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2006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方案

作者:林草曹迎春发布时间:2024-10-0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技术方案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是反映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现状,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2006年我省将开展森林资源清查。按照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05]180号《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2006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本着连续可比、优化完善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概况

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始建于1978年,当时分山区和平原两个副总体,到2001年第五次复查时,合并为一个总体,样地点间距4×4公里,布设固定样地11709块。样地为正方形,面积0.06公顷(24.49×24.49M)。同年,增设遥感判读样地,当时应用TM卫星图像,在地面固定样地点间距4×4公里基础上进行系统加密,按点间距2×2公里,布设判读样地46923块。2001年第五次复查结束后,我省已基本建成了系统较完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本次调查为河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复查。

二、依据与原则

(一)依据

1《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林资发[2004]25号;

2、《<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补充规定》林资调字[2005]10号;

3、《遥感图像处理与判断规范(试行)》林资调字[1999]49号。

(二)原则

1、坚持连续可比、优化完善的原则,保持连清体系的稳定性。

2、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推进连清体系的技术进步。

3、利用SPOT5遥感图像判读,进一步优化完善连清成果。

三、目的和任务

(一)目的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任务是定期、准确查清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消长动态,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对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和调查手段,进一步完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丰富监测内容,提高总体资源现状的调查精度。

(二)任务

1、完成11709块地面固定样地复位、外业调查和辅助资料收集;

2、利用SPOT5数据源完成前期判读样地46923块;

4、建立和更新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

5、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和评价;

6、提供河北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成果。

四、调查方法

河北省现存样地基本上是1978年连清体系初建时由罗盘仪引测确定的,由于当时调查队员素质和测量仪器性能的限制,有的样点存在位移偏差。从几次复查的情况看,大部分样地的位置基本正确,极少数样地存在位移,误差范围在50米以内。2001年第五次复查时,对每一块样地的西南角都进行了GPS坐标回采,GPS定位精度限制在15米以内,本次复查对样地复位来说,困难不会太大,可以保证调查成果的连续性。

(一)固定样地复位

1、根据第五次复查回采坐标,利用GPS导航,直接寻找样地。

2、前期固定样地存在标志的,本期无条件复位原样地。

3、前期应该设标志,标志丢失的,根据栓桩确定样点位置。

4、前期不能设固定标志的样地(主要指非林业用地的样地),根据栓桩记录,测量确定样点位置。

(二)样地边界

1、完全复位有测树样地边界,严格确定边界木,不能产生新的交叉进、出界样木。

2、由于树木生长进界的样地,严格按面积、方向、形状要求测设样地边界。

(三)样点固定

样点位置除全部测量回采GPS坐标外,对能够建立标志的样地,全部进行样点固定,初定工程标桩;对不能进行固定的样地,如落在农田、河道、居民点等,采用样点拴桩固定。

(四)样木固定

1、全部样木均实行固定,沿用上期样木编号,本次初定用铝片号牌标注。

2、测量样木位置,绘制样木位置图。

3、样木固定的其他要求维持上期技术方案不变。

五、调查内容

在维持上期调查内容的基础上,本期调查,以样地为单位增加如下内容:

(一)、植被类型调查。

(二)、湿地类型及保护等级调查。

(三)、土地荒漠化、沙化类型及程度调查。

(四)、森林类别、生态公益林事权、保护等级及商品林经营程度的调查。

(五)、森林自然度及森林结构调查。

(六)、森林健康等级及森林灾害类型及等级调查。

(七)、林木采伐管理类型调查。

(八)、样地所在的工程类别的调查。

(九)、土壤种类、土层厚度、侵蚀程度调查。

六、样地调查

(一)、样地地类:继续前期按优势认定地类的方法。

(二)、新增内容及部分因子的调查方法:

1、关于样地权属:借助我省2005年完成的全省二类调查小班资料,通过样地GPS坐标与GIS技术,由二类调查小班权属确定样地的土地权属和林木权属。

2、关于湿地保护等级:借助全省各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资料,利用上述相同的方法确定。

3、关于森林类别、公益林事权等级和保护等级:通过2005年补充完善的全省公益林区划界定基础资料确定。

4、关于工程类别:通过河北省三北防护林工程、京津丰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速生丰产林工程等规划、设计、检查验收材料确定。

5、关于地荒漠化、沙化类型程度:依据实地调查结合荒漠化、沙化监测的原始资料确定。

(三)、其他样地因子按《技术规定》和《补充规定》的要求进行调查。

七、样木调查

(一)检尺基本要求

1、胸径5.0cm以上的乔木树种、乔木型灌木树种,进行每木检尺。根据河北实际情况,经济树种不进行检尺。

2、检尺位置、方法、精度、边界木处理等维持上期技术方案要求不变。

(二)每木检尺

1、样木号、立木类型、检尺类型等调查与记录与上期技术方案要求一致。

2、树种名称和代码:按《技术规定》所列树种(组)调查记载。

3、采伐管理类型:对于所有检尺类型的样木,按《补充规定》要求确定其采伐管理类型,用代码记载。

4、林层:确定样木所属林层,用代码记载。对于单层林中的样木,代码 “0”可以省略不记。

(三)样木位置图

为了直观反映样木在样地中的位置,根据每株样木的方位角和水平距绘制样木位置图。对于样地内有标识作用的明显地物和地类分界线,标示在样木位置图上,以方便下期样木复位。

八、其它因子调查

1、树高测量:对于乔木样地,全林树高测量,以dm为单位,保留整数。

2、森林灾害情况调查:对于有林地样地,调查森林灾害类型、危害部位、受害样木株数,评定受害等级。

3、植被调查:调查林地样地上灌木、草本和地被物主要种类、高度与覆盖度。

4、更新调查:对于疏林地、灌木林地(特灌除外)、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在样地主地类的西南角设置2×2m样方调查天然更新情况。

5、复查期内样地变化情况调查:调查记载样地前后期的地类、林种等变化情况,注明变化原因,确定样地有无特殊对待,并作出有关文字说明。

九、精度要求

以省为总体,总体抽样精度(按95%可靠性)。

(一)森林资源现状抽样精度

1、有林地面积:精度要求95%以上。

2、人工林面积:精度要求90%以上。

3、活立木蓄积:精度要求90%以上。

(二)活立木蓄积消长动态精度

1、总生长量:精度要求85%以上。

2、总消耗量:精度不作具体要求。

3、活立木蓄积净增量:应作出增减方向性判断。

(三)样地复位率

固定样地复位率要求达到95%。样地复位标准为:样地四个角桩(或坑槽、塑料管、块石)、四条边界和样地内样木及胸径检尺位置完全复位。但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存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也视为样地复位。

1、复位时能找到定位树或其它定位物,确认出样地的一个固定标桩(或坑槽、塑料管、块石)和一条完整的边界,分辨出样地内样木的编号及胸径检尺位置,并通过每木检尺区别出保留木、进界木、采伐木和枯损木等。

2、前期样地内的样木已被采伐且找不到固定标志,但能确认(如利用前期的GPS坐标)原样地落在采伐迹地内。

3、对位于大面积无蓄积的无立木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非林地和经济林内的固定样地,复位时虽然找不到固定标志,但仍能确认其样地位置不变。

4、对于急坡和险坡,不能进行周界测设的固定样地,复查时能正确判定两期样地所落位置无误,且地类、林分类型的目测也确定无误。

(四)样木复位率

固定样木复位率要求达到95%。样木复位标准为:凡固定样地内前期样木的编号及胸径检尺位置能正确确定,并经胸径复测,前期树种、胸径均无测错者为复位样木。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存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也视为样木复位:

1、能确认前期样木已被采伐或枯死者

2、样木编号能确认,但因虫害、火灾等因素,引起间隔期内胸径为“负生长”(即后期胸径小于前期胸径)的样木,以及前期树种判定和胸径测量有错的样木。

3、样木编号已不能确认,但依据样木位置图(或方位角和水平距),按样木与其周围样木的相互关系及树种、胸径判断,能确定为前期对应样木者。

(五)调查允许误差

1、样点定位:GPS纵横坐标定位误差均不超过10-15m。

2、周界误差:新设或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 <0.5%,复位样地周界长度误差 <1%。

3、检尺株数:≥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8cm的应检尺株数,允许误差为5%,且最多不超过3株。

4、胸径测量:胸径<20cm的树木,测量误差<0.3cm;胸径≥20cm的树木,测量误差<1.5%。

5、树高测量:当树高<10m时,测量误差<3%;当树高≥10m时,测量误差<5%。

6、地类、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等因子不应有错。

十、遥感图像判读

本次复查拟采用2003-2004年8、9月份的SPOT 5数据作为信息源,采用SPOT5的10米分辨率多光谱图象与2.5米全色波段融合图象,进行样地判读。样地面积为24.5×24.5米的正方形,相当于图像中10×10个像素。

按照上期相同的方法,分别景幅,逐样地判读。工作量46932块。

(一)应用遥感的目的

1、进一步提高总体的资源现状调查精度;

2、获得更加可靠的小成数地类面积数据;

3、获得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湿地资源数据;

4、提供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

(二)、判读内容方法与要求

判读内容根据技术规定要求与地面调查内容一致。包括森林资源调查、荒漠化调查、湿地调查等。

判读样地地类,用面积优势法确定。

利用计算机辅助地面调查进行判读。

判读精度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三)判读程序

1、准备工作

卫片、林相图、森林分布图及其它与判读有关的专题资料;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及以往遥感资料的判读结果;对判读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2、建立判读标志

依据野外踏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林相图、湿地图、荒漠化图等),建立遥感影像图上反映的色彩、形态、结构、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与判读因子的相关关系;通过野外踏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实况形成统一认识,形成各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判读标准。

3、目视判读和正判读率考核

选择30-50个判读样地,要求判读人员对判读类型进行识别,正判率达95%才可上岗。不足95%进行错判分析和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达95%为止。

4、正式判读

判读人员利用计算机将判读位置进行显示或放大,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将判读标志与显示状态(色彩、色调、纹理、形状、分布等)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

5、双轨作业

以样地为单位进行判读,要求两名判读人员对同幅地形图内的遥感判读样地分别进行判读登记。判读类型一致率达90%以上时,对不同点进行协商修改,否则重判。

十一、提交成果

(一)样地调查记录卡片。

(二)遥感判读样地数据库。

(三)调查成果报告。

(四)相关图面材料(包括样地布点图、专题分布图、遥感影像图等)。

(五)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外业操作细则。

(六)技术总结报告、工作总结报告、质量检查验收报告。

十二、质量管理措施

为确保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河北省第六次复查工作顺利完成,继续沿用以往经验,从组建队伍、技术培训、规章制度、质量意识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确保调查成果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准确性。

(一)组建队伍

本期复查,在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承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张家口市林业规划院中选择职业调查人员组成外业调查队伍,以其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为顺利完成本次复查工作奠定基础。

(二)培训考核

对参加本次复查工作的外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进行一次以调查技术、行业规范、技术规程和职业道德为主的岗前培训,学习《技术规定》与《操作细则》,外业开始以前进行现场试点,并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和操纵技能考核,通过考核者上岗,择优录用。

(三)实行等级管理,专业分工

针对本次复查内容增加较多,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同,根据样地调查的复杂程度,分别组织安排调查人员,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调查质量。

1、有测树任务样地,选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副科以上行政职务的优秀调查队员担任工组长,配备专业调查员一名,其他技术人员一名,临时力工按需配置。组建不少于20个调查工组,配备车辆及其常规调查仪器,承担测树样地复查任务。

2、其它样地,根据样地地类性质和调查要求,安排相应的专业调查队员完成复查任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进度。

(四)利用最新的图面资料

我省大部分地区地形图年代久远,与现地差异较大;另外有些调查内容不易现地完成,如湿地保护等级、森林类别、生态公益林事权及保护等级,样地所在的工程类别等,这些给调查带来许多困难。本次调查拟采用SPOT5和成图像,叠加等高线、公里网、自然保护区域、国家级及省级公益林区域、2001-2005河北省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区域等内容作为外业工作手图。以提高调查精度和工作进度。

(五)明确责任,保证质量

本次复查的质量管理工作主要采用外业前期技术培训,调查中巡回指导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严格的检查制度,用严厉的惩罚措施和奖励措施约束激励调查队员行为,保证调查质量。

1、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不许参加外业调查。

2、按岗位与责任的轻重差异,易岗易薪。

3、质量检查结果纳入年终综合业务考核指标,用于职称评聘、晋职提薪等所有与个人业绩相关的各个方面。

4、检查验收样地数量按工组承担样地总量的5% 安排,发现不合格样地的工组,扩大2倍量再进行检查,仍不合格者,扣发全程半数外业补助,调换工组重新调查,直接责任人待岗,视情况处理。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