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秘籍:从规划到长效机制

作者:首码信息官方账号发布时间:2024-09-30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体系里,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就像一把 “钥匙”,既能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又能开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大门,为单位的正常运营筑牢根基。那么,行政事业单位究竟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呢?

一、前期准备工作如同大厦的基石,是做好固定资产盘点的关键所在。在着手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之前,一份详尽的盘点计划必不可少。要明确界定盘点的时间跨度,例如确定是进行年度盘点,还是根据单位内部管理需求设定特定时间段的盘点。同时,确定参与盘点的人员,这可能涉及到财务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的代表以及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等。再者,要详细规划盘点方法与流程,是按资产类别依次盘点,还是按照部门所属资产进行盘点等。


除了计划的制定,对参与盘点人员的培训也至关重要。例如,某行政单位在进行一次大规模固定资产盘点前,组织了专门的培训会议。在会议上,详细阐述盘点的目的,让大家明白这不仅是简单的资产数量核对,更是为了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与高效利用;明确盘点要求,像对资产信息记录的准确性要求等;并教授操作方法,如怎样正确使用盘点表、扫描仪等设备。同时,准备好盘点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工具和设备,像精心设计的盘点表,表中涵盖资产的各项关键信息,包括名称、型号、数量、购置时间、使用部门、保管人等;合适的标签,用于对未标记或标记不清的资产进行重新标识;以及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以便更高效地获取资产信息。


二、全面清查资产是整个盘点工作的核心环节。借助首码资产系统来生成盘点计划,从而对单位内部的所有固定资产展开地毯式清查。要逐个核对资产的各项信息,确保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账目记录相匹配。例如,某事业单位在清查办公设备时,发现一台打印机在账面上登记的型号与实际设备的型号存在差异,这就及时发现了账实不符的问题。在清查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资产的实物状态。比如,某学校在清查教学设备时,发现部分多媒体设备存在损坏情况,影响正常教学使用;还有一些实验器材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如资产损坏、丢失或者闲置等情况,都要立即记录下来,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三、运用科学的盘点方法犹如为盘点工作找到了 “得力助手”。实地盘点法是一种比较传统但准确性极高的方法,即盘点人员亲自到达资产的实际存放地点,对资产进行逐一核对。例如,某文化单位在盘点文物类固定资产时,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和珍贵性,盘点人员严格采用实地盘点法,逐个对文物的名称、年代、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虽然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和人力较多,但能更大程度确保盘点结果的准确性。


抽样盘点法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即从固定资产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进行盘点,然后依据样本的情况来推断总体的状况。这种方法速度相对较快,但要特别注意抽样的科学性和代表性。比如,某大型行政单位拥有数量众多且种类繁杂的办公用品,若进行全面盘点工作量巨大,于是采用抽样盘点法。他们按照不同的办公用品类别、使用部门等因素进行分层抽样,确保抽取的样本能够合理反映总体情况。


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盘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像运用 RFID 技术对资产进行自动识别和盘点,能够显著提高盘点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某科技园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办公设备和实验设备管理中采用了 RFID 技术。他们为每一个固定资产都配备了 RFID 标签,在盘点时,工作人员只需手持 RFID 读取设备在办公区域或实验室走动,设备就能快速自动识别范围内的资产标签信息,大大缩短了盘点时间,并且减少了人工盘点可能出现的错误。


五、及时处理盘点结果是整个盘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当盘点工作结束后,要对盘点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总结。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必须追根溯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某行政单位在盘点后发现部分办公桌椅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部门调整时资产转移未及时登记账目所致,于是及时调整了账目记录。如果是资产丢失或者损坏的情况,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若是账目不准确,要迅速进行调整。并且,要依据盘点结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如某单位根据盘点发现的资产闲置情况,优化了资产配置,将闲置的设备调配到有需求的部门使用;针对资产维护不足的问题,加强了定期维护制度的执行。


六、建立长效机制才是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的根本所在。固定资产盘点绝非一劳永逸的一次性任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常态化管理活动,要充分利用首码资产系统做好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日常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健全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定期开展盘点工作,例如规定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全面盘点,以此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同时,要强化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例如,某事业单位定期组织资产管理人员参加资产管理培训课程,并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像邀请审计机构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专业审计,或者接受公众的监督,以此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