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江苏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苏定强院士获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265个项目获2023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5个、二等奖73个、三等奖147个;9名青年科技人才获2023年度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9家企业获2023年度省企业技术创新奖;6名外籍专家获2023年度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项目、个人、企业“牛”在哪里?记者采访了部分一等奖获奖项目负责人。
实习生 张怀雨 蔡林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让失聪者恢复听觉
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柴人杰,既是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也是一等奖项目“通过基因治疗恢复耳聋患者听觉功能”的第一完成人。柴人杰介绍,这个项目包含理论与技术上的创新,实现了生物信息学、病毒学、药物工艺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我跟学生们说,困难没有决心大,只要有决心,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为了让失聪者回到有声世界,耳聋基因治疗中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被团队逐一攻克。项目研发的耳聋基因治疗药物,在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中成功恢复15名重度耳聋患者的听力功能。2024 年 8 月,这一耳聋基因治疗药物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证,意味着药物后续审批将进入一个快速通道。在全球耳聋基因治疗领域,柴人杰带领团队实现了领跑。
肺段切除术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肺段切除术为核心精准诊治早期肺癌的体系创新和应用推广”项目,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第一完成人陈亮医生介绍,肺段切除术相较于传统的肺叶切除术,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高的精准度。他指出,肺是不可再生的器官,因此,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肺组织的切除,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创新不仅适用于单发性肺癌,对于多发性肺结节的患者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你看我们切准了,切少了,疗效却可以达到切得多的效果。”陈亮医生说,“多发性肺结节的患者未来可能还需要再次手术,因此我们在初次手术时就需要为后续的手术留出余地。”
直面痛点,有力支撑新兴产业发展
获得一等奖的“空间站低温存储装置高性能真空绝热板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第一完成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照峰教授。他介绍,这个项目是空间站里的一个低温存储装置,它只有0.5的立方:“因此这个项目采用我们这个材料后,保温的厚度大大减薄,就是10分之1的厚度可以满足原有的保温材料的效果。因此它的存储量达到了384瓶矿泉水的体积,大幅度提高了存储效率,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此外,获一等奖的“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安全高效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构建了一个“车桩安全高效一体化运行系统”,其研发初衷是解决电动汽车一次充电成功率不高、存在爆燃隐患等问题。获一等奖的“水稻重要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是一个基础类研究项目。项目第一完成人,扬州大学副校长、农学院教授刘巧泉说:“我们做的研究,是在水稻高产的基础上,解决稻米更好看、米饭更好吃的问题,也就是让米饭色香味更俱全。”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