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消失的真实:人类习惯造假,也习惯假 | 消费社会29

作者:大白的日子发布时间:2024-09-13

上一篇说到,资本主义体系构建的女人范本和男人范本成为了消费的实际对象,这两个范本并非指向现实中的女人和男人,它们的作用只是做出社会阶层差异化的区分而已。

 

“正如马克思在谈到拿破仑三世时所说:有时,同样的事咋历史中会发生两次:第一次,它们具有真实的历史意义,第二次,它们的意义则只在于一种夸张可笑的追忆、滑稽怪诞的变形——依赖某种传说性参照存在。”(99)

 

“As Marx said of Napoleon III, sometimes in history the same events occur twice: the first time with real historical import; the second merely as caricatural evocation of the event, as a grotesque avatar of it - sustained by a legendary reference.” (99)

 

同样的事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第二次则是对那个真实发生事件的讽刺性唤起,唤起指的是创造某种关于这个事件的图形,或者形成某种关于这个事件的印象,它是一种滑稽式复活,鲍德里亚因此将文化消费定义为这种滑稽式复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目的是为了讽刺式唤起那些已经不存在的东西。

 

比如那些去体验当年淘金热的游客,他们会租用爱斯基摩人的服饰来增加当地色彩,这时候的他们其实是在消费那段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鲍德里亚认为这种消费其实意味着一种终结,即曾经那段淘金热历史的终结,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在消费,不如说他们是在终结。

 

这种终结就是一种对于过去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否认,同时也昭示着一种对这种滑稽式样复活的颂扬。

 

“透过大众传播我们已经看到,各类新闻中的伪善煽情都用种种灾难符号(死亡、凶杀、强暴、革命)作为反衬来颂扬日常生活的宁静……无论如何,人们都参与了对某些结构的历史性分解活动,即在消费符号下以某种方式同时庆祝着真实自我之消失和漫画版自我之中复活。”(100)

 

类似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母亲节卖到爆的康乃馨,这不正是因为她作为女性本身的“自己”消失了,而作为“母亲”的身份角色复活了吗?不正式因为她为了家庭和子女燃烧了自己才换来了那么崇高的推崇吗?同理,各种呼吁关注儿童与老人吧啦吧啦,不正是因为二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所以才需要有那么一种呼声吗?

 

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下,我们的社会展现出了一种“再循环”的面貌特质:

 

“事实上,‘再循环’一词便能发人思索:它不禁令人想到了时尚的‘循环’:这种情况下,每个人同样都应该做到‘跟上潮流’,并且每年、每月、每个季度都对自己的服装、物品、汽车等进行再循环。假如不这么做,就不是消费社会真正的成员。”(101)

 

这种“再循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体,比如公司的再培训,又比如教师行业的进修等,再比如医学上的各种修复手段等。与之类似的还有各种所谓的“重新发现”,比如重发现自己的身体,比如重新发现城市或小区的自然美景等。

 

“这就是说,再也没有那种独特的、象征着与文化独立的本原存在了,有的只是模拟范例,一种对被用于流通的自然符号的消费,简而言之,一种再循环了的自然。”(102)

 

“That is to say, it is no longer an original, specific presence at all, standing in symbolic opposition to culture, but a simulation, a 'consomme' of the signs of nature set back in circulation - in short, nature recycled.” (101)

 

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替代了真实的自然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们享受的不再是那个真实的东西,而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滑稽式复活。

 

而“再循环”背后的逻辑是与时俱进,这个与时俱进的原则不单支配着自然(让自然再循环成真实的自然),还支配着职业、技能和科学等领域,其背后存有一种替代逻辑,即科学、技术、手艺和技能的价值要让位于“再循环”,也就是说要让位于流动性、地位和职业概况等所产生的限制。

 

所以,所有适应了这种文化的人所接受的,并非真正的文化,而是文化的再循环。真正的文化是继承作品、思想和传统以及持续性的理论和批判性反思,而文化的再循环则跟时尚一样,其关注点在于了解最新动态,跟上时代的步伐。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