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千亿AI眼镜市场,最不智能的传统品牌为何成了“香饽饽”

作者:钛媒体APP发布时间:2024-10-16

从众效应,一般指的是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在商业战场,也存在着从众效应,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会根据市场热点和消费者需求,模仿成功的商业模式和行为,以期获得市场认可和成功‌。

当下,全球科技行业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春天,也是被公认的一次全民参与的科技革命。去年的“百模大战”,依然历历在目,到了今年,则是各种AI终端落地的比拼。而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可以看到,当一个方向成为热门,便会有许多公司相继涌上来。

什么是AI的最佳载体?手机、PC、XR甚至于基于AI创造出的新的物种,这个问题从去年一直探讨到今天,仍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如果从销量以及参与度来看,AI眼镜目前应该是最成功的方向之一。

其实,说其成功,更多的是源于Meta和雷朋合作的AI眼镜带来的百万级销量,给了市场惊喜。在今年,国内诸多创业公司以及手机厂商,也都加速了相关布局。两个月前,AI眼镜更是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加注。中信证券研报指出,AI智能眼镜作为可穿戴设备,在低成本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划时代高效率,市场空间巨大。

钛媒体APP发现,目前国内做AI眼镜的除了一直在做的品牌、XR厂商、手机厂商,还有很多“半路创业”的大佬也都在做,感觉大家都想抄Meta的作业,毕竟这是一件容错率较高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在这场AI变革传统产业的浪潮中,传统品牌眼镜厂商成了香饽饽,成了各大AI眼镜品牌拉拢的对象。

“这也是Meta成功的关键,渠道与品牌的优势,是AI眼镜品牌所欠缺的”,一名XR产业投资人对钛媒体APP表示,“现在的赛道已经很拥挤了,打造不出爆款,便会加速淘汰。”

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

每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都是对消费终端的重塑。AI时代,市场也都希望找到新的品类和增长点。钛媒体APP认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们的需求一直没有变化,需要的是对需求的深层次的满足。因此,某种程度上来看,AI对传统终端的赋能,在现阶段比一味追求全新的终端更为重要。

从手机到PC,AI化之后,推动了市场的回暖。相比较下,眼镜这一非智能化的产品,有了AI的加持后,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AI眼镜和AR眼镜是两个概念,前者更加轻薄,配备隐形扬声器、麦克风和独立电源,不配备显示屏幕,支持AI语音助手、音频播放等功能。后者则拥有显示屏幕、光机等多元器件,体积上也更大。

目前,AI眼镜是大模型最容易落地并实现突破的智能硬件形态,也可以简单理解为“TWS耳机的眼镜版本”。更低的成本和售价,以及接近于传统眼镜的佩戴体验,让其率先火了起来,Ray-Ban Meta眼镜的预估销量已经到了200万副。在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看来,在最近一两年,AI眼镜的销量会比AR眼镜大,并且大很多。

与此同时,多家机构也都表达了对AI眼镜市场的看好,认为整个市场规模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爆炸性增长。相关机构指出,2023年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已接近2012年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预计未来市场会继续扩张,规模超千亿美金,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超级硬件市场。

对比海外市场,国内市场的起步较晚,但从数据上已经能看出起势。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智能音频眼镜在线上市场(不含拼抖快)的累计销量为7万台,同比增长45.3%;销额为8160万元,同比增长57.6%。从价格上来看,随着越来越多品牌的加入,出现了更多千元以下的AI眼镜产品。

更为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创业者正在加入AI眼镜大军。此前,蜂巢科技和李未可发布了AI眼镜新品,之后雷鸟创新也宣布入局,而罗永浩的“细红线”据说也在筹备相关产品,字节跳动则可能会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入这一市场。手机厂商中,华为、小米之外,vivo和荣耀也都透露了相关计划。

“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甭管结果,先坐上牌桌再说。而且,相较于手机、AR眼镜,AI眼镜的投入成本不会那么大。”上述投资人对钛媒体APP说道。洛图科技进一步指出,随着入局品牌的增多,AI眼镜市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相互之间差距较小,排名变化频繁,竞争格局未定型。

XREAL创始人徐驰表示,AI眼镜,其本质与当年的智能音箱类似,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很快将会成为AI平台入口的争夺战,赛道估计很快会很拥挤。

作为AI眼镜大军中的一员,面对争相涌入的创业者,李宏伟给出了一个观点,可能会泼一些冷水。他认为,AI眼镜不太适合纯新的创业公司做,更适合大厂去做。“所谓的AI 智能眼镜,它里面的东西是两个,一部分是传统眼镜,一部分是智能,这样的产品应该适合什么样的公司做?要么是眼镜大厂,要么就是手机大厂,或者跟手机强相关的大厂来做这样的事情。”

对于这一观点,上述投资人则表示,从创业效率来看这没错,但随着供应链的完善,纯新的创业者也还有机会,只是说这个机会相对于大厂更小,AI时代,考验的还是对产品以及软件体验的思维。

传统眼镜品牌成了“香饽饽”

根据过往的经验,新兴技术会革新传统产业,在这一过程中,新品牌会取代传统品牌,完成一次从技术到运行的“换血”。不过,AI眼镜市场则有些特殊,传统眼镜品牌仍活跃在一线。只不过,这里的活跃并不是传统品牌的完全转身,而是和新品牌的一次联合携手。

在这之中,有的是双方推出联名产品,Meta和雷朋就是一个例子。也有的是共同出力成立合资工资,此前博士眼镜和雷鸟便是这种模式。除此之外,魅族和博士眼镜也达成了合作,蜂巢则将进驻星创视界旗下宝岛眼镜的门店,并在年底推出联名的AI眼镜产品。据了解,现在有一家AI眼镜品牌正在和LOHO眼镜接触,未来也将发布联名产品。

徐驰指出,AI眼镜单纯依靠硬件盈利会比较困难,因此,需要与合适的品牌合作伙伴或渠道方结合,将这款科技感与时尚感兼备的产品打造成爆款。

在钛媒体APP看来,这一波传统品牌和新品牌的联合,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由AI眼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一方面,AI眼镜被分解成两个部分,一个是AI,这部分由Meta这样的技术公司去主导设计。另一部分则是眼镜,追求的是外观、舒适度以及视光专业功能,传统品牌的优势会更大一些。

另一方面,虽然在名称上,AI在眼镜的前面,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AI眼镜首先是一副眼镜,其次才是各种智能化功能的叠加。新的科技公司也可以把眼镜做得很舒适,但是需要时间,更需要品牌的积累。作为一个强线下的产业,品牌是购买的决定性因素,而联名则可以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也能省去新品牌的时间成本。

博士眼镜COO夏冰认为,眼镜的美学装饰功能以及视光专业功能的实现,都是由传统眼镜企业来完成的,这也是Meta即使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技术能力,依然选择和Ray-Ban合作推出AI眼镜产品的原因之一。

在李宏伟看来,RayBan-Mata的成功不完全是AI,甚至AI在这个产品的销售贡献占比大概只有30%,更好的基础体验以及在市场营销上的成熟,占比则为70%。

“AI眼镜首先必须是一款佩戴舒适、可靠的眼镜,其次才是一款具备AI功能的智能设备。这个产品的逻辑跟AR眼镜其实不完全一样,可能AR眼镜中眼镜与智能化的权重是5:5,但AI眼镜前者的权重要远高于后者,先解决用户对于‘眼镜’本身的需求,其次再加入AI以及智能化的模块。”

的确,就像上述负责人对钛媒体APP说道的那样,品牌联名是加速产品落地以及撬动消费者的好办法,也可能是当下的最优解。但是,产品能否被市场接受以及认可,更重要的还在于底层落地,也就是传统眼镜与新品牌的深度融合,需要二者在设计研发、营销以及服务上有深度的合作和协作,才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否则就是在开倒车。

产业加速比拼,AI眼镜并不是个过渡品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要卖出16亿副传统眼镜,AI的加入,则将让这千亿市场,迎来新的格局变动。当下,数十家企业涌入,如果算上上下游产业链,这场“百镜大战”中涉及到的企业则有上百家。

作为上游光学厂商,谷东科技创始人崔海涛对钛媒体APP表示,未来两三年内,可能眼镜店里卖的就没有非智能眼镜了。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很强,在一些领域的技术已经是引领者,未来也会有更多的话语权。

从目前国内市场的发展来看,热闹归热闹,但整体的规模较小。洛图科技指出,由于品牌高度集中,加之消费者对品类认知度不足,市场潜力有待开发;尽管各大品牌积极入局,产品价格也越来越亲民,但短期内应不会出现陡峭增长。到2028年,国内智能音频眼镜市场将拥有百万级别销量、十亿级别销额的零售规模。

同时,面对AI眼镜在资本以及创业市场的火热,也有人浇了盆冷水,认为这就是个过渡的不完全品,AR眼镜才是最终的眼镜形态。对于这一点,钛媒体APP在前文已经指出来AI眼镜与AR眼镜的不同,这是两款不同的终端设备,前者更符合传统眼镜的消费逻辑,因此,二者的形态会共同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有一天在技术和材质上解决了AI+AR眼镜的限制,可能会有一个统一的集合体,但这个时间可能会很长。上个月,Meta展示的Orion眼镜虽然实现了AR眼镜的高阶提升,但上万美元的成本、量产的压力以及技术上的不完善,真正推向大众还要继续等待。而AI眼镜,则是现阶段能够提供给用户AI体验以及不降低眼镜视觉体验的底层答案。

当然,在现阶段,AI眼镜仍处于一个探索时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平衡。从零售端来看,AI眼镜的零售价格和这些核心技术研发制造成本的平衡应该是商业上最大的挑战。

夏冰指出,这里很矛盾的,大量应用新技术是产品亮点,但是也意味着价格可能不够亲民,让技术牵引新需求的力度变弱。如何在品牌高低的定位、硬件和软件收入的分配、当下和未来的时间维度上找到这个平衡,应该是所有AI眼镜参与者面临的挑战。

另外,AI眼镜的核心特色是AI能力,如何保证内容的安全性以及正向体验,摄像头是否会侵犯用户隐私,也是很多人担忧的。对此,中兴通讯首席发展官崔丽向钛媒体APP表示,回顾过去的两次AI寒冬,最重要的原因是过高期望导致的过度失望,这一次,在春天来临之际,我们需要更加务实、冷静地看待AI。

“GenAI依然处于发展初期,技术高速迭代,市场扑朔迷离,同时也产生幻觉、隐私、安全和伦理等问题。但技术本身无善恶,善恶在人,当下,行业自律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很大,挑战犹在。伴随着芯片算力、电池等显示技术的提升,AI眼镜会加速革新传统眼镜市场。当然,目前AI眼镜所展现的场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去说服用户和市场。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手机、PC包括智能手表也都经历过从质疑到自证的过程,只是,这一轮军备竞赛,留给AI眼镜的时间并不会很长。(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