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合肥又有重量级基金落地。
工商信息显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在合肥设立合肥申圆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额高达200亿。合伙人信息显示,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出资比例为99.995%,中保投资(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为0.005%。
中国保险基金这家机构颇有来头。2015年,国务院批复关于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的方案。当时的定位是,由保险机构依法设立,发挥保险行业长期资金优势的战略性、主动性、综合性投资平台。
一是作为直接投资基金,满足国家经济战略、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产生的市场需求。二是作为母基金,对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特别是有政府参与、投资领域类似的其他投资基金。
该基金堪称“巨无霸”,总规模预计为3000亿元,首期1000亿元。当时要求基金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保险机构出资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80%。所以工商信息显示,中保背后有50家合伙人,几乎包含了中国所有保险龙头企业和部分银行系机构。
在看投资范围,当年设立中保投资时,规定基金主要投向“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项目,拉动力强、社会经济效益好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新型城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产能合作和“走出去”重大项目等。
基金投资形式主要包括上市和非上市股权、优先股、债权、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股权基金、并购基金、夹层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
可见私募股权投资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
来看看这一小部分的投资情况: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保投资参与设立了34支基金,其中29支为成长型投资基金,2支母基金,2支风险投资基金,1支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另外从时间上看,34支基金中有27支是在2020年及之后设立的。
从直投角度看,目前中保基金出手了22次,累计投资企业17家,标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半导体、传统制造业等领域。累计投资金额约50.9亿元,这一数据与中保投资的规模相比当然只算零头,但其绝对规模也不算小了。
典型案例如2020年12月,参与了中创新航的A轮融资。两年后,中创新航正式上市,带给了中保投资213.79%的投资回报。另一个典型案例是,上海芯片独角兽积塔半导体,在2021年80亿元的B轮融资中,中保投资也给与了支持。
再说合肥,这是中保投资第一次在合肥落地基金。
但中保投资过往设立的基金,不少都与合肥的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相关。比如发起设立了多支芯片、新能源汽车的基金,这与合肥当下的产业投资逻辑高度重合。直投案例也不乏安徽的企业,中草香料、晶合集成两家公司均是中保在当地的布局。
有意思的是,从合肥的角度看,过去落地合肥的险资LP都不算多。
数据显示,中国太保在2017年出资了合肥产投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基金,规模55亿。2023年,阳光保险出资了安徽兴富启航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8亿元。今年有中国平安参与设立了合肥安美股权投资基金,基金出资额超3亿。
不论是从数量还是从金额上看,与其他城市相比都相形见绌。所以中保投资这支200亿的基金,因其巨量的金额反倒显得尤为难得了。
当然,险资进入一级市场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国家正鼓励和支持保险基金这样的长线资本参与一级市场的科创投资。2022年以来,国家出台各项政策从多个方面鼓励险资入市,比如今年9月,又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
而险资内部也有配置股权投资的动机,特别是最近两年二级市场权益投资收益率下行,保险资金正在寻求收益率更好的资产来替代、升级。
当然这并不代表险资的钱好拿,恰恰相反,目前险资的出资占比在一级市场并不多。出资意愿和是实际出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一方面,险资对基金的管理规模、过往业绩,退出项目数量等都有明确的最低要求。另一方面,保险资金对GP经营的稳健性要求更高。这些门槛也意味着险资对于大白马更为偏爱。
那么中保投资未来会在合肥如何布局呢?与合肥国资或当地产业投资方合作,或是值得期待的方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P波谱”,作者:杨博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