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清明上河图》中,声光技术向参观者“演绎着”北宋的民俗风情和市井文化,主打沉浸式的“飞越黄山”VR设备,带着参观者玩一把时空穿越,“亲手触摸”古建筑……9月5日,在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现场,由潘家园文化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组成的中国·潘家园文化产业联盟展区首次亮相,吸引到诸多参观者驻足。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潘家园文化产业联盟成立于2023年12月,旨在通过携手联动盘活行业资源、加强合作,助力“中国·潘家园”文化品牌与文旅名片打造。
擦亮IP文化产业释放溢出效应
随着人们对文化艺术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潘家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牛琬婷谈道,“潘家园地区的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区域产业集群,集聚了北京古玩城、潘家园旧货市场、尚古古玩城以及天雅古玩城等一批文玩艺术品市场。中国·潘家园文化产业联盟在此基础上成立,目的在于强化沟通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产业集群行业影响力。
除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外,中国·潘家园文化产业联盟自成立以来,已在潘家园街道的牵头下,组织多次企业座谈会,并于7月启动了潘家园文化体验季,开展文化夜市、展览展会、拍卖鉴定、琴书展、读书会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中国·潘家园”IP。
在定位传统文化与大众市场的基础上,潘家园持续探索新的经营之道。据了解,目前,潘家园旧货市场已吸引了直播基地与文创公司的入驻,同时增添了科技体验项目点位,如动态体验《清明上河图》、VR体验“飞越黄山”等。此外,潘家园地区的文化产业溢出效应显现,对周边文旅业态及酒店住宿等均起到了显著带动作用。
政府搭台 联动企业促发展
“文化+科技”双轮驱动,在此过程中,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上寻求突破,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方面不断创新思路。
近年来,潘家园街道坚持以文化复兴引领城市更新,不断赋能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让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潘家园充分挖掘地区优势,着力提升地区整体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据悉,潘家园将打造更多科技赋能文化的新场景,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和文化产业贡献力量,并通过中国·潘家园文化产业联盟,带动各个企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沟通协作,扩大交流范围,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多措并举助力国际化“打卡”
在北京·中国文物国际博览会现场,巴基斯坦、尼泊尔、丹麦、波兰等8个国家的国际展商也加入了“练摊儿”的行列。与此同时,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数据,今年1—7月,北京接待外国游客161.87万人次,同比增加237.5%,入境游人群呈现散客化、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扩展国际影响力也是潘家园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据了解,文化展示上,潘家园将积极搭建国际文化交流桥梁,邀请国际友人参与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推广方面,将继续鼓励文创产品创新,所推出的《古韵新起点 文化潘家园》宣传片已经登上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大屏;此外,在市场运营上,潘家园持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工作人员国际化服务培训,完善多语种标识等设施,并持续推动市场国际化升级。
下一步,潘家园街道将充分发挥朝阳区特色文旅消费街区的文化和资源优势,持续探寻更广泛的行业内以及跨界合作,以创新思路探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探索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致力于为首都文化中心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北京商报记者 韩昕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