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2023 年的大模型引爆了 AI 革命,那么 2024 年则是这场革命进入深水区的一年。AI 不再只是改变某些行业的边边角角,而是像潮水一样,重新塑造了应用市场的地形地貌。
今年的变化更猛烈、更复杂。AI 驱动的应用从前沿走向日常,语音助手更加聪明,办公工具更加高效,短视频与短剧的内容创作甚至都离不开 AI 的影子。与此同时,AI 带来的间接效应同样深远:市场竞争更快,产品更新更频繁,甚至连用户的需求都在被不断刷新。
这种风起云涌的态势,让应用市场既充满机会,也暗藏挑战。创新者可能在一夜之间站上潮头,错失时机者则很可能被甩在浪后。回望 2024,哪些应用脱颖而出,又折射了怎样的趋势?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盘点年度十大 APP,一窥市场的风云变幻。
年度 AI 智能助手 :豆包,更像是 AI 生活陪伴
如果说 2024 年 AI 智能助手还有一款应用能够杀出重围,那一定是豆包。今年豆包的恐怖增长,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截至 11 月用户规模已经来到 1.6 亿,大概是年初的 52 倍。
豆包最深入人心的场景需求可能不是办公和学习,而是陪伴。在小红书#豆包带娃记#话题下,就有大量分享指出,比起冷冰冰的工具,手机上的豆包 APP 其实更像一个「会聊天、懂情绪」的生活伙伴。
图/雷科技
再加上豆包的「语音」非常自然,在对话中也比人类更有「耐心」,所以豆包可能不是最聪明的 AI 智能助手,但依然抓住了用户的心。这也就难怪了,明明后发的豆包能从一众 AI 智能助手中脱颖而出。
年度生活 APP:小红书,从种草社区到生活指南
2024 年,小红书在一众头部应用中称得上「异类」,讨论度与影响力还在持续扩大,无论是年轻用户的消费决策,还是品牌的市场布局,小红书都成了绕不开的关键平台。
更本质的是,从美妆到家居,从旅游攻略到健身计划,小红书的搜索场景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UGC(用户生成内容)带来的真实可信感,让用户更愿意在这里寻找答案。这种强互动性和内容深度,直接将小红书从「种草神器」升级为「生活指南」。
图/雷科技
这甚至在改变搜索市场的格局,有媒体援引搜索行业人士消息就指出,小红书的日均搜索量已经来到了 6 亿次左右,在短短一年多就翻了一番。这个数据也意味着,小红书已经成为用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小红书还拥有海量的社区分享者和活跃用户,通过真实的内容和强大的互动,还在继续扩张生态,继续定义生活方式。
年度 AI 翻译 APP:有道词典,10 亿人的AI 学习助手
2024 年可以说是有道词典的一次深度蜕变。年初,国民级学习 APP 网易有道词典 10.0 版本全新上线,宣布有道词典全面进入 AI 化,并基于子曰教育大模型能力推出全新 AI 学习助手「小 P」,提供更精准的 AI 翻译。
下半年,有道词典还官宣 slogan 焕新升级为「All is AI,10 亿人的 AI 学习助手」,并新增 AI 同传、AI 英语作文生成等 20 余项 AI 功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图/有道词典
利用大模型的问答交互能力,有道词典可以说重新定义了用户与词典的互动方式,也继续牢牢占据翻译与学习工具的头部地位。数据显示,加入「小 P」的有道词典 10.0 上线仅两个月,AI 功能使用人数就增加 30%,更带动相关收入提升 150%。
从工具到助手,从翻译到教育,有道词典的这一轮升级称得上 2024 年「AI 重塑学习」最好的范例,而这,可能也正是有道词典在 2024 年从学习市场上「突围」的关键所在。
年度教育 APP:小猿口算,从全民刷屏到回归需求
2024 年,10 月,小猿口算因为大学生的「炸鱼」事件意外成为了舆论焦点。这款本为小学家长和老师设计的学习检查工具,被大学生当作「拼手速游戏」,纷纷涌入其口算 PK 功能,与小学生一较高下。
一时间,「大学生炸鱼」的段子在社交媒体刷屏,让小猿口算迅速出圈。但作为学习检查 APP,小猿口算的目的还是面向小学生提供学习检验。通过 AI 智能批改和场景化设计,解决了家长和老师在作业检查上的痛点,同时为小学生提供了趣味性的学习检查方式。
图/雷科技
而在大学生的意外「炸鱼」之外,小猿口算更耐人寻味的一点是:AI 正在教育领域迅速扩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家长和老师进行简单的学习检验。同时,游戏化的产品设计也更加深入这些教育产品,或许也会加速 AI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普及。
年度效率 APP:Kimi,打工人离不开的信息助手
2024 年,Kimi 还在用精准的功能定位,继续赢得目标用户的心。在很多大学生、实习生、打工人看来,Kimi 依然是学习、办公的好助手。它不止懂用户需要什么,你能帮你找到关键的信息。
Kimi 最大的杀手锏在于它对超长文本的处理能力。无论是一次性输入 20 万字的文档,还是快速解析复杂表格,Kimi 都能迅速提取关键内容并生成结构化分析。这种「深度处理」的能力,解决了用户在工作中最棘手的信息筛选问题。
图/雷科技
即便随着技术的迭代,各家大模型的上下文处理能力都发生了很大的进步,但 Kimi 在这方面的表现依然不俗。与此同时,Kimi 探索版、视觉思考模型的陆续上线,也在进一步强化 Kimi 在处理复杂信息任务时的优势。
对于那些每天与海量信息打交道的人来说,Kimi 可能是依然是 2024 年不可或缺的选择之一,也用实际表现证明了什么叫好用的 AI 助手。
年度办公协同 APP:钉钉,AI 助理协同办公的新风
2024 年,钉钉的全面 AI 化战略,让这款老牌协同办公应用焕发了新生。年初推出的 AI 助理功能,成为钉钉的一大亮点——它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用户的「智能工作伙伴」。
钉钉 AI 助理的强大体现在多个方面。无论是快速生成会议纪要、自动提取聊天要点,还是在繁杂的文档编辑中提供智能化建议,钉钉的 AI 助理都表现得游刃有余。用户甚至只需点击主界面的魔法棒图标,就能即时调用 AI 功能,完成过去需要花费数小时的工作任务。
图/雷科技
市场也在反馈,不仅有超过 70 万家企业在实际工作场景中使用钉钉 AI 功能,也在带动钉钉用户规模的继续增长。同时钉钉还开放了 AI 生态,尝试帮助更多企业将自有业务与 AI 技术深度结合,并在「内卷」愈演愈烈的办公协同市场,打造出钉钉的差异化竞争力。
年度口语学习 APP:Hi Echo,AI 口语私教跃入百姓家
在 AI 遍地开花的 2024 年,什么样的应用才是用户真正喜欢、真正有用的?这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但作为一款多次被苹果 App Store 推荐的 AI 应用,网易有道推出的 Hi Echo 虚拟人口语私教确实俘获不少用户的青睐。
图/ Hi Echo
Hi Echo 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拟真互动体验。用户可以与虚拟私教基于真实场景进行流畅自然地对话,从日常交流到商务演讲,用户可以选择合适的情境「沉浸式」练习。每次练习后,用户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从语法到发音都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用户快速提升口语水平。
甚至,Hi Echo 还与雅思官方达成合作,提供权威雅思口语模拟练考服务,100% 模拟雅思考试全流程并基于雅思官方标准的打分为学习者提供专业的备考引导。
这种技术与体验的完美结合,也让 Hi Echo 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外语学习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并且从去年 10 月推出至今,持续迭代优化口语私教的学习体验。
年度社交 APP:SocialAI,AI 社交的现象级应用
2024 年,SocialAI 的出现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讨论。这款主打「定制 AI 粉丝」的应用,把用户置于一个全 AI 生成的互动环境中。用户的每条动态都会收到 AI 追随者的迅速回应,无论是点赞、评论,还是深度互动,AI 角色都能用拟真的语气陪聊到底。
图/ SocialAI
然而,正是这种彻底 AI 化的设计,让 SocialAI 一夜之间成为社交圈的热点,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从市场表现看,SocialAI 在年轻用户中迅速走红,上线 3 天立刻爆火,在多个国家的应用商店中冲进社交类榜单前列。
不过目前来看,SocialAI 模式还不会是 AI 社交的未来,毕竟它无法真正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当点赞不再是真实的认可,评论也不过是程序生成的套话,没有真实用户的参与,再智能的 AI 也无法构建有价值的社交体验。
年度短剧 APP:红果短剧,短剧战争的最大赢家
2024 年,短剧市场的爆发还在继续,高效叙事、快节奏展开、强剧情反转的短剧在持续抢占用户时间。这种「短平快」的内容策略,不仅让短剧成为一种全新的观看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
而以压倒性优势赢下了这场战争,则是字节跳动旗下的红果短剧。
图/红果短剧
红果短剧的成功离不开它的精准打法。首先是「免费」这一杀手锏,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大幅提升了用户基数。其次是依托字节强大的内容分发能力,将用户注意力牢牢锁定在剧集的高频更新和多元化题材上。从都市爱情到悬疑反转,红果短剧的内容库几乎涵盖了所有用户的兴趣点。
市场表现也印证了这种策略的正确性。截至 2024 年 9 月,红果短剧的月活跃用户突破 1.2 亿,同比增长超 1000%。不仅如此,其单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达到 1.38 小时,超过了传统长视频平台,成为用户日常娱乐的新宠。
AI正在重塑一切,包括App
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AI 技术更大踏步地走向台前,驱动了一波又一波的应用创新,AI重新定义软件掀起“AI硬件”浪潮的同时,AI也在改变软件应用。除了Kimi、豆包等原生AI应用,有道词典、钉钉、小红书等国民级App均被AI深入改造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年度 APP 的故事,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缩影,更是用户需求变迁与体验升级的写照。
2024 年是AI技术从参数PK走向场景应用的分水岭。技术的价值,不是在于它多聪明,而在于它能否真正融入日常,带来持续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