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央美版《中国美术简史》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

作者:深海少女有点甜发布时间:2024-09-18

以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和出现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中国迄今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近万处,分布遍及各省、自治区,已确立的考古学文化约五十多种。随着碳14测年法的应用与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初步搞清了全国主要新石器文化的序列与编年,特别对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和燕山南北地区的诸文化谱系有较深入的认识,从而为我国史前美术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按分期与分区作如下简要介绍: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本期遗存发现不多,惟最近十年有重要发现。华北地区有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华南地区有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这些遗址均出土粗陶片;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畜骨骼;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文化、河北武安的磁山文化及甘肃秦安的大地湾文化(以大地湾一期遗存为代表,或以陕西华县发现的老官台文化命名)。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淄博发现的后李文化。长江中游地区有湖南澧县的彭头山文化及石门的皂市下层文化、湖北枝城的城背溪文化。辽河流域有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洼文化、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及沈阳的新乐文化。燕山南麓有北京平谷发现的上宅文化。农业于本期已发展成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陶塑、石雕、玉器开始出现。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黄河中游地区有分布广泛的仰韶文化(包括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等三个类型),黄河上游有最先在甘肃临洮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黄河下游有山东滕州的北辛文化及泰安的大汶口文化。长江中游地区有重庆巫山的大溪文化及湖北京山的屈家岭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与嘉兴的马家浜文化,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江苏南京的北阴阳营文化,安徽潜山的薛家岗文化及含山的凌家滩文化。辽西及燕山北麓地区有敖汉旗的赵宝沟文化及赤峰的红山文化。珠江三角洲有咸头岭文化(或称大湾文化)。台湾有台北县的大坌坑文化。黑龙江有密山县的新开流文化。本期农业与手工业出现分工,生产规模扩大;到本期后段,手工业内部也有了新的分工。彩陶艺术十分流行,琢玉已成独立的部门。私有制已经出现,作为记事的刻画符号得到广泛采用。本期前段,流行向心式的聚落布局及氏族公共墓地,血缘纽带还比较牢固;本期后段,出现氏族权贵,红山文化出现坛、庙、冢等礼制性建筑,屈家岭文化出现城堡,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变革之中。


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这个时代亦称龙山时代,或称铜石并用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转变的过渡时代。黄河中游地区有河南陕县发现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及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长安县发现的客省庄文化,山西襄汾发现的陶寺文化。黄河下游地区有山东章丘首先发现的龙山文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与湖北天门的石家河文化。其他地区还有内蒙古中南部的老虎山文化,岭南地区的石峡文化,福建闽侯的昙石山文化,台湾高雄的凤鼻头文化与台北的园山文化,云南的大墩子文化,西藏昌都的卡若文化等。本期,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大量涌现;大型墓与小墓的随葬品多寡悬殊,贫富分化显著;良渚文化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玉琮等祭祀天地的玉礼器,墓主人可能是握有权力的祭司(巫觋);江苏吴县澄湖良渚文化遗址及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相继发现多字刻于一器的陶文,作为记事与交际工具的文字已经产生。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