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为什么在探讨非标商业前,我们得先聊聊“城市气质”?

作者:RET睿意德发布时间:2024-12-19

城市的气质,就如同人的性格、情绪和个性,体现了其作为有机体“类人化”的一面。因此,在构建城市叙事时,理解并捕捉城市的独特气质是逻辑的起点。商业空间作为城市中最具表现力的舞台,不仅是市民体验城市魅力的直接触点,也是城市情感与个性最直观的表达窗口,宛如城市的封面。

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独特气质相辅相成,这不仅让商业活动承载了更丰富的社会价值,还使其无缝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消费者对商业的需求超越了简单的交易过程,而我们对商业的认知也深入到不仅仅是表面的形象建设时,商业作为城市性格的一面镜子,提供了一种向外探索的新视角。这让商业有机会跳出单纯的产品和服务竞争,转而关注更大的图景——即如何体现城市的精神内涵,并满足城市功能上的潜在需求。

01

根植于城市文化

彰显城市独特气质的商业,才拥有强大生命力

城市商业与城市气质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相互赋能的良性互动关系。城市商业通过其丰富的业态和活动,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质传递给外界;而城市气质则通过商业活动的繁荣和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两者相互奔赴,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

商业不仅是城市生活的展演场,也是城市形象的最佳放大器

商业是无数故事与生活场景轮番上演的舞台,当外来者踏入一个商业空间时,就如同翻开了一本城市手册,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并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性格。从巴黎塞纳河畔左岸咖啡所描绘出的浪漫氛围,到北京胡同里“盘串儿”文化所散发的“局气、敞亮”,再到上海洋房建筑中的手冲咖啡带来的“腔调与小资”,以及成都街头艺术与古建商业交织而成的“快活慢耍”,这些元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传递给消费者强烈而独属于各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正如星辰大海与烟火人间共存,人们渴望在城市中找到那份独一无二的体验与记忆,而商业正是承载这份独特性的最佳平台。

城市气质是商业空间最重要的内容来源,助力消费从物质向精神升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体商业扩张带来的“僧多粥少”格局以及线上电商风潮的双重压力下,所有实体商业都在寻求从“内容商业”中找到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所谓内容商业,就是在传统的消费功能之外,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延伸,比如极致的服务与体验、商业空间中的公共区域、甚至是难以量化的感受和情绪。对应到近年来的商业趋势上,我们可以看到从运动公园到山系微度假,从公园商业到市集菜场的兴起,这些成功的商业案例无不体现了对城市气质的巧妙利用。理解并捕捉城市性格,成为打造商业内容的最佳素材来源。无论是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对自然阳光的向往,还是对人间烟火气的留恋,这些元素不仅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商业创新时不可或缺的内容灵感库。

与城市同频生长的商业,才能拥有穿越市场周期的韧性

长期主义的核心在于综合实力的竞争。要跳出单纯的消费功能和商圈标签化的局限,商业唯有跟随城市发展的步伐,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具备穿越市场周期的韧性,留下不可磨灭的城市烙印。斯德哥尔摩的Drottninggatan(皇后大街)是这一理念的典范。从17世纪的皇家大道发展至今,它已成为集购物、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标,见证了斯德哥尔摩乃至瑞典的历史变迁,吸引了全球游客。这条大街汇集了国际品牌、独立设计师店铺、书店、咖啡馆和特色小店,古老建筑与现代商店相得益彰,展现了瑞典传统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Drottninggatan不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承载着斯德哥尔摩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活力。从北端的Sergels Torg广场到南端的老城区Gamla Stan,这里是时尚与设计的天堂,也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无论是街头艺人的表演还是节日期间的集市,都彰显出斯德哥尔摩特有的宁静与活力。

02

如何深入理解城市气质

挖掘其天然禀赋,为培育独特商业提供新视角

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人群结构的不同,共同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气质,这也决定了每个城市的商业精神应有其独特的呈现和打造方式。以蜀汉文明孕育下的天府之国成都为例,“安逸、好耍”成为了这里悠闲享乐生活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成都逐步建设成为国际化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元素也悄然融入这座古老的城市,形成了松弛感慢生活与国际化新潮消费相结合的独特商业风貌。再看江南水乡杭州,这座城市宛如烟雨三月的水墨画卷,承载着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然而,近年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加速了城市的生活节奏,赋予了杭州先锋引领性。这里的商业不仅充满精英气息,还深植艺术人文底蕴,是艺术与精致生活的完美结合。

从生活方式中挖掘城市性格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活方式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选择和习惯,更是一个能够揭示阶级属性的重要指标。拥有相似生活方式的人往往属于同一社会阶层,他们享有相同或相近的商品供应机会、消费选择标准,甚至共享一致的精神审美。这说明,在消费主导的时代,生活方式几乎等同于消费方式,是商业环境塑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追求松弛感的慢生活到充满烟火气的精致体验,从山系微度假到年轻力运动场,不同城市因其独特的居民生活方式而形成了各异的商业气质。就拿吃早餐这个事情来讲,广州人叫“喝早茶”,上海人叫“吃早点”,武汉人叫“过早”,虽都是对一日三餐之首的重视,但各地进食态度与方式却截然不同。广州人绅士风度、早茶时间可延续到上午11点,慢条理斯的用一壶浓茶侃天侃地品千秋,这种老广性格是市井温情里蕴藏的慢生活享受,因此广州的商业,虽然有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精致国际,也有对安逸慢生活的拆解,是新与旧、快与慢的结合;而武汉的过早,是“手上热干面,脚下蹬着自行车”的快节奏高效,其迎来送往的码头经济,加上“火炉城市”的急性子与暴脾气,让其商业一方面有生活气浓重的城市步行街江汉路、户部巷以及楚河汉街等,另一方面又以大体量、多功能、全类型的综合体商业为主,让人们在单个商业中能速战速决的挑选到丰富且满意的商品,与武汉人的急性子与快节奏相得益彰。

风情浪漫的巴黎,悠闲随性和融入自然是居民的理想生活方式,因此在塞纳河畔,沿河的开放露天场地、文化机构的前厅和屋顶花园、小型街头展演空间、便捷的步行道以及人工休闲沙滩...将河景、商业与漫步松弛融于一体,成为人群休闲和群众性活动的天然舞台。河岸功能空间可以用于举办各种活动:巴黎沙滩、露天演出、马拉松赛跑、滑板比赛...也可以“随地大小坐”,充分沐浴在阳光下。晒久了再去老码头仓库改建的艺术商店逛一圈,或者在船上餐厅用个餐,将法式浪漫、文艺与闲适串联在一起。

从历史文化中窥见城市底色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来时路”,它深藏于城市的记忆之中,不仅刻画了城市的底色,更是社会凝聚力和创意活力的核心源泉。无论是郑州的中原文化、西安的古都风韵、南昌的红色篇章,还是曼谷的佛教精神、伦敦的英伦传统,乃至梵蒂冈的宗教信仰,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在各自城市的商业实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正如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所言,“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艺术与文化的介入正在重新定义消费者体验,并重塑商业竞争格局,成为讲述城市故事的最佳方式。

将文化底蕴通过商业展示,不应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是要打破传统的到达-观演-离开模式。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创造“小而美”的文化微地标,它们以灵活多样的功能自然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微地标可以是任何规模的事物——从一座独具创意的单体建筑到一条充满故事的街巷,从一个舞台到一间咖啡馆,从一座图书馆到一面洋溢着艺术气息的文化墙,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城市独有的文化符号,让历史和现代在这里交汇共生。

例如,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市,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音乐之城”称号的地方,全年举办超过400场的艺术盛会。为了更好地将音乐文化融入城市空间,当地政府与多个商业实体及社区合作,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名为“音乐小巷”的文化微地标。这些“音乐小巷”可能隐藏在某条不起眼的街道中,或是装饰在某座商业大楼的外立面,它们吸引市民和游客深入探索,体验这座城市丰富的音乐遗产。

从人群结构中映射价值取向

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城市发展的本质——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发展,而城市的面貌更是深深植根于其人群结构之中。当一个城市吸引着大量年轻人时,这座城市便充满了活力、创新力和青春气息,商业也随之变得新潮起来,各种次元文化、非标商业模式和策展活动层出不穷。对于那些产业人口密集的区域,如何在工作之余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成为了片区规划的核心问题,这时,拥有先锋创意特质的商业形态便成了吸引人群的关键。而在那些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包容与开放成为了城市的底色,多元文化的融合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商业发展的主旋律。因此,要准确描绘出一座城市的画像,首先就要对这座城市的人口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比如柏林弗里德里希海恩区是年轻创意者的天堂,也是柏林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商业区之一,汇聚了众多艺术家工作室、独立设计师商店、前卫画廊、别具风味的咖啡馆等,其形成离不开政府与开发商共同的租金管制。再比如香港兰桂坊,作为香港城市文化与夜经济的缩影,是香港外籍人士、熟男熟女以及中产及以上群体最爱的聚会地,令人炫目的天台酒吧、现场音乐餐厅、节奏强劲的夜店,这里是香港流光溢彩的夜生活聚集地,象征着香港的自由与包容、繁华与多元。

03

结语

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一个成功的非标商业项目,就如同一部深入人心的电影,它应当是从本土文化中自然生长出来的故事。这意味着,非标商业的核心不仅在于创意的火花,更在于对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我们看到,诸如烟火气、在地文化、社群等当下热词,实际上都深深植根于项目的地理与文化背景之中。过去那种单纯依靠空洞创意或噱头吸引人流的做法已不再适用。新时期的每个商业都像是一部电影,不仅需要扎根于现实生活,更要通过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展现出超越日常的独特魅力,以此来触动人们的心灵,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层共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ET睿意德”,作者:石俊东,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