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读者留言说:“Axure都过时了,应该用云文档共享解决,效率巨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蛮有趣的,我先做一个投票调研,你会选择线上协作文档做原型吗?
我相信有很多产品经理从新人成长过来,都有这样的困惑,到底选择什么工具来作为原型工具。
比如我带过的一些学生,有的担心过时,学了之后去公司里面用不了;有的担心工具过于先进,公司里也不能接受。
我一直在告诉他们,原型并不重要,那些在产品经理职业发展里,最后成为产品总监的,除了原型,最重要的是其他的4个要素,也是我认为年薪50万以上的产品经理有什么工作特点。
如果你进入大厂做产品经理,你会发现大厂会要求对员工进行OKR考核,现成的团队与资源,你自己花时间找到方向,老板不会给你具体任务,只是会给你介绍当前的业务与发展近况。
而你作为新入职的产品经理,要做的就是他们的产品方向与任务规划,最终给出一个产品方案,可以是一个功能需求设计,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从0到1产品方案。
所以那些在入职大厂前,如果工作习惯总是被领导安排做具体的事情,很可能就在大厂工作不习惯。
重要的是原型背后的用户研究、用户路径、技术框架、产品形态选型....>
回答这个读者:“选择什么原型工具,其实不是产品经理说了算,而是这个团队。”
在入职之后,产品经理会要求按照公司产品团队的规范进行产品设计方案输出,比如有的团队产品经理有多个,系统复杂,有多个端,所以产品经理会按照功能模块或者端来进行区分。
这个时候为了效率与原型统一,产品经理协同的需求是比较高的。因此会选择线上原型工具,比如文档、线上原型工具等等。
在to B的公司里,有的产品经理会面临需要给客户个性化需求方案,所以产品经理要输出一个让客户能够简单易懂,最好就是和上线几乎差距不大的原型demo。
因为客户往往有下面的问题:
这个系统要做什么功能,有什么样的亮点与创新?
而用原型工具现成的组件、以及素材模板就可以快速达到这个效果,让客户更加直观了解产品的功能设计方案,从而推进研发合作进展。
还有的团队,因为是做自己产品的研发迭代,交付的是用户而不是to B的客户,那其实原型工具用什么,就没有固定的限制了。只要研发团队内部能够看得懂,让研发、设计人员能够最快get到你的需求含义。
至于选择什么工具,其实不用太考虑。
用共享文档、甚至是PPT都可以,但有一点,如果要表达产品的页面交互,以及产品的固定功能布局甚至是系统组件,显然这些工具是没有办法表达思考的深度的。
图片来自网络:原型的线框图
比如我们最近做的vision Pro的APP原型设计,你想用共享文档完全无法表现出vision OS系统的原有导航交互,让用户的需求差距与实际想表达的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
图片来自网络
让用户减少需求理解失,趋近于真实,这是产品经理做原型设的核心目的。
产品设计方案包含的不仅是原型,还要需要产品经理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资源评估,比如涉及到的前端与后端、测试人员、甚至是算法时间、以及所需要的硬件资源配置(服务器、GPU服务器、终端设备)
现在有了GPT,产品经理做设计方案会更加可控,效率也大大提升,相较于之前需要和技术人员沟通,现在只需要和GPT做技术调研即可。
如果现在要是一个产品经理还不会用AI,那至少人效是非常低的,也就务必到必须被淘汰了。
我见过许多产品经理就只知道做产品,而不知道如何让产品变现。
举个例子,我身边有一个来自微信团队出身的程序员转产品经理做产品,就非常容易上线一款用户体验细腻、交互设计也主流的产品迭代。
但是却迟迟没有找到商业模式落脚点,导致了产品上线后始终只能免费给用户使用,团队需要持续承担服务器、研发成本。
一旦收费了,用户马上就流失了,产品被迫缩减开支呈现恶性循环。这本质上是产品的痛点切入不够,导致用户无法付费。
而商业变现,就要考虑到产品的切入行业、与场景痛点,从而构建一个业务模式
年薪50万以上的产品经理,在产品在研发到1.0 版本之后,就要会带着产品进行商业化变现
商业化的构建背后是业务的构建。
不仅是适用于软件行业,还可以扩展到硬件以及其他新零售实体店。
比如现在的乐刻健身,从普通的24小时无人健身门店,再扩展到现在的乐刻Pro会员店(只做私教),实际上就是会员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从而增加了商业ROI。
这就是典型的商业模式构建,从用户一开始就是收费的,而乐刻的会员有了现金流之后,就开始做周边以及相关广告,得到了更多商业化。
综上,以上就是一个我认为当下年薪50万的产品经理能力。
如果很多你还停留在需求池的原型设计,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学习利用工作机会去尝试从0到1构建整个业务体系。
所以年薪50万以上的产品经理,都在构建业务上。
今天的分享就在这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Kevin改变世界的点滴”(ID:Kevingbsjddd),作者:Kevin那些事儿,36氪经授权发布。
拼课学习看公告111 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