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现代化的意识形态理论,很难在道德领域构建秩序,从女权主义讲起

作者:热带榕树发布时间:2024-09-17

点击此处,查看视频。

大家好,我是热带榕树,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现下颇具争议的话题,女权主义。

当然,在讨论之前,这里还是要提前申明,本人对于女性,一向是十分尊重的。

对于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愿意履行义务的性别平权者,同样也没有任何负面的看法或偏见。

所以,下文如涉及到相关批判性的内容,还请各位能够理性讨论,不要过度解读。

一、三个问题

好了,现在进入正题。

关于女权主义,目前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不管诸位对其的态度,是赞同、反对,亦或者是中立、漠视。

这种思潮,数十年来,都在以浩荡之声势,先后冲击世界各国,并深刻改变了普罗大众的传统思维与行为模式。

此等“非一国之事”的剧变,自然有很多值得思索、深究的地方。

比如“女权到底要反对什么?”“女权诞生、发展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女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极端女权为什么会出现”?等等。

类似疑惑过多过杂,如果毫无章法地见一个回答一个,则很难构筑起缜密的思维体系。

因此,站在抛砖引玉的角度,今天,我将通过提出,并依次解答三个问题的方式,来阐述个人,对女权现象本质的思考理解。

首先是问题一,女权所指责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她们反对的传统观念,又是什么样的?

例如现在网络上常见的口号,女性不能被定义,不可被凝视。

这套话术下,必然是认定传统社会,以不合理、不公平的方式,定义了她们,凝视了她们的。

那么,这是不是事实?以此衍生出的批判,是不是全面、准确?

换言之,我们只有先了解女权所抨击的过去,才能更准确地分析、判断其当下诉求的合理性。

然后是问题二,女权主义产生于何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其诞生的时间节点,有何特殊性?女权理论的具体逻辑又是什么?

作为近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制度的各国,都会盛行起来的思潮。

女权的兴起,必然与某些激烈的、根本性的社会变革高度相关。

因此如果仅针对现实中,具体的性别言论,就事论事地判别合理性,未免有些浮于表面了。

即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在对照现实的基础上,深入归纳女权的历史沿革、物质基础土壤,上层建筑架构等理论性内容。

用总结抽离出的一般性规律,本质地探寻女权的底层逻辑。

最后是问题三,女权和极端女权的区别在哪里?极端女权为何也能成为政治正确?

众所周知,如今引起大众普遍反感,并对社会原有秩序产生冲击的,主要是极端女权。

回顾上个问题,如果说女权的发展脉络,是可以总结抽离出一般性规律的。

那么极端女权,这种明显不讲道理,乃至冲击公序良俗的东西,是不是也算规律的一部分?

或者说,极端女权,到底是女权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女权演进历程中,偶然产生的不和谐杂音?

而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政治正确,通常来说,是一种门槛很高的预警机制。

往往只有在人的言行,触及到国家统治合法性的情况下,才会被触发。

像是《史记》记载,汉景帝时期,曾有学者在御前争辩,讨论商汤代夏,武王伐纣,算不算是篡位弑君。

此等政治性极强、且颇为敏感的议题,双方引经据典,针锋相对,都没有被认为有何不妥。

直到后来有人单刀直入,讲了句:“按你的论点,汉高祖取代秦二世,难道也是错误的吗?”

汉景帝才警铃大作,立刻下场和稀泥,并自此不再允许臣子讨论相关话题。

所以,由此推之,各位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要知道国外部分女权组织,其日常论据议题,大概就是:

“人有几十种性别,你凭什么假定我是女性?这部作品中女角色太好看,这是物化女性。”

如此偏激、离谱,有违大部分公众认知,且似乎和国事无太大干系的观点,何德何能?

凭什么有资格,能够借政治正确的大旗,四处压人?其中的原理何在?

好了,到此为止,三个问题都已经提出并阐述清楚,下面我将逐一进行解答。

二、传统文化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女权反对的传统观念是什么?类似的抨击是否准确、合理?

这里直接表明观点,仍以上文提到的,网络常见口号“女性不能被定义、不可被凝视”为切入点。

我认为,我们不能说女权的批判是错误的,因为传统社会,的确对什么是女性,女性应该怎么样,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与规训。

但同时,如今相当多的女权言论,都存在强调部分事实,而忽略另一部分事实的问题。

即她们说的话,立足点是正确的,分析方法是偏颇的,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有问题的。

具体怎么讲呢?此处以大家较为熟悉的,东方儒家社会为例。

通常来说,女性不能被定义,不可被凝视之论点,一般会出现在什么场景下?

很多读者可能也知道,现今当有人对女性的,某些不符合大众固有印象的行为,做出不好的评价时,类似口号大概率就会被搬出来,用作反击。

例如,脾气大、直来直去、不含蓄谦逊的女性,别人评价她们没有女人样,像个假小子。

她们就能反驳,你凭什么觉得女性一定要柔弱温婉?这是冒犯!女性拒绝被定义。

我们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你觉得我不像女的,我还觉得我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呢!

再比如不顾家、不勤俭、不愿意相夫教子的女性,别人评价她们一点都不贤惠。

她们也能反驳,凭什么女性一定要做贤妻良母?这种迎合男性想象的形象,是在凝视我们。

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教育,是利他的,我们拒绝被压迫和束缚。

总之,讲到这里,无论各位对上述言论,持何种态度,我认为至少有一个共识,是可以在所有人之中达成的。

即不论传统观念是对是错,在传统的价值取向下,好女孩确实应该是温柔、贤惠、体贴、顾家、保守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女权的种种抨击,的确是基于事实,而非虚空打靶。

且传统思想随着世事变迁,也不永远正确、合理,自然也是没有免于被批判之特权的。

所以,我才认为,女权言论,不管水平高低,至少在立足点上,是不能说她们错的。

那么,后续我为什么又要强调,女权只强调部分事实,且分析方法偏颇呢?

这就要沿着刚刚提到的传统观念,继续寻根究底了。

上文提过,东方传统社会,受儒家影响,对好女孩的定义是温柔、贤惠、体贴、保守等等。

可是儒家是怎么说服大众,心甘情愿地接受相关理念,并毫无动摇地身行力践数千年的?

这里先从比较直观的,意识形态角度进行分析,后续再讲物质基础的问题。

意识形态方面,儒家在各种典籍中宣称,自己设立的伦理规则,并不是谁瞎想胡编出来的。

而是圣贤们仰观俯察,从宇宙天地之道中总结出来的,是至圣至明的。

于是理所当然的,相关规则和道理,是不是就只能被大众所尊崇,不能被人所质疑了?

例如《礼记》中,就曾下过论断:

“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而后延伸到男女关系与定位方面,儒家相关的神圣理论,基本都可以追溯到《易经》之中。

《易经·系辞》开篇,便提纲挈领地强调:

“天地尊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意思是说,天为乾,处上而尊,地为坤,处下而卑,乾坤的位分、性质确定后,由此衍生出的万物的贵贱属性、动静规律、刚柔之别也就能够分明了。

种种事物各行其道,以类别聚合,以群体区分,吉凶蕴藏其间,天地万象的变化道理,也在此显现出来。

继续具体到性别上,《系辞》又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即是认为,男性的特征与行为模式,对应乾,女性的特征与行为模式,对应坤。

何为乾?乾卦在《易经》中属于纯阳卦,所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上天以劲健刚强的方式运行,男子是不是也应当是刚健有力、自强自立、勇猛精进的?

这一点大家只要仔细回味下,其实是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很多潜移默化的痕迹的。

例如男孩磕碰了、受委屈了,家长会教育,你要有阳刚之气,不许哭、不许叫苦叫累。

到了学校、单位,各种脏活重活,小到换饮水机、搬东西,大到外出驻点、值夜班,往往也会偏向于优先安排男性。

毕竟男人能吃苦、有担当么,数千年来,社会认知一贯是如此的。

接下来再看坤,坤卦在《易经》中属于纯阴卦,所谓: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大地以随顺安分的方式运行,女子是不是也应当是柔顺婉约、恬静安然、平和敦厚的?

前文提到的,传统社会对好女孩温柔、贤惠、体贴、保守的定义,根基即在于此。

讲到这里,《易经》中对男女关系的论证,其实也只阐述了一小部分。

不过有些敏感的读者,可能已经明白我要说什么了。

没错,传统文化确实定义、凝视了女性,其宣扬的好女孩应有之美德,也的确是利他的。

但与此同时,儒家也定义、凝视了男性,其规定的好男人的德行,同样也是利他的。

所以,从逻辑上讲,对于这些从同一套理论中,共同衍生出来的多种观念。

你的态度,只能是全部反对,或者全部赞同,反对一部分,而赞同另一部分,无论如何都是说不通的。

为了让大家的体会更深刻些,下面我再简单剖析几个现阶段,网上讨论度较高的话题。

第一个,男生在追女生的时候,女生不立刻表态,反复考验男生,是否合理?

如果按照《易经》的观点,当然是合理的。毕竟《渐卦》曰:

“渐,女归吉,利贞。”

意思是,女子只有遵循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的流程,循序渐进而归于夫家,才能获得吉祥。

当今社会自由恋爱,已经抛弃了上述复杂的礼节,但取《渐卦》之本意,女生考验男生,并无不妥之处。

当然,如果女子不认可儒家对自己的定义,那考验顺理成章的,也就没有任何正当性。

第二个,丈夫不上进,该不该被妻子责备?

同样的,如果按照《易经》的观点,当然是应该的。毕竟《家人卦》曰:

“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没有上进心,是不是等于没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大家看《后汉书·列女传》中“停机德”的典故,乐羊子的妻子品行高尚,属于孔孟之道下标准的好女人。

她被广为传颂的美德之一,便是督促丈夫外出求学,并用割断布匹的方式,对学习一年后想家的丈夫进行劝谏。

最终促使乐羊子发愤图强,七年不返。

所以,像是“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子打理家事,男人在外为了封妻荫子拼命,在传统视角下,是没有任何不妥的。

当然,还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不认可儒家规则中,对女性提出的规训,那你也不能用儒家去要求男性。

总之,以上就是我认为,当下女权,只强调部分事实,而忽略另一部分事实,其论证过程与结论有问题的原因。

毕竟据个人有限的观察,网上不说全部,但有许多女权运动者,在准备停止承担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义务时,似乎是没有做好放弃对应之优待的准备的。

仿佛世界上除了自己,其他人理所当然的,依旧必须恪守旧时代的责任与道德。

三、女权源流

到此为止,第一个问题已经讲完了,但肯定有读者,对上述观点是不满意的。

因为世界是发展的,儒家也算老古董了,其理论,必然是有大量不合时宜的内容存在的。

例如孔孟之道,即便同时定义了男女双方的义务,并没有让谁单方面付出,但里面重男轻女的糟粕部分,总不能不扬弃吧?

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要继承其中优秀的部分,这是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

现在你打着“要反对就一起反对”的旗号,难道是想把华夏文明中,家庭、责任等等的精华部分也一并扔掉吗?

确实,我也觉得只讨论第一个问题,多少有些浮于表面了,为了更深刻地剖析女权,现在我们来分析第二个问题。

女权主义演变至今的物质基础、历史沿革,及其理论框架。

先说物质基础,女权为什么直到近现代才出现?难道数千年来,无数古人面对不公,都不知道反抗的吗?

历史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大家知道,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讲,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像是前文所述,儒家将自身理论,与不可质疑之天理挂钩的行为。

必然是只有在其学说,的确很契合当时的生产力基础,在实践中,被人们所普遍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堵住悠悠众口的。

否则理论与现实持续发生冲突,你就算把自己包装得再神圣,也是拦不住可畏之人言的。

那么古代的生产力到底是什么样的?凭什么男性地位,就一定要高过女性呢?

其实很简单,工业革命前的社会,长久以来虽然也经历了青铜、铁器等技术的积累迭代。

但数千年间,人类各族群、各文明的生存模式,都没能突破以体力劳动为核心的基本框架。

农耕、徭役、战争自不必说,甚至连很多相对边缘的行业。

例如涉及制砖坯、装窑、烧窑的制瓷业,涉及伐木、运输的烧炭业等等,也不是先天体力不足的女性所能涉足的。

因此,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的财富,只能由男性创造时,又怎么能奢望其上层建筑,诞生出性别平等的概念呢?

事实上,不止是本文所列举的儒家,大家有兴趣,还可以尝试翻阅下基督、伊斯兰的典籍。

如《圣经·以弗所书》中的训导:

“你们做妻子的,当顺从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等等

总之,人类古代史中,所有发展壮大的文明,无一例外,都是存在明显的,男性主导社会之倾向的。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古代社会,根本没有女权诞生、发展的物质基础。

旧时代男性地位的尊崇,既不源于恶意的打压,也非源于圣贤们立言时的偏心,而是落后生产力下的必然。

类似所谓的传统文化,如今或许的确落后、不合时宜,但绝不能说其刚一诞生,就是不合理的,要压迫人的。

那么,讲了这么多,女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当时的社会客观条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要弄清女权的历史沿革,这里必须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思想家,法国的卢梭。

我在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其实都讲过,大约从公元13世纪开始,欧洲的生产力逐渐得到了发展,其特征是城市的出现。

整个过程,就像《现代世界体系》一书中总结的那样:

“在此阶段,封建制度和商品贸易同步发展,地主开始有足够的剩余产品出售了。”

剩余产品的出售,带来商业的兴盛,商业又使得很多地方,开除出现常设集市。

集市又吸引更多的人,脱离地主庄园前来谋生,进而又让集市,演变成了各种工商业城市。

后面发生的事,相信很多读者,在教科书中都已经学习过了。

城市里的居民,即市民阶层,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无论是出于劳动力、贸易的渴求,还是出于对自身地位、财产的保护。

都迫切需要让整个社会,彻底摆脱封建贵族地主的束缚,构建全新的生产关系。

新旧势力长期不断较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国于1789年,率先爆发了大革命。

资产阶级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人类近代史的帷幕也由此掀开。

那么以上这些,和本文的主题“女权”,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历史上每当有新势力崛起,并试图取代旧势力时,所做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制造舆论,为自己争取合法性。

而近代以前的旧势力,不管是东方的儒家,还是西方的基督教,虽然本文只介绍了其关于性别方面的论点。

但实际上,这些思想涵盖的范围,都是相当广阔且全面的,小到对人日常行为的规训,大到对君主统治权的解释,几乎无所不包。

所以,欧洲当时市民阶层,要怎么做,才能对抗此等根深蒂固之理论体系呢?

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给出的答案,是人权学说,近现代女权最初的根苗,也由此萌芽。

具体怎么讲呢?实际上也很简单,卢梭告诉大家,别信宗教里,什么君权神授,权利来自上帝的那套。

真实情况是,人从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开始,就天然拥有一些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平等权、自由权等等。

任何侵犯上述权利的行为,都是非法的,所以那些高高在上,压迫人民的君主贵族,其存在也是非法的,必须被打倒。

只有人民在自身天赋权利之基础上,缔结协约建立的国家,才是合法的,换言之:

“国家的权利必须来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

这一观念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近两百年来,虽然有很多思想家,在此基础上补充修改,各抒己见。

例如洛克认为,人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还应该包括生命权等等。

但“人民主权”这个基本原则,从来没有被动摇,质疑过。

然后像是大家看到的,近现代国家的种种形态,追根溯源,事实上也都是以此根基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是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什么又是康米、国际主义?

其实就是大众先认可人权论,觉得人天生是有各种权利的。然后又因为自认自己有权利,所以进一步坚信,国家的权利由人民赋予,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再然后呢?你说国家的权利来自人民,谁是人民?全世界那个多人,你总不能随便拉一个人过来,都是本国人民吧?

于是以民族为标准,划分人民边界的,即是民族主义,以阶级为标准的,即是国际主义。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应该也意识到了,为什么剖析女权的历史沿革,必定要讲卢梭。

因此近现代国家,无论文化差异多大,制度多么不同,其底层逻辑,都是这位思想家所倡导的人权论。

而人权论一旦被人们广泛接受,不管是儒家还是基督,对性别的定义,自然也就不再具备任何正当性与合理性了。

女人是不是人?无疑是的,人是不是天生就拥有平等、自由等种种权利?当然是的。

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能为女性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

生产力基础跟上后,进步女性以“人权”为思想武器,争取解放的运动也就星火燎原了。

当然,讲完这些,本段三个要点中的最后一个,女权的理论框架,也就不言自明了。

各种女性主义书籍,不管辞藻多么华丽、复杂,事实上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围绕着“人权”展开论述的。

四、礼崩乐坏

至此,全文第二个问题,女权诞生、发展的脉络、其相关理论框架,及对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全部讲完了。

不过我估计肯定有读者,此时依旧是不满意,甚至是不耐烦的。

你绕来绕去讲了这么多,第一个问题,说什么传统观念,要么全部赞同、要么全部反对,听起来就不太对。

然后又说什么,只谈问题一浮于表面,想深入剖析探讨,得分析第二个问题,长篇大论扯了一堆人权理论。

所以请问,上述两个问题,关联性在哪儿?

还有,以人权为基础的女权,为什么会带来只强调部分事实的片面批判?传统文化到底该如何取舍?

类似核心的东西,你是一点没讲啊。

各位还请稍安勿躁,因为第三个问题,极端女权的演化史,将解答大家的疑惑。

诸位其实可以先思考一下,西方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提出并推广的人民主权论,如果不断地寻根究底,理论上,能追溯到哪里?

这个逻辑链条,应该是这样的,你为什么觉得,国家的权利来自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因为你认为,人天生是拥有包括自由、平等在内的,不可侵犯、转让的种种权利的。

正是由于人民本身有权利,所以才能赋予国家权利,正是因为人民的权利不可侵犯转让,所以只有服务人民的国家,才是合法的。

那么接下来继续推导,请问,人,凭什么天生就拥有这样、那样的权利?其中道理何在?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回答不好,所有近现代国家的理论根基都将动摇。

对此,卢梭主要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本著作中,进行了解释和论证。

他强调,想要理解人类社会运转的底层逻辑,不能立足于当前社会来分析,因为当前社会是被后天规训过的,早已面目全非。

只有去观察人类诞生初期的情况,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人类的本质。

比如,人为什么生而平等,拥有平等的权利?

因为原始人最早没语言、没住所,独来独往,个体与个体间没有依赖,这样,人与人天赋的差距,也就无法造成影响。

像是没有贸易,狡猾有何用?没有语言,精神思想有何用?

所有人吃同样的东西,做同样的事,从生到死都是平等的。

是后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让天赋更高的人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才造成了不平等。

再比如,人为什么生而自由,拥有自由的权利?因为动物与人的区别,就在于:

“一个是靠本能进行取舍,而另一个,则是靠自由行动进行选择。”

然后最早人类没形成聚落时,也不存在奴役,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睡觉去看管另一个人,此时被奴役者,很容易就能逃跑。

再接下来呢?人类社会发展了,类似自由、平等的权利还存在吗?卢梭说,依旧存在!

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典型的标志就是人们的分工协作。

协作虽然让强者,如聪明、勤劳、狡猾的人会变富人,而其他弱者则沦为穷人,但穷人,可以选择不合作啊!

如果新的世界,让穷人一无所得,甚至连原有的自由、平等都保不住,那他们凭啥要乖乖配合有钱人,组建社会呢?

所以,除非是富人和穷人说,我们共同制定一些平等、和平的准则,保障所有人的自由。

使弱者和强者都承担相同的义务,从而弥补不公,团结起来对付敌人,国家才能够形成。

这便是从自然平等到契约平等,或者,也可以叫做“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听上去是不是很有道理?逻辑自洽,十分进步正确?

但大家再对比一下,前文提到的,古代意识形态呢?

儒家、基督教这些旧思想,虽然放到今天,可能比较过时,可是其理论内容,却是非常具体详细,紧贴生活的。

例如东方的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等典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男人应该怎么样,女人应该怎么样。

当官要具备什么品德,平民百姓要具备什么品德,对老人要有什么态度,对孩子要有什么态度等等。

总之,日常碰到的大多数事情,都是能从圣人之言中,寻找到类似处置的原则依据的。

西方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是如此,此处不赘述。

然后再来反观人权论呢?卢梭、洛克等等先贤,十分笼统的告诉你,人生来便是自由、平等的。

至于自由平等社会下,人们碰到这个事要怎么做,遇到那个问题要怎么处理,他们没说。

当然也没法说,因为这两个词本身的含义,就不允许思想家们,再为人的行为,设置什么条条框框。

于是道德领域,你搞不出新的细则规章,便只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沿用旧的。

所以大家看近代史,无论是西方对宗教的抨击,还是东方的“砸烂孔家店”。

革命风潮过后,社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着经过改良的旧道德、旧传统运行。

比如儒家重男轻女,是不是和平等原则水火不容?那就批判它,把这条删掉。

而儒家讲男人要给女人钱花,女人要勤俭持家,虽然吧,从权利角度讲,你也不能强迫人民一定得这样。

可类似规则,乍一看,是不是没那么尖锐?那便放着不管。

此时如果有人不愿意,说女人凭什么带娃,我要去打拼,让男人带娃,只要夫妻协商成功。

双方交换职责,却都仍在为维持婚姻承担义务,虽然有违惯例,倒也未尝不可。

于是社会共识在经过删改后,大家没觉得有问题,日子便一天天的往下过。

直到有少数人,发现可以利用新旧版本的漏洞套利,极端女权就此诞生。

具体怎么操作呢?很简单,传统观念是不是要求,男人得给妻子花钱吗?这个我接受。

此时,类似一些男方供养脱产女友考研、考公的新闻,其实是默认女方,将来肯定会与自己结婚生子的。

但等真考上了,如果女友突然搬出人权论:

“你总不能阻止我奔向更好的。”

你能怎么办?没有办法,人是不是自由的?是。你是不是自由状态下,自愿去供养对方的?也是。

女方是不是有发展的自由,选择更好对象的自由?当然是。总之,你连讲理都没地方讲。

你会突然发现,你所认定的共识,是没有必须被执行之保障的,其背书者儒家,早已被打倒。

只是人们不深究,社会意识,还在按照惯性的方式运行罢了。

以上,还只是比较初级的玩法,更厉害的,则从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硬套人权学说。

比如,按照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原话,在最早期:

“男人和女人拥有着相同的生活方式。”

直到社会发展后:

“两性生活方式开始出现初步的区别,从此,女性变的更加居家。”

这位思想家的本意,是想表示,女性并不天生比男性低下,双方是平等的。

但据此进一步推论,是不是可以认为,在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任何行业,男女数量都应该是差不多的?

那么,像是公司高管等等,男性普遍更多,是不是就存在男权社会的体系性压迫?

除了这些相对被动的,以社会现实为基础,用理论去寻找突破点的手段,下面的打法,就灵活主动多了。

人是不是自由的?是。自由是不是包括,决定自己怎么生活,选择,或者随时更改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自由?包括。

因此作为一个人,是不是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喊出“你凭什么定义我”的口号?

只要我没有明确定义自己,你对我的一切定义,都是不尊重。

即便我今天定义了我自己,并不代表我明天不能改,你对我的任何定义,仍然可以是冒犯。

所以啊,并不是说传统文化中,没有好的,适用于今天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而是人权论如果真的细究,是可以与一切思想家,对人提出的,所有要求和规训相冲突的。

旧时代的意识形态,在被具有重大缺陷的,权利学说取代的那一刻,实际上已经死了。

残存的下来的,经过删改的社会共识,不过是妥协的产物,毫无神圣性与不可质疑性而言。

只要有人举着权利之说,揪着不放地批判,道德全部归零,礼崩乐坏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人权,是所有近现代国家最根本,最不可动摇的政治正确,而传统观念,已然沦为人人可以评击的无根之木。

两者一旦冲突,谁存留,谁消亡,不言而喻。

所以啊,极端女权事实上,就是在规则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损人利己。

却丝毫不顾忌,男人也是人,魔法对双方是对等的,咒语对所有人都是生效的。

人们不可能否定数百年来,为了打倒皇帝贵族,前赴后继先烈们,为大家争取来的现代式的生活。

那么,矛盾和冲突,就会在规则内爆发,再之后,旧道德完全消亡,人人只讲权利,权利说又构建不了新的道德,礼崩乐坏亦不远矣。

想来各位读者,现在应该明白,西方那种,我虽然生理上是男性,但心里上的自我定义是女性,同时又是同性恋。

或者,我是LGBT,又是少数族裔,还是胖子,我这个群体没工作,就是存在体系性压迫的叠buff玩法,是怎么回事了吧?

五、权利与义务

本文的最后,再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说明下极端女权,与人权学说间的关系。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这一小部分人之所以能为所欲为,除了自由、平等这些词的定义,本身就不允许思想家,为人们设置条条框框。

还因为人们虽然心里都清楚,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只有履行了义务,才能拥有权利。

但却依旧默认,极端女权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无论是否贡献了什么,其身上的种种人权都必定是存在的。

你永远不可能指着一个极端女权说,你没有承担某某责任,所有没有某某权利。

就好比你绝不能指着一个学生讲,你还没工作,你对社会的贡献是零,没有履行义务。

所以,你不配享有平等、自由,我就是比你高贵,你也没资格决定自己的生活。

这实际上就是卢梭说的,人权是天赋的,不可被剥夺,不可被转让。

并不是你必须先做了什么,才能享受的,也不会因为你做的更多,就能享受的更多。

这位大思想家之所以如此论证,其实是为了杜绝皇帝贵族,用人天赋的权力有大有小,为自己的剥削统治做辩护。

否则真要权责对等,一个功勋卓著的人,是不是就可以奴役那些普通的人了?

至于自由、平等这些名词,本身不可定义的属性,和每个人的权利都恒定相等这两个设定碰到一块,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让部分团体一句“抛开事实不谈”,大杀四方,也是先贤们万万没想到的。#深度好文计划#

参考资料:

《史记》

《礼记》

《易经》

《后汉书》

《现代世界体系》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