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对话光源资本郑烜乐:寻找三浪融合下的结构性资本机会

作者:36氪VClub发布时间:2024-09-18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拥抱变化。 

9月11日-12日,为期两日的36氪2024产业未来大会于深圳隆重召开,百余位“国资、政府引导基金、产投机构、财投基金、企业CVC”大咖齐聚一堂,这是属于中国产业投资人的一场盛会。 

2024年,由人工智能引领的产业升级,正在拉开创投新的序章。站在创投迈入“中国时区”的开端,36氪继续与创投行业的参与者共同逐浪,把握潮水方向、探索高质量产业发展趋势。 

本届36氪产业未来大会,上百位中国一线产业投资人莅临,围绕“并购”、“投早、投小、投科技”、“产业赋能”、“招商引资”等一级市场热门关切议题展开高能碰撞,共同探讨当前时局下的产业投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个投资环境急剧变化的市场中,最熟悉水温的人不一定是最先适应变化的人,但一定是最先感受到变化的人,光源资本作为一级市场中颇具代表性的投资机构,对于“变化”一词在几度穿越周期的过程中自然已极为适应,“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拥抱变化”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在大会上表示,“我们在这个变化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最后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对此,光源资本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浪融合”的观点,即智能化、全球化、产业化,如果说过去这三个趋势是相互独立的,投资人只需要把握其中一个便能创造出成功的企业,那么在当下这个时代,这三个趋势相互融合的浪潮已经势不可挡。 

投资机构在这之中,能做到的便是更好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通过桥梁的属性去承载资源和能力,把这三个大浪潮连接起来,让身处三浪中的创业企业、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去进行合作和对话,可能是一个在未来会频繁发生的巨大变化。”郑烜乐阐释。 

面对变化,有人会选择踌躇不前,也有人会选择止步观望,但变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更多机会,如果不主动上前,机会便会在面前悄然溜走,如何才能拥有上前的勇气?关键还是要把握投资的核心,对此,郑烜乐给出的答案是,“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任何时候都应该活在价值创造里。” 

以下是二位对谈的观点摘录,经整理编辑:

拥抱变化、顺应变化

冯大刚: 我们都在说,这两年整个资本环境变化非常大,有一部分人很绝望,被市场击溃了信心,但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涌现了出来,怎么看谁是弯道超车的人?其实很简单,看看谁站在36氪的舞台上,那些人一定是过程中受益最多的人。所以今天我们想请教Leo对今天的资本市场怎么看,在技术上怎么看、心态上怎么看,以及为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光源资本能做得比较好。Leo不仅是对市场最熟悉的人,自己投资也做得非常出色,所以他是非常有发言权和代表性的。 

郑烜乐: 感谢,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刚老师对谈,希望我们可以一起给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观点和输出。 

冯大刚: 我们争取,因为第一个问题就不那么正面,最近听到很多投资人在抱怨整个市场,抱怨投资的模式,说产业投资不够性感,很久没有感受到激情,我自己也在做投资,我对他们所谓的抱怨也能够理解,你是怎么看这个事情的? 

郑烜乐: 过去一段时间跟很多同行及投资人交流,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对大环境感到迷茫的问题,我们可能要回到更底层的逻辑去思考:投资到底是投什么?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投资的本质其实就是拥抱变化,风险投资投的是变化,科技风险投资投的是技术对世界的变革,我们在这个变化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最后获得什么样的回报。 就像过去18个月,大家都感受到技术像一列飞驰而来的列车,我们如何确保自己在列车上?可能需要我们去看清三个最明显的变化:  

其一,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大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市场及供应链的重构,这使得很多中国企业获得一个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机会,从产品到基础设施到供应链能力全方位出海。我喜欢用一个词叫做弥漫,中国企业开始把生意做到全球各地,把组织扩散到全球各地,产业链上下游演变成世界级生态了,中国企业成为了全球企业,这是第一个变化“全球化”; 

第二个变化是“智能化”,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能够称之为底层技术的东西,直到人工智能AI的出现。AI对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改变、他所运用于新材料新技术研发过程中对于企业乃至产业链条的改变,都将会是持续的增量; 

全球化改变中国企业和智能化改变世界,这两个大浪潮里会催生出第三大变化就是产业革命,中国的各个产业在供给侧的推动和需求侧的拉动下,或潜移默化或雷霆万钧地进行着自己的迭代和升级,这在我看来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 

简单讲,首先你是否仍然相信中国市场,相信改变的力量,比如AI等新要素作用于中国市场的作用不会小于美国;其次你是否相信中国企业,相信他们未来会是全球真正最大价值增量的创造者群体,全球化的通路在持续打开,这些企业出海的总体价值进一步提升。相信这两件事情,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拥抱的变化。 

今年我开始提一个概念叫三浪融合,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一是智能化改变世界,二是中国企业变成全球化企业,三是中国产业的创新与革命,简单讲就是智能化、全球化和产业化三个大浪潮。

这三个浪潮在过去也已然存在,为什么现在这三个浪潮变得更加重要?可以打个比方,本来这三个浪潮是三个小乡村,互相之间时有往来,三者之间的融合没有那么明显。而现在这三个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能变成了三个城市,你在城市中间修高速公路就变得很重要,概念再放大一些,不再是三个城市而是三个大陆,这三块陆地之间可能是波涛汹涌,如果你能够在这三块陆地之间建立桥梁就变得尤为重要。 

说回来,在巨大的变化之下,其实一级市场的从业者还是有很多事情能做的,投资机构本质上是一种桥梁,投行也是桥梁,我们光源资本既是投资机构又是投行,都有桥梁的属性。 

通过桥梁的属性去承载资源和能力,把这三个大浪潮连接起来,让身处三浪中的创业企业、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去进行合作和对话,可能是一个在未来会频繁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目前三浪融合的时代,大家开始形成了一种更加对等的关系,因为上市公司、产业龙头都愿意去拥抱新要素、新变化。过去18个月,我们帮大量的上市公司、产业龙头去探索如何做智能化的布局、做产业化的升级、做全球化的转型,这其中存在大量创业公司参与的机会,很多上市公司会去投资和布局甚至并购整合一些创业公司,这都是过去数年间不常见的。 

总结来说,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智能化、全球化、产业化,三浪融合,三浪互相影响,互相升权,本质上就是新要素和新能力作用于大产业和大市场的过程,给了新要素和新能力前所未有的空间。未来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这些事情的价值比以前更大。 

冯大刚: 你刚才说到三浪融合,智能化、全球化、产业化,你认为他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机会,但是不是也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去可能全球化这件事情做好了就能创造一家大公司,或者产业化这件事情做好也可以拿很多补贴,今天好像这三个东西任何一个做得不好别人都会说你偏科,你就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所以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门槛前所未有的高。 

郑烜乐:现在这个时代,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高,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当你突破了每个阈值之后,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变少,因为和你一样拥有全面能力和全面资源的企业的数量本身是相当有限的。所以其实就是先行满足还是延迟满足的问题,对于企业家来说,可以选择先行满足或者通过积极布局新要素新能力获得延迟满足,延迟满足以后去拥抱更大的市场和成就。对于投资机构、财务顾问投行来说也一样,我们永远要相信,既然一级市场是围绕企业、企业家而生的,那么企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一级市场的从业者们可以发挥更多的光和热的时候,也是大家可以找到更好的站位的时候。

市场的重构

冯大刚: 刚才Leo也提到我们要去拥抱变化,一级市场永远在拥抱变化,今天我看到身边的人有两种典型的心态,一种叫做被迫式的心态,他知道今天是由国资主导,必须跟国资共舞,但是他又有些不情不愿,有点无奈。另一类人很兴奋,无论市场是上行还是下行,上行时机会反而属于一些行业内的大佬,今天反倒是他们有很多机会、有能力、有经验,有经验可以杀出一条血路,你觉得这两种心态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影响吗? 

郑烜乐: 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正确认识市场的环境,当下,我们必须承认国资在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但市场机构和企业跟国资、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鲜见。政府背景资金深度参与风投市场并不是中国独有,新加坡、北美、欧洲等地都有例可循,只是各国的环境和本土生态下的运作方式都不太一样。 

我们在这个大背景下也看到一些非常好的变化,一是国资对于市场资金的供给、充沛度带来了非常好的补充,不得不说过去的18个月,中国的创投市场处于资金相对短缺的阶段,而国资的增量对市场是非常有价值的。二是现在有些地方政府,比如广东、武汉等,都在出台一系列的国资投资容错方面的政策和相关的引导性文件,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变化和信号。 

我一直坚信:首先,创新一定来自于市场,且是活跃的市场。既然国资参与到市场里,大家首先要做的肯定是找到市场规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新质生产力或者创新企业。市场的规则里,创新是一定会有失败概率的,不管是美国的英伟达、苹果、还是Meta,成功企业的成长同期肯定有大量创业公司失败,大家看到的往往只有最后成功的那几家。这就是创新的本质,创新的本质就是包容失败,失败里会产生伟大的企业。我相信未来各地方政府的容错机制会陆续出台并衍变得越来越成熟,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化。 

三是很多国资和市场化的GP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得越来越稳固和紧密,国资和民营资本的结合开始显现。无论是国资借助更多市场化GP的力量还是市场化GP厘清如何更好地跟地方政府和国资去合作,国资与市场化GP的关系正在重构,重构的结果是实现双赢。 

同时,我也看到很多的产业投资者,正在非常积极地去做产业整合和布局,无论是对未上市优秀创业公司的并购还是对产业链的整合,产业方既更好地推动了产业效率提升,又帮市场带来退出流动性的新变化,这个变化我认为在将来也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最后还有一个变化趋势值得一提,我们观察到全球最大的几家美元机构正在开始回看中国市场,关注中国市场里优质资产的投资及并购。我们还是要相信中国这一全球独一无二的大消费市场和大工业体系两者二合一所产生的巨大价值。

AI爆发的下个机会

冯大刚: 光源资本是这个时代中最有代表性的投行之一,投行的特点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包括真实的交易数据,所以我想请Leo从数据的角度来看,比如2024年上半年AI投资领域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以及下半年如果我是一个AI创业公司应该怎么去融资? 

郑烜乐: 光源确实在AI这块关注比较早,我们从 22 年中就已经在关注这波大的浪潮,从年中以 diffusion model 驱动的图像领域革命,到下半年我们开始看到大语言模型爆发的萌芽,当时看到一些基于 GPT 模型的创业公司,也有一些公司利用开源模型开始做应用。我们也陆续服务了很多优质的创业企业,比如百川智能、阶跃星辰、银河通用机器人、深势科技等等,帮助他们获得了资本的支持,也深度参与孵化了视频领域的头部企业爱诗科技,可以说光源在这波人工智能浪潮中深度参与的项目甚至比很多机构还要多,不谦虚地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发展。 

这些积极布局的背后,核心原因是我们怎么看待AI这个大产业变化。我觉得非常不一样的一点是现在的 AI 是在直接产生生产力, 过去大家觉得生产力就是人,因为机器是人在用,而人工智能主要被用来解决“造机器”的问题,通过创造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或改善生活,从而创造价值。而这波AI浪潮下大家经常提到“端到端”,什么是端到端呢?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波 AI 其实是在造人,本质上它不再是提供生产工具,而是直接参与到制造生产力,这是当前AI发展中最具潜力和变革性的机会之一。 

大家为什么觉得 Transformer 驱动的大模型这波浪潮跟以往都不一样?因为机器开始让人看到了产生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性,虽然肯定还需要一定发展阶段,但大家目前的瓶颈可能都只是技术上的瓶颈。AI成为了新的生产者,可以无限创造。我们觉得 AI 是人,这个人可以学会各种东西,我们就可以理解成他可能是个小孩,然后你教小孩第一堂课应该教什么?应该教语文,教会语文以后他就打下了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这就是大语言模型最早诞生。 

比如说你教AI物理和美术,那他就变成视频大模型。因为视频大模型背后其实是对于真实世界的理解,他如果没有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他生产的内容他就不会合乎逻辑,同时他又要符合审美,所以一旦这个人学了物理和美术,他就具备了视频生成能力。再比如你教他物理和体育,那他就具备了大脑、小脑,他开始能够去跟真实世界去进行互动,这就是具身智能底层模型,基于多样的机器人本体,就可以进入到工业、商业或者是家庭服务的场景。你教他物理、化学和数学,他就可以开始去进行各种各样的计算辅助、科研辅助工业领域的创新,比如像深势科技那样,这也就是AI for Science。 

具体到过去一年或者是最近半年市场的变化,大模型的投资跟去年相比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的期待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在等待应用的大爆发,可以说现在是应用爆发的前夜。我们已经能看到AI能力的单价在下降,能力价格下降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生产力、产业和商业模式被创造出来,现在市场在深情地呼唤PMF。 

冯大刚: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之前很多人在担心今天主流的几家公司,四小龙也好,六小龙也好,估值已经到了200亿以上,下一步如果应用不爆发,或者有大量用户的,并且有现实的市场价值的应用不爆发,那么200亿是不是就是他们的最后一轮? 

郑烜乐: 您提到的是一个假设性问题,我认为这些公司必然能够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如果他们找不到,并且持续无法盈利,市场不会支持一个永远亏损、最终因资金耗尽而倒闭的公司。

此外,我认为超级平台的能力和超级底座的能力是紧密相连的。这一点在过去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得到了验证。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成功,其中可能会有一两家公司,能基于他们的超级底座能力,找到适合的超级应用场景,而这些场景将带领他们进入下一个估值阶段。 

冯大刚: 刚才你在三浪的趋势之外,又提了第二个名词,首先三浪融合这个词是你自己自创的吗? 

郑烜乐: 是的。 

冯大刚: 这是一个原创的词汇,第二个词又提到了AI造人,AI先从语言大模型开始学起,而且一定会具备其它的能力。其实在我看来,与其说是造人,不如说是造神,它会是一个超人。 

郑烜乐: 首先,我非常认同AI的是“超人”这个观点,为什么是超人?因为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通过生产关系相互协作,形成上下游链条来解决问题。这是上一代AI所解决的问题,比如人脸识别,它替代掉了人类的部分工作。现在,我们思考的是AI要解决的应该是L4和L5的问题,L5就是超人级别,因为它在驾驶或执行其他任务方面将会比99.99%的人类做的更好。 

当AI的能力达到这一水平的时候,它就能够替代掉整个链条,从需求端到问题解决端,重构整个体验。

下一步市场会更多围绕怎么做出PMF(产品市场契合度)展开,市场被引导去思考、推演,什么东西会有PMF,什么东西能够充分解放生产力。 

所谓PMF,首先,就是给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体验价值,叫产品价值。其次,产品价值能够把原本的整个链条替代掉,能够直接升级到L4或者L5,它不再是生产服务客户的工具,而是直接生成服务本身。 

冯大刚: 能不能举一个PMF的例子? 

郑烜乐: 打个比方,如果说L2是选购套件,提升体验,那么L4/L5就是直接颠覆原有场景,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以汽车行业为例,L2是辅助驾驶系统,L5则是完全替代司机的自动驾驶汽车,这种驾驶体验的飞跃,引发了商业模式的根本性的变革。 

再举个例子,在机器人领域,家用机器人的普及可能在未来5-10年成为现实,这些机器人也是端到端的,可以完全替代人类在特定场景中的工作。再具象一点,比如现在已经比较普及的扫地机器人,它不只是替代了特定场景中使用的工具,而是直接解决了扫地服务。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种类的机器人应用,它们将在各种领域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业界一直在期待PMF的出现,尤其是L4/L5场景的PMF的出现。这种期待跟当前AI应用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我们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史,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是程序员,代码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进入下半场,产品经理和商业化大牛开始称为创业的主力军;而AI时代也是一样,在技术天才和专家奠定基础能力、基础设施之后,未来一定是产品经理和商业化创新的大牛入局,成为新的领头羊。

冯大刚: 如果今天我是一个AI的创业公司,但是有一定规模了,比如说已经有几百人了,然后今天来请教你,我今天应该是去找国资融资,还是找传统的财务投资去融资,比如未来一年要不要去盈利?这些事情对我的投资人来说重要吗?你会怎么回答? 

郑烜乐: 第一,在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之下,能融到钱是第一位的。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所需要的要素比以往更加多样化,不同类型机构的投资都有其价值,企业应该学会识别并获取能够带来所需价值的投资。从这个层面来看,所有(有价值)的钱其实都应该拿。

第二,现阶段,盈利能力已经成为当下企业成功的关键。企业在追求盈利的过程中,PMF(产品市场契合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点。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在应用层寻找创新机会并实现PMF,往往能带来良好的商业化机会。而通常情况下,PMF的实现需要跟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产业方去联动及合作,从而发掘出自己的应用场景。 

此外,我们经常强调,2C看PMF,2B看产业价值。 AI 2B产业的本质就是把原来的手艺活封装成端到端,把实施变成服务本身,变成AI能够主导的产业化、场景化的大应用,最后通过大应用从产业效率提升、场景重构和创新中获利,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市场规模。 

冯大刚: 其实我在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也困惑过,我问我的老师为什么要去投一个花这么多钱但是不赚钱的公司,他给了我一个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的回答:在中国的互联网中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应用有千万级的日活但是不盈利的,当时是这个逻辑,所以规模比收入比利润要重要,所以就拼命地哪怕用烧钱的方法、免费的方法去追求规模,今天在高科技领域、硬科技领域你觉得规律还是这样吗? 

郑烜乐: 我部分认同这个观点,确实中国过去没有哪个千万级DAU且能占据用户大量时间的应用是无法变现的。商业化价值通常来源于用户规模乘以用户使用时长。这是过去所有成功变现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统一的底层逻辑。

同样,当前AI带来的机会在于超级底座和超级平台的结合,在某些场景中实现突破,并快速获得大量的用户。如果这些用户因为AI带来的体验大幅度提升,愿意投入更多时间,那么之后实现商业化就可以复用现在非常成熟的手段了。当然,以上的大前提是,产品必须要有用户价值,只要产品具备这一基本要素,就不愁实现盈利。 

冯大刚: 刚才Leo说三浪其实是其中更智能化我们问的比较多,AI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全球化或者产业化,从第一天几乎就是赚钱的,你不太能想象一个出海的公司从第一天就亏损去做这个市场,只有智能化才会有这个特点吧? 

郑烜乐:我认为,只有智能化不是单纯生意的逻辑,因为它在初期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资源投入,同时,智能化还是一个非共识的赛道。以大家都非常关注的scaling law为例,从长期来看,它一定是正确的,但从短期来看,大家的认知及看法或有不同。然而,这种不确定性反而是一个机会,非共识才有超额收益的可能。出海也是如此,目前最大的非共识是什么是出海最好的方式。尽管大家都认为出海能赚钱,但究竟是重点抓产品销售、基础能力输出,还是从一开始就对公司架构做相应的设计,这些问题上存在非共识。我认为,投资本质上就是一个非共识的游戏,AI的魅力也在于非共识被一步步验证,最终成为现实的过程。

活在价值创造中

冯大刚: 其实我们行业中还有一本书叫《反共识》,反共识才是这个行业能够赚钱可能性的基础,我再问下今天不管是你作为投行的代替还是自己作为投资人、老股东,今天如果你有被投企业问你我有一个新的股东是一个国资,他可能让我做很多事情,这件事情你会怎么劝他,劝他接受还是钱就不要拿了。 

郑烜乐: 这是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我认为首要的一点是,企业和股东之间必须对企业的发展达成共识:什么样的战略及决策是对企业有利的。创新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社会价值创造的发动机,所有股东肯定应该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便利和价值。同时,各方间的沟通也至关重要,通过有效沟通拉齐各方诉求,以实现最后的共赢。 

冯大刚: 还有几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不觉得现在去跟一些投资人聊天,尤其是国资投资人,很多都是我们的老朋友,它可能是从美元基金转行去了国资,现在行业有两个天问,一是钱都去哪了,二是人都去哪了,这些人你有什么感觉。 

郑烜乐: 确实,最近跟国资投资机构交流的时候发现都是之前的老朋友,我觉得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市场化和专业性的人才是刚需。无论是在三浪融合的时代,还是新的投资机遇之下,一级市场的从业者始终在产生价值。现阶段,企业所需要的支持要素变多了,资本的相对短缺、产业化、战略合作的紧迫性,使得我们作为产业投行、作为FA的价值被放大,我们要一起推动整个链条转起来。比如AI其实也是全链条的合作,需要模型、算力、应用端到芯片端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整个链条的运转,全球化更是多种能力模块的合作。所以即使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愿意在一级市场好好做事情的人还是大有可为。 

冯大刚: 我们之前讨论更多地看到了所谓的国资对投资行业的改造,我们也要看到国资行业的人对国资本身也在发生改造,这两个行业或者两个群体是在融合的。下一个问题,很多年以前我曾经看过一个数据,中国的创投40%都发生在北京,今天肯定不一样,今天很多项目在某个县里,我们过去根本找不到的,但是怎么找项目,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分散的话? 

郑烜乐: 我认为技术创新的前一阶段一定是在大城市,因为人才及大公司相对集中,但是应用创新会在各地,因为应用场景消费人群市场在各地,这是一个从爆发到出走再到回归的曲线,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公司基本都在北上杭广深,而产业化时代到消费行业大爆发时代,就发生在各个地方了。现在AI这波爆发又在北上广深,下一阶段还是会扩散出去,形成一个非常自然的出走+回归的曲线。 

冯大刚: 如果可以类比,互联网浪潮、计算机浪潮来的时候,中国出现了上百万家IT服务公司,他们是帮你企业链接计算机,链接互联网这件事情的,你觉得今天这个行业还有没有机会,以及如果有的话中国会不会出现一百万家AI应用公司教企业怎么去用AI,你会不会投这样的公司? 

郑烜乐: 当前,AI在2C及2B市场都存在大量的应用机会,但AI应用的价值表现方式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软件服务有本质上的不同,软件服务公司本质上是手艺活,AI的作用是端到端的封装,它的应用场景不是帮客户公司构建AI能力,而是需要寻找AI独有的大型产业应用场景,就像我前面讲的,要去赚产业效率提升和场景重构的钱,所以未来AI行业的生态可能不会呈现数百万家公司的庞大规模,而是更可能由少数几家具有巨大体量的公司所主导。 

冯大刚: 最后一个问题,今天在市场剧变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一级市场的从业者,你觉得成就感来自于哪? 

郑烜乐: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过去一年我们做的事情,除了持续用一些关键的大型交易去推动产业发展以外,我们也做了两件新的事,第一件事是早期孵化,我们做了“3i产业孵化”业务,以AI为核心主题,在应用端、具身智能端等,积极孵化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公司并参与了诸如银河通用机器人等优质企业的最早期投资。处于AI大变革之中,我们自己也要成为其中关键的价值创造者及推动者。 

第二件事情是帮助上市公司进行智能化及全球化转型和布局。过去6个月,跟我们咨询如何做智能化转型和全球化布局的上市公司和产业龙头的数量级,是去年同期的5-6倍以上。我们已经跟一些产业集团,比如公牛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智能化及全球化的业务布局及落地。 

我们做这两件事情的本质是因为我们认为无论是做投行还是做投资,作为一级市场的投资者任何时候都应该活在价值创造里。 其实市场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多从业者,而需要甚至长期需要的只是能够参与和推动价值创造的从业者或机构。所以当下,就从我做起,做创新企业家的助推器和产业链价值创造的推动者。在三浪融合的时代,这是我以及光源最大的价值感。 

冯大刚: 最后我再做一个广告,大家也能看出来Leo的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而且他有非常好的资源,不管是所谓的传统美元基金还是今天的国资,所以大家可以多跟Leo聊一聊,他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帮助者,我跟Leo也非常熟悉,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36氪舞台上聊天,等到我们下次再见的时候Leo又会有很多对行业的观点,我们期待下次再见,谢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6氪”,36氪经授权发布。


Copyright © 2024 aigcdaily.cn  北京智识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06237号-1