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0元,80000元,80000元,一人拿下240000元奖学金!网友点评:这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具像化了!
近日,一位爱穿格子衫的博士小哥哥火了。
他三度斩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发表多篇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他就是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23届校级优秀博士毕业生青年学者郑卓。
01
做科研的目的
始终是为了国家发展
2024年,郑卓再获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特等奖,这也是他第3次获得这一奖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郑卓从一个初入大学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的青年学者。
硕士阶段,郑卓进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深造,最初,他将目光聚焦于目标识别和定位研究,随着科研能力提升,他决定寻找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他认为,科研人有自己的使命担当,做科研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国家发展,自己的研究方向应该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
他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
灾难及其变化。
时至今日,郑卓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家的灾害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年矢志报国的信念已经生根发芽,日渐枝繁叶茂。
02
“有些牛角尖是值得钻的”
灾难及其变化,这是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研究方向,但郑卓坚信自己的选择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在灾害发生时,遥感能成为那道穿透阴霾的光”。
2022年,郑卓第二次参加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答辩时,一位老师提出的问题给了他更大的启发,“除了灾后评估,遥感是否可以实现灾前预测,更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沿着这个思路,郑卓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在他看来,遥感技术不仅是灾害发生后的“救援之眼”,更是灾前预测的“智慧之脑”。
遥感在防灾减灾救灾全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郑卓感叹道:“如果能用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将灾前预测、灾后评估与重建监测高度智能化,并将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那将是对国家灾害应急体系的一大贡献”。
科研的道路并非坦荡如砥,但郑卓始终坚信“有些牛角尖是值得钻的”,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方面。
在他看来,每一个算法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实现细节,只有通过坚持复现,深入理解并改进算法,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对于郑卓来说,每一次打磨也是一次自我蜕变。“过程和答案都很重要,但过程无法被忽视,所有关于成长的故事都不会为你准备好现成的方案,现在没亲自迈过的坎,在未来可能会变成一座山”。
他相信,自己的付出绝不是浪费时间,“只有啃透每一个细节,才能跑得更远”。
03
“他们是我科研路上的灯塔”
科研道路上颇多艰辛,但郑卓并非踽踽独行,钟燕飞教授与张良培教授的教导使他受益良多,“他们是我科研路上的灯塔”。
据郑卓回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叮嘱,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他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创意。
▲钟燕飞教授(右)与郑卓(左)
▲张良培教授(左)与郑卓(右)
得益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郑卓不仅树立起求实严谨的学风,更明白学术研究不能止步于自我满足,并且要让专业内的小同行、大同行,甚至非专业人士都能理解其价值。他深刻地认识到做科研不仅要出成果,还要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将科研的价值展现给大众。
如今,郑卓正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尽管身在异国他乡,郑卓始终心系祖国,他立志学成回到祖国,怀揣着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续写属于中国的遥感篇章。
(来源: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