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二战初期驰骋疆场的俯冲轰炸机,为何在战争中后期黯然离场?

作者:冰封之龙发布时间:2024-09-05

俯冲轰炸机,一个令军迷朋友无比熟悉而又相当陌生的名字。

说他熟悉,是因为在二战初期的陆上和大洋战场上,俯冲轰炸机不但是横扫战车的坦克杀手,更是创下五分钟摧毁日本航空舰队三艘航母奇迹的不朽功勋;

说他陌生,是因为这种飞机在二战后瞬间消逝,如今的现代武器中毫无“俯冲轰炸机”这一名词。

那么,这样一个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有过极佳表现的武器,为何在战争初期的辉煌后逐渐隐退,彻底被历史所掩盖呢?

今天就来讲讲俯冲轰炸机的诞生,和逐渐消失的故事吧。

俯冲轰炸:高效而精准的轰炸战术

谈到俯冲轰炸机,就必须要提到俯冲轰炸战术。如之前我们所讲述的飞机炸弹的发展历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出现飞机轰炸以来,各国军人们为了提高炸弹的命中率不可谓不用其极。

由于飞机是一个高速飞行的物体,炸弹下落过程中既有飞机本身前进时的前进惯性速度,也有不断增加直到和空气阻力平衡的下落速度,同时还有各种干扰(如高空风和气流扰动)等,因此炸弹投放后并非是沿着简单的抛物线下落,而是非常复杂的一条曲线。在水平投弹时,飞行员需要凭借心算,或者一套复杂的设备(如上面的陀螺稳定瞄准镜)计算出炸弹投放后在空中划出的曲线,将其与地面目标重合,才能将炸弹投放到敌人头顶,但在飞机缺乏必要的瞄准条件(如目标是高速移动的物体,或者飞机必须要在敌方的战斗机和高射炮拦截的环境攻击时)和相应的瞄准器的情况下,想要把炸弹精确投放是几乎做不到的事情。因此,在1914年10月8日,一个大胆的英国海军飞行员Reginald Marix,创造性的在一次空袭德国齐柏林飞艇基地的行动中,发明了“俯冲轰炸”机动,从3000英尺急降下到600英尺投放炸弹,将LZ-25号齐柏林飞艇化为灰烬,从此俯冲轰炸被写入了各国空军的教材。

Reginald Marix,首位完成俯冲轰炸的飞行员,二战后以少将军衔退役
该行动中使用的Sopwith Tabloid双翼飞机

俯冲轰炸机相比水平轰炸机有两个好处:第一,它以近乎垂直的投弹角度投弹,最大限制了飞机投弹时前行的分速度,同时将炸弹下落速度提升到更快水平,使得炸弹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命中目标,降低了瞄准压力,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空战瞄准镜替代复杂的陀螺稳定投弹计算机进行瞄准;第二,由于投弹后弹速很高,对于地面和海上重防护目标有着更强的穿透力,因此有着更好的反装甲能力。由于这两个优点,俯冲轰炸机在二战初期得到了非常多的投资,并一度成为了战术空军的象征。

不过,需要指明一点,并非任何的“向下俯冲投弹”都是俯冲轰炸,可以看这两幅教科书的图片来区分出“浅俯冲投弹”和“俯冲轰炸”。

浅俯冲投弹,投弹时飞机俯冲角度约30度,适合经验较少的飞行员采用
真正的俯冲轰炸,飞机在飞跃目标上空后,将机身翻转180度(此时飞行员抬头可以从驾驶舱顶部看到目标),并立即拉起机头,做出一个反向的殷麦曼翻转,在过程中俯冲角度可达70度以上,速度可达240-250节(约400公里每小时),在飞行员能够通过前方的瞄准镜看到目标后立即投弹,并拉紧操纵杆改平避免撞击,拉起最高过载可达5-7g以上。由于全过程速度很快,且俯冲角度极高,稍不留神就会和目标相撞,因此对飞行员操作要求更高
SBD早期的望远镜式瞄准镜,这种瞄准镜也同样可以用于空战

因此,虽然看起来俯冲轰炸机结构比起水平轰炸机简单很多,但是它相当于把投弹的难度从瞄准器设计移到了飞行员的训练上。在之后的讨论中我们就能知道这种选择的好处和弊病。

二战初期的辉煌和后期的落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经过20年历练的轰炸机部队,早已不再是1914年的简陋模样,俯冲轰炸机正式成为了战术空军真正的重拳。因此,在这一时代,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三大著名俯冲轰炸机——JU-87“斯图卡”,SBD“无畏”和九九式舰上爆击机都登上了历史舞台。


SBD1俯冲轰炸机,注意机头的望远镜瞄准镜
后期型SBD,注意已经更换为反射式瞄准镜
九九舰上爆击机,注意它驾驶舱前方的望远镜式瞄准镜
JU-87斯图卡很早就换装了反射式瞄准镜
在战争中后期,JU-87G开始配备大口径反坦克机炮担当强击机使用,汉斯·鲁德尔正是凭借这一改装取得了大量对坦克击毁成绩

二战作为空中力量最终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性战争,各国的航空部队和战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突飞猛进式的飞跃。在战争之前,各国的航空兵往往人数较少,飞机的自动化率很低,因此战争初期的环境——飞机设备相对较为简陋,但是间战期储备的优秀飞行员相对较多的特点,就使得俯冲轰炸机大行其道。在1939至1943年上半年的阶段里,俯冲轰炸机南征北战,从陆地的反坦克,反炮兵,到海上反航母,反战舰,摧毁了一大批高价值军事装备,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同时,俯冲轰炸机随着战争的演进,越来越多设计缺陷暴露出来:

1、为了追求俯冲轰炸的高机动性,俯冲轰炸机必须要如战斗机一样能够轻盈的操作,并做出剧烈的俯冲动作。因此,这一条就导致俯冲轰炸机难以做的较大,机身强度也相比战斗机和水平轰炸机要大得多,导致俯冲轰炸机载弹量难以大幅提高,无法胜任越来越激烈的战斗;

2、俯冲轰炸机为了机动性,通常按照战斗机的外观布局进行设计(少数如JU-88和银河轰炸机则是双发设计),但这样严重减少了飞机自卫火力的配置数量,前述三种著名俯冲轰炸机均只有1挺后向自卫机枪可供飞机在投弹中自卫,在战斗机无法彻底驱散敌军时,俯冲轰炸机很容易遭到敌机拦截而战损,因此战损量相当巨大,损失大量飞行员;

3、由于俯冲轰炸机命中完全依赖于飞行员的素质,在二战中期随着战前老兵的伤亡殆尽,各国航空兵的新手菜鸟越来越多,导致俯冲轰炸越来越难以取得成绩。以日本海军中途岛前后的命中率来看,在锡兰海战时期,日本俯冲轰炸机的命中率可高达80%以上,而到了中途岛海战,飞龙号的99舰爆有6架突破战斗机拦截,投弹命中约克城号3发,命中率达到50%;而到了1943年伦多瓦岛登陆战时期,日本99舰爆从岛上机场起飞,对美国几乎是停靠在滩头的运兵船投弹多发,竟无一命中,由此可见随着优秀飞行员的损耗,俯冲轰炸这种完全靠驾驶员手感和经验的战术成功率直线下降。相反的,随着美国大量生产诺顿瞄准镜,配发到上至B-29,下至TBF几乎全部可以执行水平投弹的飞机后,水平投弹只需要飞行员保持队形,对准目标后启动诺顿瞄准镜执行自动轰炸即可取得较高效果,极少受到飞行员质量下滑影响。

在陀螺仪稳定瞄准镜和自动驾驶仪联动系统量产后,原先高度困难的水平投弹渐渐地没那么难了

三个局限性是高度相关性的,因此俯冲轰炸机为了机动性,就必须牺牲自卫性能和载弹量;牺牲了自卫能力,导致更多飞行员牺牲,进一步无法维持有效的俯冲轰炸战绩。因此到了战争中期,除美国外,大部分国家都无法维持足够的俯冲轰炸机飞行员的培养,渐渐地俯冲轰炸机也逐步停产和转产,并在战后迅速被取代。

俯冲轰炸机的丧钟——多用途战斗机的诞生

除了俯冲轰炸机自身性能不足被淘汰之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二战多用途战斗机的崛起。在二战前,各国的战斗机通常只考虑速度和机动性,在满足了上述两点后,飞机对地挂载并不是主要的设计方向,因此战前大部分战斗机要不没有对地挂载炸弹能力,要么就只能携带小型炸弹临时客串攻击机;但是随着航空发动机功率急剧提高,飞机在满足足够的空战性能情况下,有了更多的剩余功率承载炸弹,因此以FW190,P-47为代表的大马力战斗机越来越多的挂上炸弹,客串起了对地攻击的职能,后来各国意识到,这种大马力的“战斗轰炸机”因为机身设计,不仅可以以高速度完成俯冲轰炸,又可以凭借投弹后的高功重比,恢复到战斗机的机动性和敌人来袭机群战斗,从而大大的提升了自己战斗生存能力,因此在战争中后期,陆战上的多用途大马力战斗机已经几乎完全取代了JU-87这样的专职俯冲轰炸机,美国海军的F4U等大马力战斗机也开始大量从事对地攻击和反舰攻击职能,同时美国也随着更新一代飞机的服役,在A-1攻击机上将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合二为一,结束了俯冲轰炸机的历史。

FW-190载弹量已经相当接近最早期的JU-87,同时投弹后可以正常参与空战,生存性大幅提高
战争后期,F4U凭借R2800巨大的马力,不仅让自己空战最大速度超过了700Km,还具备了堪比SBD俯冲轰炸机的载弹量,甚至理论上也可携带鱼雷进攻,因此以其强大的多用途能力一直服役到朝鲜战争时期

当然,能最大程度体现F4U的俯冲轰炸能力的事件,应当是著名的“海盗冰淇淋机”。在1944年,一群来自于VMF-122飞行队的美国陆战队飞行员,被派遣到帕劳附近的机场和日军对峙,无聊透顶的他们不经意意识到F4U战斗机可以飞到足以令水冻结的高空,再高速俯冲返回地面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做到冰淇淋的自给自足。于是在经过几次不成功的尝试后,飞行员用弹药箱(一说是副油箱)装上牛奶和可可粉,里面装上一个风力驱动的小搅拌器,将其挂在飞机机翼的炸弹挂点上,由执行日常巡逻的F4U带上高空。在外部的冷空气环境和风力搅拌器的共同运作下,牛奶、奶油和可可粉就凝固成了冰淇淋。当飞行员完成巡逻返程抵达机场上空后,飞行员就立即做出俯冲轰炸动作,从高空几分钟内急降下到200米,然后迅速降落回机场,避免低空热量将冰淇淋熔化。这样一来,VMF-122飞行队就成功在炎热的岛屿吃上了冰淇淋,而且还能凭借过程中的动作锻炼俯冲轰炸的技能,一举两得。不过,在偶然的一次行动中,制作冰淇淋的弹药箱不慎掉落到附近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机场,这使得陆军的飞行员也从此学会了制作冰淇淋的技术。

当然,除了太平洋战场有“海盗冰淇淋”,欧洲长途而寒冷的高空轰炸行动中,也有人意识到可以利用这种环境制作冰淇淋,只不过不装备F4U的陆军,是用P-47雷电来制作冰淇淋的。这也说明F4U和P-47都具备高空作战和俯冲轰炸的优秀性能,自然战后无需制造专门的俯冲轰炸机了。

二战美军为了鼓舞士气,但凡能做冰淇淋的地方都不限量供应冰淇淋

从二战至今,再也没有人设计生产专门的俯冲轰炸机。但是,多用途战斗机客串俯冲轰炸机的事情却屡有发生。虽然冷战至今的现代战斗机已经配备了出色的机载瞄准设备,但是俯冲轰炸的优势——让炸弹更快的,更垂直的扎进目标特点,却让他们在一些战斗中一直被使用,如以色列为了摧毁伊拉克高度坚固的核反应堆,就是用F-16战斗机具备俯冲轰炸再承受高G过载脱离战斗的能力,使用俯冲轰炸战术实现的。在这次行动中,以色列F-16A在0.87马赫飞出了9.5G的惊人过载,远超苏联设计苏27时自己估测的7.33G的上限,在苏联解体后以色列解密了下图,让俄罗斯的设计师望洋兴叹。

以色列F-16A投弹改出瞬间的HUD截图,可清晰看到马赫数0.87,过载9.5G

结语 技术战争依托于技术,而不是单纯靠人的力量

俯冲轰炸机作为人类航空战斗早期阶段的特殊产品,以其高精度的投弹能力,曾经在它诞生之初盛极一时。但是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当飞机机载设备能够满足人类更多的作战需求时,这种依托于驾驶员个人经验的产品就注定会被淘汰。历史告诉我们,战争中人是最不可预估的变量,任何国家都难以保证战时能够保质保量顶着消耗培养优秀的战士。因此唯有用更强的技术,让技术兵器能不再依赖“投弹仙人”级的战士就能发挥出应有性能,这才是大规模现代技术战争时的正确做法。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