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不停歇,建设正当时。近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设。追光图绿,向“新”提质,项目部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奋力书写三航追光者向绿色能源领域深处进军、开辟海上光伏新“蓝海”的生动实践。
三航追光者,扬帆光伏“蓝海”
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为山东省2024年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重点项目,也是国内首个GW级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工程地点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部海域,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海上光伏结构形式采用上部光伏平台和下部四桩固定式桩基基础,上部光伏平台在码头完成建造与安装调试后,整体运输至海上完成后续安装工作。
作为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海上光伏具有不占陆上土地资源、太阳能利用率高等优势,成为“双碳”背景下沿海城市积极布局的方向。中交三航局拥抱绿色低碳发展新趋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布局战略性“三新”业务,抓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契机,投身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建设。
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16.52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5万户家庭1年的用电需求,节约标煤5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7万吨。同时,项目采用了“渔光一体”开发方式,与现有的养殖用海进行立体、复合使用,有效提升海域空间利用率和整体开发收益。
海上立光伏,创新引领品质
作为中交三航局海上光伏首战,项目部向新求质,致力打造精品工程。建设期间,面对项目设计结构形式零经验、零参考的局面,项目团队坚持科技引领,因地制宜锻造海上光伏建设的新质生产力,推动项目高质量建设。
围绕施工现场点多面广,海上吊装作业难等建设难点,项目部大力运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通过BIM技术建立施工可视化模型,打造电子沙盘,赋能工程管理。同时,项目部为主力船配备了“喇叭+视频+一键联通”,并为船上作业人员配备了北斗应急救援个人终端,护航海上作业安全。
海上施工区域,一座浮式稳桩平台正进行沉桩作业。这是由项目部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开展的《海上光伏浮式稳桩平台钢管桩沉桩施工技术研究》科研课题研究成果,该平台显著提升了施工工效并降低了安全风险,确保钢管桩各项精度数据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与此同时,项目团队针对沉桩施工难、海上防腐难、平台运输难等海上光伏施工难点展开技术攻关,进行了多项科研课题研究,以技术力量助力工程品质提升。为解决光伏平台海上运输难题,项目部创造性设计了用于1000吨自航驳光伏平台超宽运输工装,通过“小马”拉“大车”的方式,显著降低了运力浪费,提升了施工质效。
高效造平台,科学组织施工
项目关键施工环节为光伏平台制作、安装,光伏平台的陆上制作是制约整个项目工期的关键因素。围绕生产流程优化,项目团队根据场地的布置特点,分别设计了“一体成型360模块车转运”“轨道小车流水线”等制作模式,使不同区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助力平台制作进度稳步推进。
面对光伏平台的建造、安装调试无类似施工经验,缺乏参考的挑战,项目团队“摸着石头过河”,持续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通过不断试验和改进,逐步解决模块车方向调整难、光伏板安装中檩条与光伏板螺栓孔错位、焊缝存在咬边和气孔、吊装绳索解扣难等问题,持续打造高效高质的生产链条。
在提升光伏平台施工效率的同时,项目部还强化过程管控,盯重点、抓关键,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网格化责任清单、关键工序质量管控清单,细化职责分工,层层落实安全质量责任,提升现场管理效率。通过打造知识与技能培训课堂,开展各类技能提升活动,持续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和水平。
蓝图向海,风光无限。中交三航局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部向“新”而行,加强技术创新,科学组织施工,赋能海上光伏高质量建设。接下来,项目部将持续发力,瞄准光伏新“蓝海”,打响“三航光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