比增长30.5%。国内,今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占零售销量的比重首次破半,达52.8%。
下端市场的任何细微变动都会沿着供应链反向传导,这一导向型的震动无疑在上游零部件产业翻涌起了细密、巨大且绵延的浪花。当体重超出浪板承受极限,会因无法获取足够的浮力而失去平衡,溺入水中。为了搭上新能源的冲浪板,多个头部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选择裁员减负。
据环球网援引波兰媒体Rzeczpospolita的报道,11月4日,全球第一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表示,由于无法实现其财务目标,公司可能会进一步调整人员配置。
据了解,最新的裁员行动影响了德国7000多个工作岗位,主要涉及汽车供应部门,同时也波及到工具部门和负责家用电器的BSH子公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这已经是博世的第四波裁员行动。
无独有偶,德国另一家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集团于5日宣布,将在欧洲裁员约4700人,其中在德国将裁员约2800人。此外,舍弗勒还计划关闭在欧洲的两家工厂,将在今年年底公布具体细节。受欧洲汽车业的低迷市场营销,舍弗勒第三季度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暴跌45%,至1.87亿欧元。
虽然裁员规模较大且裁员公司均为发展较为稳定的头部企业,但外界对此或许并不会感到太多震惊。今年以来,博世、采埃孚、法雷奥、博泽、舍弗勒、米其林等汽车零部件头部接连宣布裁员。
相较于抗压能力较强的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据德国咨询公司Falkensteg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20家年收入超过1000万欧元的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申请了破产,这一数据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0%。
例如,曾被阿斯顿·马丁、宝马、福特、兰博基尼、奔驰、大众等品牌大量订购的知名汽车座椅制造商Recaro Automotive,由于资不抵债,已于今年7月申请破产。
值得注意的是,Recaro Automotive是Recaro集团下的汽车座椅生产品牌,Recaro 集团下还有Recaro飞机座椅、游戏座椅、火车座椅等公司,而这些公司并未受到破产影响。
其他行业业务未受波及,单单汽车座椅品牌不堪重负申请破产,其个中缘由值得琢磨。
格局生变,裁员恐在所难免
正如前文赘言,把汽车零部件行业搅得不得安宁的浪花,是从市场端传来的,要想找到汽车零部件企业裁员的原因,也要从市场入手。
油车固然不死,但其份额被新能源汽车迅速侵占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全球市场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2024年前8个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达到1002.6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9%。
在政策扶持、高性价比、低能耗、少污染的多方buff加持下,电车的续航焦虑和安全隐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如今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赶超油车或许只是时间维度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不难发现,裁员甚至破产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大多都是老牌公司,曾与燃油车共同成就共同辉煌。同甘过后,燃油车的落寞也由上游公司共同分担。
驱动方式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汽车构造。
电气化转型抛弃了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转向拥抱以电机、电池和电控为代表的三电系统,这种技术上的转变要求传统供应商不仅要及时调整业务结构,还要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升级和产品线调整,这对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
舍弗勒集团此次在欧洲区裁员的4700人中,有1700人来自动力总成、底盘和电驱动领域。这与欧洲地区整体销量大幅下跌、中国加速向电驱动转型导致合资油车销量加速下滑因素密切相关。再次背景下,舍弗勒集团发动机、变速器及底盘系统业务Q3销售额同比减少5.8%。
此外,汽车市场火热的价格战也不可避免地压缩汽车零部件成本,这也可能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销售额走高,利润率走低的尴尬局面。此次博世裁员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难以在2024年实现经济目标。
博世集团首席执行官Stefan Hartung指出,汽车与智能交通业务作为博世最大的营收支柱,占据了集团营收的60%,但利润率却是最低的。博世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的收入接近920亿欧元,2023年的销售回报率为5%。但预计今年的最高销售回报率为4%。
欧洲地区汽车销售疲软的大环境也波及到了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由于欧洲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新能源购车补贴取消等原因,欧洲汽车销量出现下降,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连续多月下降,8 月欧洲电动车销量同比下滑 43.9%,市场占比已从 2023 年 8 月的 21% 下降至 14%。
在此背景下,欧洲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持续走弱,德国及其他工厂空余大量产能导致产品积压,进一步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裁员优化在所难免。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虽然裁员更多被视为负面消息,但从全局角度来看,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裁员更多是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阵痛,是卸下负担站上浪板的必经之路。
2024年年初,博世集团旗下的汽车业务独立经营,成立了博世智能出行集团,这是博世成立13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与此同时,独立后的博世汽车业务引入了自负盈亏的考核机制。
在做足了转型的准备和做好裁员预期的情况下,倒也不必过多为传统汽车零售企业担心。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有人在经历艰难时刻,也有人在乘着巨浪急速向前。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44.3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81%和37.9%,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比重超过60%。
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这也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沃土。
《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4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包括名列第四位的宁德时代,中国(含香港地区)共有15家企业入围百强。
一方面,伴随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传统零部件企业持续发力,冲击着固有市场。近日,轮胎制造公司米其林宣布,到 2026 年将关闭其在法国的绍莱和瓦讷工厂。除却欧洲市场疲软和成本上升等共性原因外,米其林公司还给出了一个更为针对性的理由。
“近年来,欧洲乘用车、轻型卡车和卡车轮胎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主要来自亚洲的低成本轮胎趋势强劲,这对高端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近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整车市场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零部件采购力度提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快速发展,行业趋于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
截至10月29日,国内共123家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三季报,从营收增速看,前三季度86家营收呈正增长态势,占比69.92%;从净利润增速看,79家净利润呈正增长态势,占比64.23%。
终端需求走强、订单增长、海外业务拓展显效等是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向好发展的主要原因。
同样举一个外企的例子来看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强势。近日,全球TOP20汽车零部件公司—安波福(Aptiv)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三季度公司经调整后确认收入同比下降6%。
财报发布后,安波福相关负责人对外表示,为了适应当下艰难的市场环境,公司已采取额外措施提高盈利能力,以应对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以及消费需求下降带来的汽车行业周期影响。
就目前来看,总体而言,相较于外企,中国零部件行业市场发展更好,动力更强劲。然而中国能否企业乘着新能源的市场弯道超车,现在讨论似乎还为时过早。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博世、舍弗勒还是米其林,都是搭着燃油车的顺风车而起的,在这一点上,它们与如今想要追赶新能源巨浪的中国企业并无二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还是看掌舵的人怎么做。
THE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汽车公社”(ID:iAUTO2010),作者:赛佳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