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科技企业成国际合作亮丽名片

作者:中国对外贸易杂志发布时间:2024-09-30

文 /  张伟伦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潮流,科技企业作为其中的先锋力量,更是成为了国际合作的亮丽名片。从光纤通信到人工智能,从生物医药到云计算,中国科技企业正以创新为驱动,扬帆出海,书写着属于中国的新航海故事。

从“制造卖全球”向“技术引领全球”

记者近日走进了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璀璨明珠,这里汇聚了无数高科技企业与初创公司。“在全球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技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海战略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发展,更是国家经济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如今,北京市海淀区致力于营造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营商环境,支持和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北京市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张静日前在出席以“出海新征程,企业新高度”为主题的TechSail 2024: 全球创新领航者峰会时说。

该峰会旨在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企业出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为科技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讨企业出海的新路径。

记者注意到,中国企业从“制造卖全球”向“技术引领全球”转变过程中,技术创新正成为驱动企业国际化的核心力量。例如,中国AI大模型如阿里云百炼国际版、科大讯飞等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成功落地,以及云服务提供商如腾讯云、华为云、阿里云等在海外市场的加速布局,都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成为了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隐忧。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深专家王福俭结合自身的工作业务探讨了产业转移和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挑战。他认为,地缘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如贸易战、疫情及地区冲突等事件促使企业调整供应链,寻求更安全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此外,全球经济力量的重构,以及技术革命如页岩油革命和虚拟电厂的应用,均推动了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产业转移带来了诸多挑战,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经贸摩擦以及海外市场日趋复杂。”王福俭表示,中国制造业需要适应新的全球化模式,即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弹性和安全性,而非单纯追求成本效益。

虽然某些西方大国试图与中国“脱钩”,但实际效果有限,中国仍需继续深化国际合作。王福俭鼓励企业关注专业机构提供的国别风险评估信息,以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建议企业应主动拥抱国际化,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工具来管理海外风险,以构建全球化的风险防控体系。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跃升

创新,是科技企业出海的核心动力。以桂林的莱茵生物为例,该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力度,从最初的罗汉果提取物供应商,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天然健康产品原料供应商。其在美国开设的工厂,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树立了标杆。

据世界经济论坛去年底公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去年21家新晋制造业“灯塔工厂”中,有11家位于中国,包含了光伏、汽车、新能源等高科技企业。由此,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中国有62座,是全世界“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这标志着“中国智造”已经具备了全球竞争力,为国内制造企业出海提供了坚实底气。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科技企业正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升级,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企业出海,是机会也是挑战。一方面出海蕴含的市场机遇是明确的,另一方面,对出海的路径和细节认知不清,也可能拖累企业国内业务,导致资金、精力等资源浪费。“制定出海路径需从企业愿景、价值观出发,明确海外目标市场及商业模式,并根据当地需求调整价值链。”北京出海领航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兆华表示,企业需设定清晰的短期与长期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与市场,并确保内部体系如研发、采购、服务与供应链可以无缝对接。在全球商业环境变动下,企业需具备动态战略管理能力,如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高效行动与内部资源弹性等。

黄兆华表示,企业国际化落地需选定合适的市场,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并构建营销模式,同时,找到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至关重要。此外,企业需重视人才培养与风险管控,如借助中信保等专业机构。最终,企业需学会跨文化管理能力,实现本地化经营,即便在复杂国际形势下也能稳健运营。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王健十分关注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创新背景下全球市场的转型话题。他指出,尽管面临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中国的外贸增长依旧展现了较强韧性。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到,经济全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贸易和资本流动,还包括人口流动、知识转移及数据交流,展现出全方位全球化的特征。

“企业出海需认识到全球市场的差异化,利用这些差异来制定策略并获取利润。”王健表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得以通过跨境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参与全球化,第三方平台如亚马逊、阿里巴巴等赋能中小企业,降低了跨国经营的成本与难度。数字化转型还促使企业从传统的股权投资转向更多的契约合作,形成了新的市场生态。

在活动的研讨环节,相关业内人士表示,高质量出海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与安全合规。中国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合规管理,确保在全球市场中稳健前行。

利好政策助力企业出海

记者注意到,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便利条件,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截至2024年7月,北京市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突破1091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三。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等领域,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和生物医药。”北京市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罗群介绍,目前北京市对外投资实行备案核准制管理,北京市商务局负责3亿美元以下投资项目的备案,超过此金额则需经北京市商务局初审后报商务部复审。为提高投资便利化,北京市已下放备案审批权至自贸区所在区的商务局或商务金融局。

此外,对出海企业的利好政策与措施还涉及多个领域。以北京市为例,目前的多项支持政策包括风险管理费用、资源回运费、投资保险保费等补助,以及对新增和增资项目的直接补助。此外,北京市商务局还推出了“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涵盖“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推介会、课堂和沙龙等活动,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国际市场。

王建表示,中国企业出海正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除了大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也加入了全球化的行列,利用数字技术和平台服务实现了跨境业务的拓展。而这些小企业们也更需要政策红利的浇灌。

“当前的新环境下,企业也面临着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规则和服务生态的挑战。在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中,各类企业需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寻找确定性,并在全球化战略中实现整体协同,以达到整体收益最大化的目标。这需要企业自身、政府的引导和各类商协会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合力。”王建说。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