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半导体2024:汽车芯片国产化涌现,AI芯片上市潮,存储芯片市场巨大|职场红利年终盘点⑥

作者:职场Bonus发布时间:2024-12-29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无论是存量市场的国产化替代,还是增量市场的人工智能等新型产业,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都意味着无限的发展机会。

想构筑打造中国自己的半导体工业体系,需要的不仅仅是芯片研发人才,还需要大量的芯片生产工艺人才、销售与市场人才等。

数据显示,在芯片研发端,最紧缺的岗位是研发工程师,其次是研发经理和研发总监,前者是芯片研发端的主力,后两者则是属于研发管理层。细分来看,最为紧缺的研发工程师有模拟设计工程师、射频设计工程师、CPU架构师、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它们恰恰又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岗位,就是又卷又紧缺。

虽说行业回暖,却不能和招聘市场回暖直接挂钩。从薪资来看,在国内大型一线城市如北上广,一个芯片研发总监(1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平均年薪在100万左右,研发经理(10年以上工作经验)平均年薪在70万元左右,普通研发工程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平均年薪在38万元左右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15% ╱ 01

AI芯片:国内大厂开始采购国内AI芯片 ╱ 02

存储芯片: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 ╱ 03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15%
 

据央视网消息,11月14日上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0万辆——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车对电子系统的依赖程度更高,需要更多的芯片来实现电池管理、动力控制、车载充电等功能。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意义重大,其普及带动车规级SoC等汽车芯片的蓬勃发展。贝哲斯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及中国市场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分别为2793.64亿元、658.18亿元,中国占比达23.56%。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自汽车芯片“短缺潮”以来,国内汽车产业链及资本市场已在加大对芯片的自主可控布局,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在MCU领域,涌现出杰华特四维图新(杰发科技)国芯科技兆易创新航顺芯片比亚迪半导体芯旺微芯海科技等公司。近日,首颗全国产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车规级MCU——东风汽车DF30正式亮相,有分析称,目前车规级MCU国产化率已接近10%。

近年来,国科微思特威比亚迪半导体等国内企业也在持续推进车规级CIS产品的发展,市场竞争力在逐步提升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是全球汽车领域的头部玩家之一。

除了供应链企业,车企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芯片环节中来,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小米上汽东风一汽蔚来理想小鹏等,或直接参与造芯,或参股生态链助力造芯,均在构建自己的芯片供应安全底线。

中国每年销售超过3000万辆汽车,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1/3,但本土汽车芯片供应量仅占10%左右。在产业链生态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汽车芯片成果加速落地,行业预测,2024年国内汽车芯片的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15%。

此外,有外媒于近日报道称,中国正在敦促国内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在本地采购多达25%的芯片,旨在减少对进口芯片的依赖,这也会助力国产芯片提高竞争力。

几乎所有类型汽车芯片都有本土企业在推进国产方案,部分领域的国产化趋势日益凸显,如智驾芯片,海思地平线黑芝麻智能已成为国产方案的代表,尤其是地平线征程6芯片的规模量产,正在加速挤压某些国际大厂的市场份额。不过也有部分领域仍需继续深耕,座舱芯片被认为是难度最高的领域之一。

车规级芯片特别是高端车规级芯片,目前仍制约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此,招兵买马必不可少。以芯片设计公司海光信息为例,2023年研发人员人均薪资可达到85.44万元,这个数字在寒武纪则可达91.75万元。而在2024年校招擂台上,海光开出的薪资也格外诱人,数字IC设计硕士应届生薪资直接给到45万。

AI芯片:国内大厂开始采购国内AI芯片

今年,“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股价节节高升,备受瞩目。近年来,AI芯片国产化的呼声居高不下,燧原科技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初创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早已成为明星标的。

ChatGPT爆火后,让外界意识到无论是处理云端的大规模数据,还是边缘设备的智能应用,都需要强大的AI芯片提供算力支持,如智能安防、自动驾驶、云计算等领域,都需要高性能AI芯片。

我国在芯片领域的情况不容乐观,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新的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将140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机会与挑战并存。次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以及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集体发表声明——美国相关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议国内企业谨慎采购美国芯片。这意味着国产芯片的机会来了,据悉,在国产供给的同时,中国移动、百度等企业已开始采购国产AI芯片。

目前,国内聚焦AI芯片的企业主要包括瀚博半导体天数智芯摩尔线程登临科技爱芯元智沐曦海飞科墨芯人工智能天数智芯忆芯科技等。其中,国内AI加速芯片最能打的型号是华为昇腾910B,该芯片采用采用7nm工艺,拥有496亿个晶体管,其FP16的运算性能约为320Tflops,整体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水平。此外,寒武纪推出的910B AI芯片,其FP16稠密算力达到128TFLOPS,超过英伟达A100;海光信息推出的海光2000 AI芯片,是国内首款基于5nm工艺的云端推理芯片。

此外,从云端需求和企业动作来看,2024年研发下一代大模型仍将是各大科技公司竞争的核心,其中多模态模型占比逐渐提高的趋势带动了更大的算力需求。各家芯片厂商在AI PC、AI Phone、AI Car卷出天际,堪比“春秋战国”。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车端可能是2024年最扑朔迷离的AI芯片战场。

职场Bonus在招聘网站上注意到:某公司招聘AI芯片合作规划资深专家,要求可以base上海/南京,薪资空间是80-150万。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智算产品外购AI芯片的合作对接;指标体系建设,选型及模型测试,相关验证计划制定。除了要具有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这一岗位类型还要熟悉CPU/GPU或者AI加速器的硬件架构。

存储芯片: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

伴随着各个大模型的涌现,“AI大模型+”正逐渐应用于办公、医疗、工业、政务、电商、游戏、流媒体等多元化场景。数据量的持续攀升催生了对于算力的强需求,同时,如何进行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存储是当前算力设施面临的两大挑战。正因如此,存储芯片 [1] 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子设备的性能和存储容量至关重要。

存储芯片市场空间巨大,目前市场规模占据整个半导体市场的27%,整体市场规模超150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至整个半导体市场的50%。

在存储芯片领域,中国厂商今年来也迅速崛起,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长江存储(YMTC)、合肥长鑫(CXMT)等企业正奋起直追,通过巨额投资和技术创新,正逐步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来觅研究院预计,2024年长江存储全球市场占比约8%,合肥长鑫全球市场占比约10%,与海外龙头仍然存在差距。国内企业正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在高密度存储技术、低功耗技术以及存算一体融合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去年年底开始,主要存储芯片产品价格已经止跌,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这主要归功于生成式AI的爆发以及消费电子市场的回暖。近年来,多家存储芯片公司登陆A股科创板市场,如普冉股份东芯股份恒烁股份聚辰股份等。

放眼全球,整个半导体人才短缺的逻辑是类似的。尤其是中国,半导体人才短缺是全方位的,从产业链上游的半导体材料、设备、EDA工具、IP,到中下游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均存在人才缺口。

不过,想要优秀人才加入,对应的薪酬不能少。职友集的最新数据统计分析,长江存储的薪酬区间中,30-50K的占比最高,达到了36.1%。在2023年,长江存储的平均工资为24.8K,与2022年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从学历角度看,本科员工的平均工资约为33.6K,而硕士员工的平均工资则达到35.2K左右。

地区差异方面,武汉地区的平均工资为26.3K,而上海地区的平均工资则高达39.4K。据其官方网站最新发布的信息,长江存储目前正在武汉、上海、北京、深圳、四川等地进行大规模招聘,提供了超过70个职位,涵盖了模拟电路工程师先进封装技术开发工程师电子元器件工程师工业工程师等多个岗位。

「职场Bonus」(ID:ZhiChangHongLi)

据职场Bonus观察,一则典型的存储领域芯片架构资深专家招聘,薪资通常能给到80万-160万,要求能根据云产品需求,主导芯片存储领域的规格定义,存储竞争力分析和芯片架构设计。不过对资深专家级别的岗位来说,至少需要本科毕业10年相关工作经验/硕士毕业8年相关工作经验。

[1] 存储芯片也称存储器,是一种常见的集成电路,用于在电子设备中存储和检索数据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类型: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Flash Memory)等。

参考资料:

1.《汽车芯片,国产化率有望升至15%》,天天IC

2.《国产车规级芯片奋力逆袭》;中国汽车报

3.《2024,AI芯片的三场关键战事 | 洗牌年代》, 硅基研究室

4.《燧原、壁仞接连IPO,国内AI芯片上市潮来了?》, 半导体产业纵横

5.《存储芯片,不能输掉的战争》, RimeData 来觅数据

6.《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产业链图谱及市场现状分析:国内智能算力建设加速推进,国产AI芯片产业加速发展》, 智研咨询

7.《瑞达恒研究院丨中国半导体行业报告(2023-2024)》,慧讯网

 

撰文 | 刘一

编辑 | 陈桐

排版 | 陈桐

封面图 | Nicolas Arnold(Unsplash)


Copyright © 2025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